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分析
2019-10-23马修谭王旭峰马晓彤
马修谭 王旭峰 马晓彤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易发于冬春季[1-2]。常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3-4]。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变化[5]。该病可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给予合理的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合理的治疗方法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内科保守治疗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56~69岁,平均年龄为(62.56±2.26)岁;对照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55~68岁,平均年龄为(62.14±2.18)岁。所有患者颅内出血量在31~52mL,平均出血量为(40.8±6.5)mL。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且为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24 h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意识障碍,瞳孔扩大以及偏瘫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此研究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在患者确诊病情之后,给予患者甘露醇以降低颅内高压,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制订相关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患者入院确诊病情后立即予以术前常规检查,头颅CT确定出血量和病变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与穿刺针,然后以血肿中心为目标,使用电钻将穿刺针引入患者的硬脑膜和颅骨位置,接着使用有刻度的引流管穿刺到血肿腔内缓慢引流出腔内淤血,直到没有淤血后进行生理盐水冲洗,待冲洗液澄清后注射尿激酶引流,2天后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腔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根据NIHSS评分表进行,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中规定[6],将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临床表现明显消失为显效,得以改善为有效,没有变化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中,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中,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68.6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3,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作为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卒中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7],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可以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还能有效的改善预后恢复情况。目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主要有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8],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就两种治疗方法来看,内科保守治疗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患者颅内高压,改善脑水肿,防止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而并不能有效的清除颅内血肿[9];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由于创伤面积大,手术时间长,危险性高,而且并不能完全清除颅内血肿,临床实用性不高[10];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作为一种目前较为流行的手术方式,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脑组织的损害减少,而且可以及时有效的清除颅内血肿,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11-12],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创伤小,完全有效的清除颅内血肿,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