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同心造富百姓
2019-10-22赵慧
赵慧
“我们远离故土,坚守初心,扛起责任,靠的就是一种精神——核工业‘四个一切精神,靠的就是一种初心——造福一方百姓。”
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至1660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创下世界减贫史奇迹。奇迹背后,是千千万万基层扶贫干部心血与智慧的凝结。
梁秉竞算是一名扶贫老将。2012年,他率领中核兰铀扶贫工作队到甘肃临洮县驻村扶贫。2018年5月,他又奔赴宁夏同心县,筹建并管理产业扶贫项目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投身国家三大攻坚战之一的脱贫攻坚战,参与其中,才知其中‘真味。”两度出征,深解扶贫真味的梁秉竞说,“我们远离故土,坚守初心,扛起责任,靠的就是一种精神—核工业‘四个一切精神,靠的就是一种初心—造福一方百姓。”
正是他们离家万里,换来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正是他们扎根一线,将国家的扶贫大计化作贫困群众的安居乐业。
从连云港到同心
1990年,梁秉竞毕业分配进入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原兰州504厂)。504厂是铀浓缩工厂,是核工业产业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会地带的临洮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也是中核兰铀对口帮扶县。
2012年,响应公司号召,当时担任中核兰铀物业管理公司副经理的梁秉竞,带领扶贫工作队前往临洮县窑店镇北大坪村、黑石湾村、滩汪村开展扶贫工作。
在临洮的两年,梁秉竞扎根农村,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给贫困户修建了水窖,为村里修建了村社道路、修复村办小学校舍,还教授村民党参育苗技术,为他们寻找到持续脱贫致富产业。
2018年初,为了在中核集团定点帮扶贫困县同心县探索出一条造血式的精准扶贫模式,中核集团决定将拟组建的防护服装生产项目落户同心。
5月,已调任中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民品事业部负责人的梁秉竞再度挂印,从东部沿海的连云港转战西北地区的同心县,筹建这一中核集团投资的首家产业扶贫公司。
同心与临洮同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同时,这里还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
从一片空白起步,梁秉竞率领团队考察项目、购置设备、招聘员工、组织培训,7 月29日,中核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生产。
从项目考察到启动生产,仅历时88 天,中核同心公司在当地创下中核速度。“项目快速建成的目的,就是希望早一点解决同心县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早一天让他们脱贫致富。”梁秉竞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与一般企业不同,中核同心公司98%的员工是当地贫困户的子女,绝大多数人没有服装制作经验,很多人甚至从未工作过。
新建和管理这样一家企业,难度可想而知,但作为公司董事长,从公司寻找订单、组织生产、管控安全和质量,到员工招聘、培训、岗位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梁秉竞都要操心,“培训和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最大的困难就是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妇女变为产业工人。”
尊严与价值
“故乡容不下肉体,他乡容不下灵魂,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若能一世安稳,谁愿颠沛流离?”
写下这段话的是中核同心公司员工杨军。杨军此前曾在南方一家服装厂务工多年,对流水线上的工作十分熟悉。
外出务工让他饱尝漂泊之苦,一度身心俱疲,“我就想等有机会,一定要回家乡发展,也体会一下不用流浪就能让技术派上用场的喜悦。”2018年7月,中核同心公司成立之初,杨军就应聘加入公司,由于技能突出,很快升任组长。
“ 一个地区长期贫困,这个地区对人才就不会有吸引力,本地人才尤其是青年就会外流。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是要靠本地区的人,本地人都不愿意留下来工作,或是失去信心,这是贫困地区最大的不幸。”梁秉竞说。
让梁秉竞感触最深的,是公司回族女工们的变化。他发现,这些之前没有工作过的妇女,通过培训很快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就连穿着打扮也不一样了,自信心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明显改变。
“进厂之前,我是一名家庭妇女,只有一个家,我每天为了家庭的幸福忙里忙外,爱人、儿子、女儿的开心就是我的开心,他们的理想就是我未来的期盼。”
2018 年7 月,回族女工马汉兰走进中核同心公司,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成果,“我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不错的收入,凭我的能力终于能够供养儿子、女儿上学,能够给老人买爱吃的东西,老公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地打工了。”
马汉兰说,自己从此有了一个“大家”,“小家庭里我拥有了亲情、爱情和责任,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我拥有了认真工作的责任和最广泛的友情。”
“回族农村妇女就业机会很少,进公司后她们每月有了固定收入,一方面改善了家庭生活,另一方面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使她们有了尊严,体现出自身价值。”梁秉竞说。
为了让员工们稳定就业,中核同心公司实行了“计时+计件+补贴”的薪酬工资制度,新员工进公司前3个月可享受补贴工资,3个月后大部分人靠自己的双手每月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工资。
此外,公司根据员工的年龄、身体状况、技能情况等,一人一策,安排适合他们的岗位,以发挥所长。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中核同心公司还开通了员工班车,建起了员工食堂和宿舍,
一个稳定就业的员工就能带动一户贫困家庭,如今,中核同心公司已带动300多个家庭近20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我始终认为,公司员工及其家属在思想上的成长变化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这些来之不易的变化是长久的,因为他们能带动同心人民在思想上潜移默化地进步。”梁秉竞说。
扶贫真味
从兰州到连云港,从连云港再到同心,梁秉竞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初心,“我工作的初心就是要带好同心公司管理团队,组织好员工,实现中核同心公司的初心。”
多年的扶贫经历,让梁秉竞时常思考:如果一个家庭長期贫困,当他们通过自身努力仍无法改变贫困面貌时,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个贫困家庭组成的国家会如何,可想而知。“帮助每一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是扶贫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不辱使命。”
深入同心一年多,他深切感悟到产业扶贫才是长久之策。在同心县,如果没有好的产业,即使短期内脱贫,长期来看,部分贫困群众还可能会返贫。
在梁秉竞看来,培育优质的产业离不开贫困地区政府的努力,首先,地方应大力发展产业项目,产业发展和产业工人拥有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努力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大力扶持适合当地长久发展的产业,让这一类企业落得下、稳得住、发展好,吸纳本地人员就业,最终实现自我发展。此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政策还要精准,应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扶贫干部的一员,梁秉竞深深体会到了基层扶贫的不易。“基层帮扶最大的困难是沟通问题,上下同欲者胜,沟通不畅容易造成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很难形成合力。”
他告诉记者,与贫困群众沟通需要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要找到切合点,要让他们对扶贫项目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让他们年初看到希望、年内必有收获,这才能激发其内生动力。
“基层扶贫干部最主要素质就是爱心、责任心、使命感,没有爱心的人做不好扶贫工作。”梁秉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