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院校“四年一贯制”体能课程改革研究
——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2019-10-23陶战波梁孝天
陶战波, 梁孝天
(浙江警察学院警体部, 浙江杭州 530000)
0 引言
警察院校是培养公安人才的摇篮,是公安机关人才补给的重要渠道。据统计,近5年来,公安民警因劳累过度猝死1 098人,占同期牺牲民警总数的49.8%,且因突发疾病猝死人数呈高发态势[1]。基层民警长期高压、高强度的工作,亟需与之相应的身体素质来支撑,因此警察院校的警体教学也更需要贴近公安工作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师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因此,警体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
通过对全国部分警察院校体能教学调查发现,由于各院校对体能课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能教学是公安教育事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体能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课程大都采用每周2学时体能教学模式,课时量大致在24~108学时不等);教学内容主要为身体素质训练和各项运动技能教学。目前,各公安院校警体教学安排大致为:体能教学集中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大二安排防卫与控制课程,大三安排射击和战术课程或基层实习,大四不安排体能课,主要应对公安部联考。这种教学安排往往会导致进入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结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体能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因此,现有体能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公安院校学生锻炼身体的迫切需求,更无法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适应未来的公安工作,警察院校体能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浙江警察学院警察体能课程改革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浙江警察学院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中国知网相关体能训练书籍及文献。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对近5年来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课程改革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并作分类整理与综合,基本了解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课程改革情况。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警察院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设计了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问卷调查,通过警体部微信公众号向全校学生发出2 976份问卷,收回2 97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 727份,有效率91.6%)。
1.2.3 访谈法
针对公安院校未来职业特点、警校学生必备的体能素质等,进行了系列调查。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北京警察学院、江苏警官学院、云南警官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等公安院校警体部主任及警察体能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的相关老师,围绕课程建设、考核方案制定与实施,学生体质促进工作制度建设与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互联网+”教学新途径,学生自觉锻炼培养系列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围绕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培养等系列问题向体能专家、国家队长跑教练、警校教官和从事多年警察工作的警官进行了咨询和调查。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测试所得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研究结果
2.1 警察体能课程改革思路
民警身心健康是民警适应公安工作综合素质最根本的需要[3],面对当下警察所处的社会环境,采取切实、可行、实用、有效的改革势在必行。为解决高年级学生体能下降问题,引导树立健康理念,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浙江警察学院在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以贴近公安职业实战需求为导向,以体能训练贯彻学生在校4年学习为抓手,通过警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战性、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突出体能教学的延续性,推行“四年一贯制”体能课程教学改革,将体能课程贯穿于学生在校4年学习中。每学期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进行多项警体达标测试,采取“以考促学、以考促练”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2.2 “四年一贯制”警察体能课程改革措施与特色
2.2.1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实施“四年一贯制”,即“1+1+7+2”教学模式。第一个“1”是指第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多练”,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体能训练的动作要领,确保学生在课余时间能自行科学训练;第二个“1”是指每学期进行一次警体7项素质达标测试,即50 m、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女)、1 000 m/800 m(女)、俯卧撑、5 000 m/3 000 m(女)等项目;“7”是指体能达标项目测试贯穿于学生在校7个学期的学习中;“2”是指对学生警察体能课进行2次评价,分别安排在第四学期和第八学期,第四学期为期中评价,第八学期为终结性评价,其他学期的体能达标成绩作为形成性评价。
2.2.2 注重学生“自觉锻炼、终身锻炼”体育意识培养
邀请学校教授、领导、校外专家对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体育观念形成以及科学训练等方面开展讲座,再运用体育文化活动等形式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意识。
2.2.3 丰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结合学校体育特色和实际情况,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了篮球、足球、游泳、拔河、跆拳道、空手道、田径、太极拳、羽毛球、柔术等15个体育选修课,满足学生不同选课需求,增加学生1~2个项目运动技能。
2.2.4 深化体能训练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内外一体化”
每学期初,警体部教师为上学期警体不达标的学生制定课余训练计划,保证每周现场辅导不少于1个小时。学生工作处教师辅导员督促学生每周不少于2小时集中训练。每学期末,警体部组织教师对体能考核一项不达标学生,进行留校驻训(寒假留校驻训1周,暑假留校驻训2周)。
2.2.5 “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每学期组织一次7项达标测试,测试成绩不仅作为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依据,还与每学期个人奖学金评定挂钩。通过以考促学、以考促练,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2.2.6 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新途径,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构建开放性的警体教学运行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新技术,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4]。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课程在线网络化。对于一般性知识点,制作体能训练慕课、微课,学生运用教学平台在线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对于重点难点,采用“课前在线学习+课堂教授与实训+课后训练”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把知识、实践、训练融为一体。在成绩评定上,智能化管理平台有效支撑考试计划、考试过程和成绩评定等,自动上传每学期警体达标7项考试考试成绩数据;自动统计成绩,保证学生成绩评定的公平、公开、高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卡》健康档案,为师生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帮助和服务,教师随时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分析学生体能状况,为学生量身定制训练计划,督促学生加强训练。
2.2.7 注重教学评价,实行“考教分离”
把智能化设备运用在教学评价上,考核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个别人为因素,最终达到“强体质、促发展、益终身”的教改目标。
2.3 “四年一贯制”警察体能课程改革成效分析
2.3.1 学生自觉锻炼习惯正在养成
2018年9月,对全校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总共发出2 976份问卷,有效问卷2 727份,有效率91.6%。统计发现:1.91%的学生从来不参加体育锻炼;8.84%的学生只是偶尔参加体育锻炼;41.95%的学生刚刚进入经常体育锻炼的状态;47.39%的学生养成了经常体育锻炼习惯。其中分别有61.24%和75.10%的学生在调查中认为“体育锻炼给自己带来健康和快乐”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益身体健康”;79.39%的学生从运动中感到快乐;85.26%的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状态的提高。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浙江警察学院体育发展整体状况良好,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普遍较为深入。
图1 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
2.3.2 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从浙江警察学院2015~2017年级学生的各项体能测试数据来看,各项身体素质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学生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柔韧素质发展趋势非常理想,上升幅度较大;耐力素质尚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有效遏制了大一大二年级体能好,大三大四年级体能下降的局面。
(1)学生上肢力量素质上升幅度较大。图2所示个别年级提高超过40个百分点,整体的提高也达到24.3%。
图2 该项指标为引体向上(男)/俯卧撑(女)
(2)学生下肢力量总体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个别年级提高7个百分点,图3中所示蓝线指代的年级出现U字形波动是由于当年的标准赋分值进行了优化性调整。
图3 该项指标为立定跳远
(3)学生腰腹部核心区力量素质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图4所示整体增幅≥6.8%。
图4 该项指标为仰卧起坐
(4)学生短距离冲刺的速度素质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分年级来看,新生的水平逐年提高(约2%左右),增幅最高的达7.9%,增幅最低的年级也达到了1.7%。
图5 该项指标为50 m跑
(5)学生柔韧素质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3个年级的增幅分别为2.9%、8.1%和6.5%。
图6 该项指标为坐位体前屈
(6)学生中长距离跑能力相比刚入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大多数学生尚能维持较高水平(男子平均80±2,女子平均90±4)。个别年级成绩分布呈波浪型或U型,这主要是制度设计上在第四学期一项不及格需要重修补测,第八学期一项不及格不能毕业的制度发挥作用。
2.3.3 竞赛工作成果丰硕
体能课程改革以来,浙江警察学院在体育竞赛方面参赛项目逐年增加,成绩进步显著,尤其是田径、篮球、拔河、游泳、跆拳道等传统优势项目,在全国和省比赛中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表现卓越。2018年3月,拔河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室内拔河比赛,获得男子和女子23岁以下组600 kg级各第5名的好成绩。同年6月,在第四届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中获得了男子组第四的好成绩,不仅刷新了校篮球项目记录,也创造了浙江省高校参加该赛事的最好成绩。同年7月,校田径队荣获省第四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校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
图7 该项指标为1 000/800 m(男)跑
图8 该项指标为1 000/800 m(女)跑
表1 改革前后竞赛成绩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四年一贯制”体能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以警察职业为导向的教育实践活动。
(2)“四年一贯制”体能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解决“高年级成绩”下滑的问题。
(3)通过“四年一贯制”警察体能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课外竞赛成绩显著,体现了改革的正向成效。
3.2 建议
(1)“四年一贯制”体能课程改革实践,转变了师生角色,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思路,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促进课堂从“以教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
(2)实行“四年一贯制”体能教学能有效缓解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不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导致体能下滑的问题[5]。同时通过“以考促学、以考促练”、成绩与奖学金挂钩等制度创新,增强学生“自觉锻炼、终身锻炼”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符合警察职业工作实际的需求。
(3)“四年一贯制”体能课程改革,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支持,为教师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指导和服务。
(4)浙江警察学院的“四年一贯制”改革实践,是实现“强体质、促发展、益终身”的教改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警察院校体能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可供其他警察院校借鉴、移植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