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2019-10-22廖津武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廖津武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化,因此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在风险管理视角下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性。本文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建议,目的在于强化内部控制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视角下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一、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一)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

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是风险管理,树立起先进的内部控制观念,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要融入风险管理的元素,通过评价风险及时找出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和缺陷,规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1、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延伸和扩展

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控制活动、风险评估、内部环境,在以上基础之上风险管理增加了以下三个因素:目标的设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应对,因此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延伸,主要向企业的治理层面和战略层面方向延伸,特别强调了识别、评估、控制企业的风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对内部控制水平进行提高。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相同的目标,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是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主要目标,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潜在风险,二者都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互补的,通过风险管理可以识别出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并通过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来进行防范与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早日实现。同时风险管理中识别和评估风险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二、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風险管理体系

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缺失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估风险的方法,在内部没有设立识别、分析、评估风险的管理机构,评价和预警风险的机制也不健全,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管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例如某上市公司2016至2018年年报存在重大财务造假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该公司2017年报少计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共计208.19亿元,多计货币资金299.44亿元,多计营业收入88.98亿元。按理说这应该不是财务水平导致的“会计差错”,更像是企业管理者低估了法律风险,高估了企业风险容量和风险容忍度造成的风险应对策略失误。所以,国有企业应引以为戒,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正确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以最大程度去规避国有资产流失。

(二)内部控制未充分发挥监督性作用

目前在国有企业内部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监督体系,然而其重要性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内部控制监督的全面性和严密性不足,在执行方面却缺乏了一些有效性,对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的风险预测、监督、控制,侧重的只是事后的监督和控制。同时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审计,严重影响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稳步实现。

(三)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于完善

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的问题,例如有的国有企业总会计师还同时分管着审计部和财务部的现象,还没有制定出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了内部控制工作形式化严重,因此执行内部控制的效果却不够理想。同时有的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风险意识还不够强,内部控制工作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工作上,不能对新市场环境下发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没有有机的结合

一些国有企业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并没有融入风险管理,并不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缺乏对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大大的降低了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方面企业要提升自身识别风险的能力,需要具备能够及时识别可能发生风险的能力,这样可以引导国有企业领导层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另一方面在识别风险之后,就要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用科学合理的防范策略。国有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的外部市场环境,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防范和应对风险,努力用最小的成本来控制财务风险。

(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国有企业提高内部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一方面内部审计要将财务资料、核算、收支情况等作为工作的重点,这样财务工作的合法性、真实性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企业实际的财务情况可以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内部控制工作也可以获得科学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对事前审计国有企业也要加以重视,科学性、完整性、可行性是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具备的特性,因此如果国有企业发现内部控制工作存在问题,就要及时的发现并予以改正,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审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财务工作失误的概率也会得到有效的降低,减少了因财务违规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国有企业在事后审计工作中,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审计结果,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修改建议,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一些缺点管理者就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利于更加合理的控制好这些薄弱环节。同时,国有企业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要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给予其独立工作的权限,这样在工作中就就不会受到上级管理者思想意识的引导,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性作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能性作用。国有一级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当在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方面建立防范风险的机制。首先,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性对财务工作会计是是否重要的,因此国有企业要通过宣传的方式提高内部控制人员防范风险的思想意识,提高防范和分析风险的能力,及时的发现和预测出实际工作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其次,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财务风险的规律进行总结,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转移风险,防范风险的机制需要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防范风险机制的有用性才能够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创新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性,现代经济是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国企就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来对内部控制评价方式进行创新,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业务量较大,加大了国企财务管理的难度,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积极的应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内部控制评价方式,构成全员共同参与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同时国有企业要对内部控制评价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需要把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量化之后,再錄入到信息化系统当中去,对国企风险进行动态的管理;需要对互联网平台进行定期的维护,这样可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安全完整性。国有企业只有根据时代变化的需要,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内部控制评价质量和效率才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

(四)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

一方面具备科学的内部控制观。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摆脱出来,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起到表率性的作用,并且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宣传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全员参与性。

另一方面对一些重大经济事项国有切要做好专项审计工作,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降低内部控制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在内部也要制定出以风险管理为指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度的调整,这样能够有机的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大对内部控制哦你工作的重视程度,站在风险管理的角度上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工作水平,这样才能通过内部控制来规避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学芳,李晓倩,曲春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现状分析——以煤炭行业28家上市公司为例[J].经济师,2013(01).

[2]黎明,朱先琳.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构建——以CAQ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4(35).

[3]金军英.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视角[J].全国商情,2015(21).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