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受助者有能力自我反哺

2019-10-22郑智维

民生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藏区西藏公益

郑智维

李厚霖

恒信鉆石机构创始人、董事长

“通过整合优质平台资源,打通供需关系产业链,形成可循环的生态链,找到一条通过输血、造血实现回血的可持续、可循环发展的公益道路。”

走下印有“I Do用艺术点亮梦想”的工作车,李厚霖走进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间教室,悄悄蹲下来,静静地看孩子们创作。见到喜欢的作品,他便掏出手机,拍上一段视频。

有孩子发现了这位熟悉的“不速之客”,便惊喜地比划着跟他打招呼。李厚霖伸出大拇指回应:“你们很棒!”

这是I Do基金会第十二届爱心西藏行公益活动的现场,没有仪式,没有掌声,没有哈达,李厚霖和孩子们特殊的见面仪式就这样开始了。

李厚霖,HIERSUN(恒信)钻石机构创始人、董事长,北京爱度公益基金会(I Do基金会)创始人。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李厚霖持续专注公益事业。过去的12年间,他和I Do基金会团队行程百万公里,投入超过5000万元,先后对3万多名藏区儿童实施包括助学、医疗、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救助和帮扶。

9月13日,平时很少接受采访的李厚霖,在北京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的采访。

采访中,他少有的健谈,“为了让基金会更好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帮扶西藏的儿童,在积累了这些年的公益经验的基础上,我很愿意和媒体一起探讨公益相关的话题。”

缘起一封求助信

提及李厚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创立的珠宝品牌。

作为颇具商业天赋的企业家,他26岁那年创立恒信机构。经过20年的发展,该机构已成为拥有I Do、Ooh Dear、恒信影业等多个品牌,覆盖珠宝、服饰、文化、互联网、民族工艺、传统文化等多个产业。

李厚霖投身公益,始于2008年。那年5月,李厚霖在汶川地震期间个人捐资2000万元至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专项基金I Do基金,并于2017年在民政部正式注册成立北京爱度公益基金会(I Do基金会)。

2008年9月,一封求助信从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完全小学寄至北京I Do基金会。这封求助信,讲述的是藏区孩子们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发现并不是平时习惯的手推油印试卷,因此不敢下笔,成绩受到很大影响,询问基金会能否捐赠一台打印机。

阿里常年风沙不断,严寒季节长达9个月,人烟稀少,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方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不到10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0.27人。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藏区的孩子们远离父母和家园,穿越广袤的无人区,汇聚到县里的学校读书。而所谓的县,还不如内地一个村落的人口多。在这里,不要说打印机,能够用上油印试卷都十分不易。”谈及当时的情形,李厚霖介绍。

这封求助信,让I Do基金会和藏区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厚霖带领I Do基金团队赶赴西藏,为那里的4所福利院及小学带去电脑、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资。

从这一年起,李厚霖及基金会团队发起“爱心西藏行”公益项目,开始了对西藏地区孩子们的持续援助。虽然高原反应极为严重,但每次活动李厚霖都坚持带队参加。

12年的见证与成长

汽车行驶在藏区的高速公路上,李厚霖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虽然路上车辆稀少,但道路设施条件甚至比北京等一线城市还好。

12年前,他在这里感受到的还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长期严寒却没有热水,上课没有电,一盆水要被用很多次才舍得倒掉……”

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需求,“爱心西藏行”前期的帮扶侧重于物资救助。例如,I Do基金会曾发起小水滴计划、暖冬行动、水车行动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基金会为孩子们送去电脑、棉服、学习用品等物资,帮助学校翻新教室、宿舍、食堂,改变就学生活环境,让孩子喝上纯净水、用上热水,解决他们取水难、用水难等问题。

“当时,强烈地想为西藏地区的孩子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只要他们提出实际帮扶需要,我们就竭尽全力满足。”李厚霖说。

近年来,国家对西藏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民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蓝天白云下,越来越多藏区儿童搬进新建的教学楼,用上了标准化操场。然而,孩子们的理想却还是集中于教师、医生等少数几个职业,孩子们的视野应该更开阔。”李厚霖说。

早在2012年,李厚霖及I Do基金会就在西藏山南贡嘎县昌果乡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了西藏儿童艺术教育援助项目,希望通过艺术启蒙为孩子们打开梦想通道。

2016年8月,基金会携手张静初、李云迪、马苏等演艺人士发起筹建世界海拔最高的儿童公益图书馆项目,成功为生活在海拔5373米的西藏普玛江塘的孩子们筹集到2600多本图书。

为了让孩子们的未来有更多可能性,李厚霖发起的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地转向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成长、身心健康、视野拓展等方面。

今年,I Do基金会团队及张永旭、尤勇、陈彧凡、陈彧君、肖江、王波等6位艺术家一同从北京出发前往西藏,为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带去艺术梦想教育的升级体验。

“不仅是艺术技法的专业指导,更是从艺术启蒙、艺术理念认知、思想眼界开阔等方面对孩子们进行全方位艺术帮扶。”李厚霖解释。

可持续的公益之路

位于北京798艺术区,一座500多平方米的专属I Do公益的艺术空间正在建设。

在这里,I Do基金会将举办“I Do用艺术点亮梦想·西藏特殊儿童艺术作品展”线下大型展览,并开展慈善拍卖活动。

经过3年的积累,艺术家和孩子们已经有近400幅优秀作品完成创作。

通过平台,可将孩子们的作品及他们与艺术家共创的作品进行拍卖。拍卖所得不仅可以为艺术梦想计划筹集善款,也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这是李厚霖和I Do基金会对未来的设想。

未来,通过“展览+义卖”的方式,让慈善从被动捐款变为主动消费。在实现慈善机构自身造血、永续发展,让被救助者直接获益的同时,也让慈善变得可行、易行,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链条。

经过10余年的公益实践,李厚霖和I Do基金会团队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未来如何帮助更多的困境人群?如何确保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如何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在李厚霖看来,如今公益发展已进入3.0时代。

“公益1.0时代是授之以鱼,直接帮受助人群解决实际困难;公益2.0时代是授之以渔,帮助受助人群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或方式;而公益3.0时代则要自我反哺,实现公益的可持续发展。”他说。

通过艺术、公益、商业品牌三者融合,I Do基金会希望实现公益模式的创新。

“要让受助者有能力有尊严地实现自我反哺。”谈及对公益模式的思考,李厚霖说,通过整合优质平台资源,打通供需关系产业链,形成可循环的生态链,从而找到一条通过输血、造血实现回血的可持续、可循环发展的公益道路。

猜你喜欢

藏区西藏公益
都是西藏的“错”
公益
公益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公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公益
一个人的西藏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