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粉与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研究
2019-10-22杨頔
杨頔
摘要:铝是中学常见的元素,也是中学教学中为数不多的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金属单质。作者研究了铝粉与偏铝酸钠溶液的反应,分析了实验现象,提出了偏铝酸钠溶液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
关键词:铝粉;偏铝酸钠;实验研究;证据推理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 09-009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9.030
一、问题的提出
铝与强酸、强碱溶液均能反应,这是中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元素周期律教学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有文献表明[1],铝不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与氨水(pH=11.6)和碳酸钠溶液(pH=12)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起重要作用。偏铝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它与铝是否可以反应?它与氨水、碳酸钠溶液又有什么异同?笔者对此展开研究。
二、实验过程与现象分析
[实验1]铝粉与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pH=13)反应的对比,见表1(铝粉在实验中过量,下同)。
由以上实验可知,铝粉无论在常温下还是加热后,都很难与水反应。常温下铝与氢氧化钠溶液(pH=13)能反应,加热后反应更快。由此说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对铝被氧化起到重要作用。有文献[2]计算了铝与水反应的热力学数据,在298K时,铝与水反应的热力学趋势很大,△G= -922.729kj/mol。因此,铝粉很难与水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铝粉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对铝和水的阻隔。
[实验2]铝粉与pH均为13的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对比(取偏铝酸钠固体,溶解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13),见表2。
pH相同的两种溶液,常温下与铝反应的速率呈现较大区别,可推知偏铝酸钠溶液能够较快破坏铝粉表面的氧化膜,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对白色沉淀进行研究,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3]取带有白色沉淀的浊液分成两份,经离心分离后得到固体。分别向两份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沉淀未见明显溶解。由此推知,该沉淀主要是a-Al203。
[实验4]一段时间后进一步观察现象,见表3。
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不断减小,原因是随反应进行,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不断被消耗,至24小时pH降至10左右,虽然存在氢氧根离子,但其與铝反应已经较难。偏铝酸钠溶液的pH至24小时后几乎不变(依旧为13),说明其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其原因是:Al02+2H20=Al(OH)3+OH-,当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与铝反应时,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不断正移,使氢氧根离子不断被补充。而且铝粉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又生成偏铝酸根离子,使得偏铝酸根离子也不断被补充,偏铝酸钠溶液的浓度几乎不变,因此反应至24小时后的溶液pH几乎不变,大量白色浑浊的产生也是偏铝酸根离子水解平衡不断正移所导致的。由以上实验可以推知,铝粉与偏铝酸钠溶液的总反应,实际上是铝粉和水的反应,即2Al+ 3H20=Al203+3H2↑,偏铝酸钠从宏观上起到催化作用。
取实验4中铝粉和偏铝酸钠溶液反应至24小时后的浊液,经离心分离固体,向上层清液中滴加O.lmol/L盐酸,出现大量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盐酸,沉淀溶解。由此可知,上层清液中确实含有大量偏铝酸根离子,证实其并未被大量消耗。
实验4中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至24小时,出现了白色胶状浑浊,其外观与氢氧化铝极为相似。分离出固体,加入盐酸后固体完全溶解,证实其为氢氧化铝。反应的初始阶段,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即2Al+20H-+2H20=2Al02+3H2↑,而后偏铝酸根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偏铝酸根离子催化铝粉和水的反应,生成白色浑浊。但由于产生的偏铝酸根离子浓度没有另一组实验高,因此至24小时后,反应几乎停止。
三、结语
实验结论:铝粉和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粉与水的反应,偏铝酸钠起催化作用,借助偏铝酸根离子水解平衡的不断移动,实现催化过程。
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开发适宜的实验素材更是难上加难。本实验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人手,由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经查阅文献,分析铝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最终设计并完成铝和偏铝酸钠溶液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围绕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包括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偏铝酸根离子的检测、氢氧化铝的检测等。同时体现了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并基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反应原理解释问题,得出结论。本实验可进一步转化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案例,有待老师们开发。
参考文献
[1]赵琦,林肃浩.镁铝原电池数字化实验的意外——再探铝与碱性溶液的反应[J].化学教育,2018,39(15):78-81
[2] 刘建良.单质铝水解法制备高纯氧化铝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