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10-23缪文南陈雪娇冯金垣
缪文南, 陈雪娇, 冯金垣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广州 510800)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正式登录各大高校的“必修课”,而不仅仅是“选修课”。[1]这也是现代高校能够持续发展和改革创新的重要工作,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社会上需要大批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针对当前高校脱离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众创空间建设、协同育人等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延伸和丰富,共同探索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多同学提供广阔的“双创”平台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和扶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1 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三年,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高校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新工科”行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有了广泛的认识[2-3]。由于国家层面的推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近三年得以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通选课和必修课,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了创新创业园区和创新实验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推动校企合作等措施[4-5]。
普遍高校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大部分利用教育部或教育厅项目平台(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协同育人平台、产学研基地等)推动,通过校外基地开发、生产实习等形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校企合作的利益不同,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对高校各自认识不深,而高校对经济社会认识不够深入,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在改革中并没有深化[6]。主要体现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企业高新技术难以融入课程课堂,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学科,技术发展的特别快,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跟不上社会需求,教师无法“走出去”服务地方经济;校企合作协同机制不完善;规则制度和激励机制缺乏灵活性;合作内容更多停留在学生实习、项目合作等层面;同时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导致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融合度不高,使得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不显著,也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7]。
2 校企合作改革措施及人才培养路径
本着基于目前高校校企合作现状下人才培养模式,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例,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在理论上提出了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校企合作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2.1 管理体系建设是实施的关键前提
学校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支持政策,保障参与创新创业师生和企业人员的利益,只有调动参与创新创业人员的积极性,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能顺利进行。比如定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工程技术方面学习,强化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学校应给予条件的支持,对于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聘请兼职教授、讲座教师、兼职教学和指导教师等方式,吸引企业高级技术专家参与本项目的教学工作,并适当给予报酬;对于参与的学生给出合理的实践学分认定等等。
2.2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结合我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路,明确了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的三项培养标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提出了“创新创业为导向、创新平台、强化实践、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思路;基于校企合作下,双方必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对于高校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技术发展方向,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更多实用性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长。对于企业可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挖掘和培养企业的优秀人才;降低企业成本解决企业部分技术难题;共同打造完善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产学研基地或者科研基地等。因此现代高校必须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加强与优秀的企业或者平台的信息交流,探讨校企合作过程中各种措施,拓宽学生专业实践、实习、实训的途径,形成双方的战略协同理念和共识,不断健全校企合作协调机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改革
根据国家、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高校需要经常联系行业企业,了解人才需求和用人情况,将当前需求和学科的发展方向相协调,与应用型本科学校办学定位相匹配,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的设置,坚持“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引入企业课程和专题讲座,邀请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上课和指导学生实训、毕业设计等内容,把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电子信息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基于校企合作下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实践课课程结构,构建“主干+拓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创新创业为平台,提出并实施了“多元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使校内课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外创新实践载体和校外企业、行业培训、实习无缝衔接;探索并形成了“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方式,即基础普基层、综合提高层、研究创新层,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进度逐步细化、广度逐步聚焦,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增强;在具体实施中,重构了“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前沿性问题,学科交叉、创新实用进行设计知识树,引入竞赛项目或企业课题,由浅入深,有点到面、由单元到系统的认知规律,将实验项目配置到课程教学模块中,构建系统化、项目化、问题式学习专题题库,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2.4 建设校企合作基地,整合校企合作资源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过程中,依托双方的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全方位推动[8]。确保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实训的服务、经费、技术、设备等,同时通过该平台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如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9年来,从最初2010年建立就业实习基地,2012年双方建立产学研基地,到2016年共建众创空间(校内)和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校外)。构建了责、权、利统一的双创教育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创建了信息化、过程管控、资源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校内外基地创建了基于企业岗位能力、素质、创新创业支持和孵化的众创空间,如图1所示。
解决了企业全程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培养问题,为实践教学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级众创空间建设探索出了丰富经验;也为企业挖掘优秀人才和孵化优秀创业团队找到了新的方向;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等等。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2.5 产学研合作和“双师型”培养
坚持“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形成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
(1)鼓励活跃在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相关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的融合。
(2)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学术访问,参与企业研发。制定专职教师企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参加工作,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实践能力,了解产业界技术最新发展。在课题申报以及学术交流上互相配合。双方人员可组成攻关团队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有关课题的申报和科研工作,中心建设期间企业至少一项横向科研项目交给基地教师完成。每年固定期间举行“双师型”培训和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
图1 基地建设框架图
3 总结
本文以电信学院例,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下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办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企业和学校输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解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各方的积极性,整合双方资源,最大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