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军服变迁史
2019-10-22谢明浩
谢明浩
1949年国庆大阅兵,军服样式还是五花八门
开山之作——50式军服
1950年1月4日,经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批准,决定在军队中列装我军第一款全军统一的军服——50式军服。在1950年的阅兵仪式上,我军身着这套军服参加了国庆大阅兵。50式军服不仅出现在1950年的阅兵大典上,而且还在阅兵庆典18天之后,伴随着我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
50式军服包括上衣外套、衬衫、帽子、长裤等。并分为夏冬两季,以满足战士们在不同季节对于保暖与散热的需求。
50式军服在设计上受苏联风格的影响采用了两种帽子,一种是夏季用的大檐帽,另一种是冬季用的皮帽或者棉帽。帽徽上,50式军服采用八一式军徽,黄边五角星中内含“八一”二字。
在军服外衣上,50式军服主要分为干部服、战士服和女式服3种。夏季装的干部服上衣为翻领,单排5颗扣,带2个有盖的胸兜;而战士服采用套头式外衣,带3粒扣,胸兜无盖;穿搭下装方面,干部服配西式长裤,战士服则配短裤。冬季军装的干部服和战士服基本与夏装一致,只是战士服的短裤换为长裤,且裆、膝、肩等部位增加了加厚的垫布。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考虑到当时的军服还是“常训一体”式(也就是一套军服既当常服又当作训服),无论何种任务仅配有一套军服,所以必须要考虑到军服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时的耐用性。
女式50式军服同样受到苏联风格的影响。夏季军服采用套头式连衣裙,在中国又被称为“布拉吉”(由俄语платье音译而来,意思是连衣裙),胸前带4粒扣有2个胸挖袋。而冬季服则采用当时非常流行的“列宁装”,双排10粒纽扣,紧袖口,配西裤,此装束在当时非常时髦。
1950年10月1日,50式军服第一次出现在国庆大阅兵上
50式女用大檐帽配冬常服
50式女军服, 从左至右为海军夏服( 连衣裙)、陆军夏服(连衣裙)、空军冬服
永恒经典——55式军服
虽然50式军服的配发大大提高了我军在制服上的统一性与规范性,但从很多方面来讲,50式军服还不能充分满足我军的需求。1955年,我国正式采用军衔制,经典的55式军服横空出世。
早在1953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始策划更换新式军服。当时,中国执行的还是对苏“一边倒”的政策。毫无疑问,55式军服的设计大量借鉴了苏联军服的样式。从大盖帽、船型帽,再到我军最早的常礼服等等,都始于55式军服。
建国前后,我军军费短缺严重,此前并没有装备过军礼服,故在军礼服的设计定型上,我军领导人慎之又慎。1953年年初,以贺龙元帅为首,陈毅元帅、叶剑英元帅等成立了一个新军服领导小组,主抓新军服的设计。刘少奇副主席曾对领导小组做出如下指示:这次军服改革,主要参照苏军的样式,先学到手,有些不适合我军的地方可以做些修改,但穿上要美观、威武,塑造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虽然指示上如此要求,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军并未拘泥于苏联军服,主动搜集美国等其他国家以及国民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的军礼服并加以借鉴设计,完成后还主动邀请宋庆龄等社会知名人士、各国驻华大使馆武官进行参觀,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对新军服进行修改。从豪华的领导阵容,再加上慎之又慎的修改,不难看出55式军服体现的满满诚意。
55式军服相比前一代50式军服来说,首次在军服上实现了“两套式”,即常服与礼服同时发放,增加了军礼服这一全新的军服类型。军礼服可以在一些重大的军事、外交场合以及出国访问时穿戴,有利于扬我军军威。
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礼服
55式士兵夏常服
55军军官夏常服
军礼服主要发放于元帅、将官、校官以及某些具有特殊情况的尉官,同时水手、文工团、军乐队等也配有相应的军礼服。55式军礼服配大檐帽(女式为无檐帽)、白衬衫,系藏青色领带,外套大驳头翻领双排6粒扣,海蓝色西服(海军为藏蓝色),下着同色西裤(女军官为裙子)、深色皮鞋,身上配有多种装饰性挂件。在用料上,大元帅(曾打算作为毛泽东主席的外交礼服,后被拒绝)、元帅以及将官礼服采用纯毛华达呢,而校官礼服采用的是纯毛哔叽。
55式常服也分为多种,与50式军服相似,有干部服、战士服、女装等。
55式军服在颜色上,对各军兵种进行了分类。夏常服,陆军干部服采用棕绿色上下装(女装为藏蓝色裙子),空军为棕绿色上衣、藏蓝色下装,海军则是纯白色上衣、藏蓝色下装。校尉官统一着武装带。用料上,根据军衔不同,夏常服的用料也有所区别,元帅与将官使用纯毛哔叽面料,校官为柞蚕丝织物面料,而尉官为棉斜纹布面料。着夏常服时,需头戴与军装上衣同色的大檐帽(女军官为无檐帽)。鞋子统一以深色皮鞋为主,但装甲兵、骑兵等个别兵种的下身会着马裤、马靴。
战士服的夏常服与军官夏常服基本相同(没有腰部的挖袋,仅有胸挖袋),一般不带肩章(海军战士的水手服除外),而是主要配领章。在鞋子上,战士服主要配解放鞋或者其他种类的鞋子。在战士所穿的夏常服上,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是顶船型帽。
战士55式常服及佩戴的船型帽
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的雷锋同志,所穿的就是55式冬常服
当时,船型帽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软质军帽。这种军帽的优点很多,在观测目标时不像解放帽、大檐帽那样容易遮挡视线,也不容易在武装越野时被树枝、铁丝网等钩挂,而且在戴钢盔时还可以当做内衬。欧美地区的军队都非常流行戴这种船型帽,其中也包括苏联军队。我军在学习苏联军服时,把船型帽也带了回来。但是船型帽在中国并不受欢迎,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和美国军队都曾戴过船型帽,给当时的军队指战员和老百姓们留下了一种“船型帽是资本主义产物”的印象。除此之外,船型帽在穿戴时,要求帽檐与右眉一指宽、左眉两指宽,外观上给人一种“歪戴帽子”的感觉。而我国传统文化认为,正经人应当“正衣冠”,歪戴帽子是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所以在实际配发过程中,船型帽受到很大阻力。1958年之后,我军取消了船型帽,以解放战争中最常见的“解放帽”作为替代。
冬装上,男军官冬常服样式与夏常服相同,女军官冬常服与男军官冬常服相同。战士服亦然,只是将帽子改为皮帽。
除此之外,55式常服中还包括大衣,校级以上中高级军官的大衣面料采用纯毛马裤呢面料,而尉官的大衣面料则为棉斜纹布。同时,校官及以上级别的军官还配有纯毛麦尔登夹大衣。战士服的大衣在样式上与军官服基本一致,但是面料为棉平纹布。
55式军服列装部队之后,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干部服与战士服的面料差距较大,容易产生等级对立的情况;第二,军政干部的干部服黄色肩章过硬,不利于日常训练;第三,个别军兵种不适合佩戴肩章,应以领章替换;第四,冬常服与夏常服过渡不明显,要么穿棉衣,要么穿单衣,不适于春秋季节的温度。
根据如上问题,55式军服在1958年进行一系列的改动,包括以下几方面:海、陆、空、志愿军军官以及军校学员、文工团、体工队的成员将配发新式领章,在平时可配用新式领章,旧式肩章、领章仅做重大节日活动时使用;各级军官的夏常服以及尉官的冬常服改为棉平纹布制作,以降低军服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军队官兵之间的对立感。自1960年开始,我军又开始配发罩衣、紧身棉衣、秋衣裤等多层次保暖服装,并将其定型为62式军服。
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65式军服
1960年之后,中苏交恶,加上恰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上下力求节俭,国际与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庐山会议之后,林彪接替彭德怀在军队中的主导地位,极左思想开始在军队中蔓延。军队开始作为一支纯粹为“政治服务”的组织,再也没有建国初期那样的“建设正规化军队”的口号了。而且在55式军服中,包含太多当时所谓“苏修”的影子,不利于我国與苏联划清界限。
此外,在老一辈领导人看来,军队的军衔制度,人为地将广大革命官、兵分割开来,与“官兵一致”的原则相悖,不利于“干部和战士打成一片”。更何况,军衔制是当时“美帝”和“苏修”的产物,自然是不能要的。在这种背景之下,“重走红军路”的65式军服顺势诞生了。
65式军服以中山装为蓝本,与55式军服以苏联军服为基础不同。曾经在55式军服上出现的肩章、大檐帽、无檐帽、裙子之类全部被砍掉,全部都穿一套类似于中山装的65式军服。这样,无论是将军、元帅,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在服装上几乎相同(干部服和战士服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在腰部有挖袋)。不仅如此,原来海军战士中特有的水手服、无檐帽也被全部取消,统一着灰色的65式军服。
身着65式军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身着65式军服的水兵正在训练
1983年10月,杨得志视察浙江舟山海军部队,海军军官均身着74式军服
65式军服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取消了原来55式军服上带有“八一”字样的帽徽,统一以红色五角星为帽徽,领前的领章变为两面红旗。“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便是出自这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65式军服相对于55式军服反而是退步的。65式军服实际上连50式军服的水平都達不到,在人民军队中实行完全统一的军服是完全不现实的。虽然在精神面貌上确能做到整齐划一,而且也能让干部和战士打成一片,但是在实际作用上,只能说是“政治意义大干军事意义”。举个例子,65式军服搭配的解放帽,虽然在样式上确实是好看了,但是在实际作战中却效果有限,不如船型帽好用。而且在65式军服发放之初,甚至连海军战士都必须要戴解放帽。在此之前,海军战士们主要戴的是水兵专用的无檐帽,无檐帽上并没有类似于解放帽上的纽扣,这样可以防止水兵在工作时不慎将纽扣落入船上的机器中引起事故。但是65式军服一改,全部强制要求戴解放帽,这对于平时的军事训练相当不利。除此之外,65式军服那鲜艳的红五星和红领章不利于指战员在实战情况下的隐蔽。
除去这些问题,65式军服又重回“常训一体”的状况,无论打仗、训练,还是出席重大外交活动,统一着一套军服,美观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差。65式军装面料依旧采用棉布作为基本面料,虽然棉布在当时的中国比较廉价,但在性能上却不够好。
自1970年代开始,我军针对65式军服进行改进。首先是面料,随着我国化工纤维工业的发展,65式夏军装采用锦纶、涤纶、棉混纺布制成,就是当年人们耳熟能详的“的确良”。相比传统的棉布,“的确良”具有不易缩水、不易变形、速干、不易褪色等优点,受到了军队的一致好评。采用“的确良”面料制作而成的65式军服,又被称为71式军服。65式军服服役20余年,改进系列包括71式、74式、78式。
1974年,65式军服中特增设了裙装
1979年邓小平视察海军,水兵身着74式军服
1974年5月,经毛主席批准,将海军中的65式军服恢复为55式军常服的样式,即干部服与战士服区分为两套不同样式的军装,取消了战士服中海军无檐帽上的黑丝带,因为据传,海军无檐帽的黑丝带是为了纪念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而当时国内的主流看法认为人民海军无檐帽上的黑丝带是在给“帝国主义披麻戴孝”。帽子改回了类似于55式军常服的大檐帽,但上缀的是65式军服的红五星。
战士常服上,又重新采用套头式水手服与无檐帽。而干部常服则改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颜色的军服,但样式仍与65式军服相似。同时期,65式军服又为女兵重新增设了下裙装,并将解放帽改为无檐软帽。
昙花一现——85式军服
文革结束之后,各方面开始拨乱反正,军服也不例外。1980年,中央军委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恢复使用军衔制。在这种背景之下,85式军服(当时叫军衔服装)的设计重新被提上议程。到1984年,军衔恢复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由于适逢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著名的“百万大裁军”,精简军队的工作才是首要任务,所以恢复军衔的工作被暂时放下。尽管85式军服是我军在文革后第一次采用可以配用军衔的军服,但是实际上85式军服正式服役期间,并没有配用军衔,肩章只是各军种的专属标志。而正式区分军衔的军服,则是最经典的87式军服。
85式军服主要参考55式军服,样式基本未变。85式军服主要在面料上和55式军服有些许差异。团以上干部军服用料改用毛料,夏服为凡尔丁毛料,冬服为马裤呢毛料,大衣为大衣呢毛料。军以上干部为纯毛料,师团干部为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和战斗服装均为“的确良”。
赤瓜礁海战中英勇负伤的一等功获得者杨志亮正在讲述战斗经过,照片中官兵所着即为85式海军服
85式男战士夏季短袖衬衣
85式军服,其装备时间短暂
身着87式军常服的女军官们(左1、3、6为空军,左2、4、7为陆军,其余为2名海军)
87式陆军将官夏常服
87式海军将官夏常服
相比较55式军服和65式军服,85式军服第一次配发了贴身的长短袖衬衣,这些可以算得上85式军服最大的进步了。当然,作为一款过渡时期的军服,缺點仍是不少。85式军服并没有55式军服中的军礼服,在功能上还是比较单一。很快,85式军服便退出人民军队的装备序列。
老兵的回忆——87式军服
年纪稍长的读者朋友,一定对87式系列军服不陌生。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许多重大外交事件中,87式军服频频出现,见证着我军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在我军装备20余年。
在军服的完备性上,87式军服首次拥有了军礼服、军常服和作训服3类。
87式军礼服相比较55式军礼服还是颇有进步的,特意将军礼服分为夏冬两种季节的军礼服,而且均采用西服样式,主要配发于军官。夏军礼服上衣为西装领、平驳头,单排2粒扣,腰部2个带盖的挖袋,配白衬衣和藏青色领带(冬军礼服同,女军官系玫瑰红领带),下装为西裤。冬军礼服的上衣为西服领、尖驳头、双排6粒扣,2个下挖袋,有袋盖,裤子为西服裤。男女军官的军礼服样式相同,但是不同军衔军官所配发的军礼服面料不同。将军的夏军礼服面料为纯毛凡尔丁,校尉官的夏军礼服面料为7/3的毛涤凡尔丁;将军的冬军礼服为纯毛礼服呢,校尉官的冬军礼服为7/3毛涤礼服呢。军礼服按照各军种标色,在夏军礼服上,陆军为米黄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天蓝色;在冬军礼服上,陆军为海蓝色,海军为藏蓝色,空军为宝蓝色。
87式常服主要分为夏常服、衬衣以及冬常服3种。常服为西装样式,下配西裤。男军官的夏常服为上衣小开领,单排4粒扣,2个上贴袋,有袋盖,裤子为西服裤,女军官的夏常服除采用3粒扣之外,其他与男军官夏常服相同,战士夏常服分为两种,陆空军款以及海军款。陆空军战士夏常服上衣为开领,单排4粒扣,4个贴袋,有袋盖,裤子为西服裤。女战士夏常服上衣为开领,单排3粒扣,2个下挖袋,有袋盖,裤子为西服裤。海军战士夏常服为套头式水手服配水手裤。面料方面,根据军衔的不同而区分,将军为纯毛凡尔丁,校官为7/3毛涤凡尔丁,尉官为9/11毛涤凡尔丁,战士为13/7涤棉平布。在颜色上,则根据军种的不同来划分,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上本白下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藏蓝色。
87式冬常服与夏常服的样式不同,男军官的冬常服为上衣立翻领,单排5粒扣,4个挖袋,有袋盖,下配为西服裤。女军官的冬常服为上衣开领,双排6粒扣,2个斜挖袋,有袋盖,裤子为西服裤。战士冬常服与夏常服一样。陆空军以及海军陆基的男战士冬常服上衣为立翻领,单排5粒扣,4个贴袋,有袋盖,裤子为西服裤。海军水兵战士冬常服为水手服。女战士的冬常服与女尉官相同。在用料上,面料与军衔有关,将军为纯毛马裤呢,校官为7/3毛涤马裤呢,尉官与战士为13/7涤棉卡其。在颜色上,不同级别指战员之间同样有区别,校级以上军官的冬常服,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藏蓝色;而尉官与战士的冬常服,陆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藏蓝色,空军为上草绿下藏蓝色。
87式冬常服中,还包括御寒用的大衣。从配发军衔上区分,可以分为将、校级中高级军官用大衣,尉、士官基层指挥员棉大衣以及战士棉大衣。中高级军官大衣的样式为开领,双排6粒扣,2个挖袋,有袋盖和后腰带,下摆后开衩,有活防寒衬层。基层指挥员棉大衣为栽绒领短大衣,单排5粒扣,2个上斜挖袋,2个有袋盖的下贴袋,中腰有抽带和后腰带;战士棉大衣仅将基层指挥员棉大衣的单排扣改为暗扣,其余均相同。在面料上,中高级军官大衣采用纯毛马裤呢或者7/3毛涤马裤呢,而基层指挥员棉大衣与战士棉大衣材质相同,均为13/7涤棉卡其布。
制式衬衫,可以在夏天单独穿着或者作为穿在夏常服内的贴身衣物,为短袖衬衫,主要配发给军官使用。男式衬衫为猎装式,开领,单排4粒扣,4个贴袋,有袋盖。女士衬衫为开领,单排4粒扣,2个下贴袋,有袋盖,下可着藏蓝色裙装。用料统一为精梳涤棉纱卡。制式衬衫通过颜色来区分军种,陆、空军为米黄色,海军为漂白色。
87式军服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配发了作训服,将日常穿戴与作战、训练、执勤时使用的军服分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关于87式作训服,详见本专题《中国军民记忆:87式作训服之演进》一文。
在配用的帽子上,主要还是大檐帽和带宽檐作训帽,女兵仍着无檐软帽。而水兵帽、皮帽等也延续了55式军服的样式。
新军服配发一段时间后,基层部队反馈了一些意见。1993年,根据这些意见,新军服的改进工作又开始进行,并于1995年大致成型。经当时我国最高领导人江泽民主席批准,改进之后的87式军服在1997年5月首先装备驻港部队,并在2000年春季在全军范围内大规模配发。1997年7月1日,我军驻港部队正是身着新军服进入香港军营,接管整个香港的防务。新军装是1997年正式装备,故又被成为97式军服。
1997年驻港部队换防仪式上的中方指挥员谭善爱,身着最新的97式军礼服
相比起87式军服,97式军服做出了相当大的改变。首先,首次引入了体能训练服和春秋常服,而且在原来的夏常服衬衣中又增设了长袖和短袖两个不同的品种,以保证指战员在季节交替时有充足的保暖。其次,改进了军服的面料,礼服改为薄型礼服呢,春秋常服用薄型毛哔叽,夏常服用涤棉交织色布和改性涤纶织物。第三,空军的军服告别了“杂牌军”的时代,采用全身蔚蓝色的军装,并且颜色上第一次有了深浅之分,即礼服深,常服浅;冬服深、夏服浅;外衣深、内衣浅。第四,与国际接轨,采用贝雷帽和夹克式常服。第五,提高了季节交替时的军服防寒性,配发有可以佩戴肩章的毛衣和绒衣。第六,增加了臂章、姓名牌、穗带、军种胸标等配饰,用以更好地辨识个人信息。
海陆空三军87制式衬衫
03式高原迷彩服
在此之后,军服继续不断改进,推出99式军服,主要是材料改进的97式夏常服。03式高原防寒服,配发了新型羽绒大衣和栽绒帽,还有棉衣裤、绒衣裤、绒背心等保暖衣物,增加了多层次的冬季保暖,而且衣物重量也得到了大大降低,第一次实现了多层次防寒。其实多层次防寒也并非新物,原因是早前我军受到经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没能做出来而已。除此之外,03式高原防寒服还首次出现荒漠迷彩款,打破从前迷彩只有绿色的传统。04式军服,将战士冬常服改为仿毛料冬服,可以用洗衣机洗且不变形,也不用熨烫,方便战士们整理内务。同时还给战士们换发了仿牛皮皮鞋。最初,我军本着节俭的原则,要求军服能够“常训一体”,后来经费充裕,开始倡导“常训结合”,所以往往将常服设计得非常宽大,方便必要时穿常服执行任务。西装讲究穿着必须合体,常服本身就是西装式设计,如西装肥大,有失美观。2000年之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军队预算充裕,就决定使常服美观化,腰围、胸围、腿围处稍微收紧,裁剪版型上加以修身,仅一点小小的变化就让我军战士们看起来精神倍增。
我军军服历经变迁,今年国庆阅兵即将出现新式军服,由此看出我军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深入。军服作为军队的门面,华丽的军服可以模仿出来,但是真正适合军队的军服,才是难能可贵。希望我军的军服,能够继续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
编辑/高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