APP下载

面瘫三宝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2019-10-23王博毅

陕西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诱发电位三宝面瘫

罗 琼,王博毅

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 710003)

周围性面瘫属面部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引起的面部周围性肌肉瘫痪,该疾病在秋冬季较为高发,起病突然,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1]。临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无法完成鼓嘴、闭眼以及抬眉等的动作,并可能会有听觉过敏、味觉丧失、乳突疼痛或者唾液减少等症状。导致周围性面瘫产生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和神经功能不稳等因素[2],这些因素可以引起患者面部神经血管痉挛,使面部神经水肿缺血,产生神经压迫作用,严重者可造成面瘫后遗症[3],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后可以康复,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够理想。陕西省中医医院苏同生主任医师根据该病病因病机理论,结合 30年来治疗面瘫病的临床经验和经验处方,自创面瘫三宝,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开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及大针灸医联体单位针灸科2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性 54 例,女性46 例,年龄 18~68 岁,平均(43.24±11.31)岁,病程(14.89±5.74)d,发病部位:左侧39例,右侧61例;轻度24例,中度58例,重度18例。对照组男性52 例,女性48 例,年龄20~67 岁,平均(44.17±11.24)岁;病程(15.07±4.47)d,发病部位:左侧43例,右侧57例;轻度20例,中度57例,重度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②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病程在 7 d至3个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②年龄范围18~68岁;③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 68 岁以上者,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③有明显其他兼夹证或严重合并证者(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感染、肿瘤和外伤及手术等);④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及皮肤过敏的患者;⑤未按时复诊,资料不全或失访者;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进行常规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处方:主穴:风池(双)、翳风(患)、颊车(患)、地仓(患)、合谷(双)、太冲(双)。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迎香(患)、口禾髎(患);人中沟歪斜:水沟;鼻唇沟歪斜:承浆;目不能合:阳白(患)、攒竹(患);面颊板滞:四白(患)、巨髎(患)。每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5 d,休息2 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面瘫三宝治疗:① 瘫摩摩膏:取穴为翳风、下关、牵正、颊车、地仓、迎香、阳白、攒竹穴,穴位均用患侧。操作:每次选4 穴,常规消毒后将适量面瘫摩膏均匀涂抹于所选穴位处,并按摩至吸收。每日3次,两组穴位交替敷贴,2周1疗程。面瘫摩膏处方组成:禹白附3 g、石蒜10 g中药提取物等,辅料:羊毛脂5 g、氮酮0.5 g、尼泊金乙酯0.2 g、甘油0.1 g共制成贴。② 面部表情肌训练光盘:操作:按照表情肌训练顺序每日训练3次,2周为1个疗程。面部表情肌训练光盘由本科自制,西安交通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编号:ISBN 978-7-88614-899-6)。③ 防风口罩:可充分覆盖面颊,全面保护面部,避风。

3 观察指标 ①在治疗4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4]:临床治愈: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评分满分,面部表情正常,功能恢复;显效:House-Brackmann分级Ⅱ级,面部额纹对称,功能恢复,笑时口角略不对称,75分≤评分<100分;有效: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改善1级,50分≤评分<75分;无效:House-Brackmann分级无变化,评分<50分。以(临床治愈+显效)/总例数×100%计算显愈率。② 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s)指标采用丹麦丹迪KEYPOINT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患者取坐位,连接塑料头套,经颅磁刺激运动皮层手区和面区,在最佳刺激点重复刺激6次,确定运动阈值,以120%阈值刺激运动皮层手区和面区6次,记录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振幅及有效刺激面积,取平均值。③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血流指标:采用飞利浦EPIQ 5全身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超声配备线阵探头。嘱患者仰卧位,参数:探头频率5~7MHz,声速与血流夹角60°,灰阶80°,依据面部动脉血管走向,依次进行双侧面动脉和上下唇动脉扫描,记录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并记录阻力指数(RI),重复测量3次,记录平均值。

结 果

1 两组疗效比较 因依从性差退出者7例,其他原因失访者3例,其中观察组5例,对照组5例,共有 190 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后,观察组显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运动皮层手区和面区运动诱发电位比较 两组治疗后刺激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刺激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表2 两组运动皮层手区和面区运动诱发电位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面部血流参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Vs和Vd显著高于治疗前,R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和Vd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面部血流参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周围性面瘫的产生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5-6],如长期吹空调、熬夜以及贪凉等,使得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中医药在治疗面瘫方面有独特优势,治疗方法多样。祖国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中风病的中经络证,属“口噼”、“吊线风”、“面瘫”等范畴,多为人体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致使营卫失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养所致[7]。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素体虚弱,加之不良生活习惯,则更易导致疾病产生。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发病和病毒感染有关,抗病毒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案[8],但效果仍不满意。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有效的方法为针灸治疗。针灸浅刺可兴奋患者面部神经,缓解局部炎症[9]。面瘫三宝系苏同生主任医师经验方,由禹白附、石蒜等中药以不同剂量和比例加工制成的药膏。白附子长于祛风止痉,有解毒散结止痛之效,用于周围性面瘫,祛风通络,使风祛病愈,缓解患者面部肌肉紧张。本研究选取翳风、下关、牵正、颊车、地仓等穴位,其中翳风属于手少阳经,在古代典籍《针灸大成》之中有记录表明其主口眼歪斜,有和解少阳的作用。下关穴主偏风,可调和患者气血,扶正祛邪。面部表情肌训练则通过主动训练面部瘫痪肌肉,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废用性萎缩[10]。面瘫多由风寒邪气阻滞局部经络所致,用防风口罩可充分覆盖面部及耳后,有效保护面部、避风保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愈率优于对照组,提示面瘫三宝有助于提高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显示周围性面瘫患者大脑皮层手区向面区扩展,各功能区功能发生重合[11-13],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区和面区运动诱发电位情况,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手区和面区刺激面积均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面瘫三宝提高疗效的机制之一。局部外用药物贴敷的刺激作用可调节大脑皮层手区和面区活动,弱化手区功能[14],促进面区神经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作用。另外,面部肌肉的训练可起到配合治疗作用,但对于面瘫三宝是否有其他途径提高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刘建新等[15]人在中药敷贴和针灸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应用闪罐进行治疗,闪罐可以活血通络,对患者的面部的血管有较大的改善,促进患者的尽早恢复。双侧面动脉与上下唇动脉是支配面部表情的重要血供[16],本研究以三种血管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值,能全面反映全部血流状态,结果发现治疗后面部动脉血管Vs和Vd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面瘫三宝有助于改善面部动脉血管血流,这对缓解周围性面瘫患者局部痉挛、口眼歪斜等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常规针刺联合使用面瘫三宝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这可能与其改善面部动脉血流,调节大脑皮层手区和面区活动功能有关。

猜你喜欢

诱发电位三宝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中药急救“三宝”
「护心三宝」如何用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四)
家有三宝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岑溪三宝”有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