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2019-10-22王雅洁房怡清任轲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科技金融京津冀创新

王雅洁 房怡清 任轲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为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献言献策,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对科技金融创新的现状与问题、科技金融创新的优化建议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科技金融创新应着眼于资源配置、平台搭建、人才共享等方面,形成以平台为核心,人才、资源为推动力的区域协同模式。

关键词:京津冀  科技金融  创新

科技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综合发展中形成的产业金融的一个分支。产业金融是依托于某产业并能够有效促进该产业发展的金融活动总称,所以科技金融,顾名思义,就是依托于科技型产业的并能够促进科技企业发展进步的金融。本文主要关注京津冀地区的科技金融创新。作为金融行业的新领域,三地科技金融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其发展,但城市之间的政策独立性较强,这种情况其实不利用地区协同发展。京津冀三个地区互相接壤,又有国家级的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三个地区之间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才、资本和科技交流体系,但总体来看三个地区金融资源的分配仍不平衡。因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知网中相关研究进行了阅读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京津冀地区的科技金融体系发展打下基础。

一、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创新主要文献分析

经过对相关文献内容的阅读与分析,我们将其分为科技金融创新现状及问题、科技金融创新优化两大类。

(一)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创新现状及问题

1、科技金融资源与结构角度

王秀芳認为,京津冀创新发展面临着科技金融资源向京津集聚、京津科技金融资源利用“灯下黑”(即北京远超津冀两地)、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并结合科技金融平台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乔宏对京津冀三地科技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从金融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八个方面对比得出河北省存在的问题,如研发资源投入现状、科技专利产出情况等,并提出了建议;李素梅利用1995-2015 年京津冀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数据对地区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且具有增长趋势;岳瑞波认为科技经费投入与运用“双单一化”限制了科技金融,并且京津与其他省份差异较大,协同效果欠佳,科技企业融资模糊,金融人才流失严重;王欣蕾认为三地的科技资源共享速度缓慢(如大型科技研究设备等)、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如总GDP,经济增速,人均收入等指标)、三地的人才资源分布不均匀这三个原因是造成金融科技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刘照运用DEA模型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的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R&D经费投入强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岀的比重、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的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2、科技金融政策角度

程翔通过对地区科技金融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以及用拓展的C-D生产模型对科技金融政策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的相关性与有效性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政策实施环境存在差异等结论;程翔、鲍新中还运用专家会议法与熵值法等对京津冀地区2006-2017年间的科技金融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政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对政策效率进行评价,得出京冀较合理而天津较低的结论;杨宜基于京津冀科技金融政策,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量化研究,包括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权等,得出科技金融政策带动本地区创新且对邻近地区有轻微溢出效应,区域间差距明显等结论。

(二)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创新优化

刘宾对京津冀金融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的协同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协同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有所增加,基于此提出了发挥区位优势、建立科技金融分享机制、构建科技金融示范区等建议;许爱萍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顶层设计、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释放技术溢出效应等解决思路,并设计了金融支持方案,如完善法律政策体系、构建协调机制、推动科技企业的信用共同体融资互助联盟的建设等;郭梦婕从京津冀三地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所以提出了以三地顶级行政部门为首建立金融服务的及安全体系平台,并辅之以企业之间的互助和人才之间的互通的新方案;庞如超、韩钰进一步指出,在三地现有基础上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并建立三地联合的金融科技体系,从而综合利用三地的现有的高科技公司、银行资金、风投资金等,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金利用率,在传统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也要吸收民间资本、社会资本以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稳固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后盾。

二、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展望

综上所述,京津冀三个地区之间科技金融存在着发展水平不均衡、合作机制不完善、三地协同发展意识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三地科技金融创新应应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平台搭建、人才共享等方面,并由此形成以平台为核心,人才、资源为推动力的区域协同模式。

(一)资源配置

在科技金融发展领域,资源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该地区本身的金融资本、科技企业的生态规模等。资料表明,京津冀三地在相关资源上的差距非常之大,而这与相关资源倾斜是分不开的。天津、河北应该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定位,加速本省的优势产业发展。同时,三地应在已有的京津冀三地协同一体的发展计划中,尽快打破地域隔阂、实行区域资源共享。资源薄弱地区,如河北、天津要依托自身特点推出个性化产品、发挥自身优势,以此吸引金融资源,哺育科技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逐渐缩小三地的经济差距。除此之外,资源强势地区——北京,要积极做好领头羊,将其利用人才、金融资源所取得的优势反哺给两地区,缩小三地的经济差距。

(二)平台搭建

创立京津冀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推动京津冀科技金融创新以及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搭建平台要建立在三个地区充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之上,这样才能整合信息,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服务平台搭建的核心是信息,这一信息包含两端,一端为科技,一端为金融。科技端主要包括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科技公司以及现有的最新科技成果有关的信息,而金融端则是一些金融机构。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平台的公正、公平、公开,为两端人群提供最真实的数据,也方便更多的企业资本流入,以助力科技金融成长。

(三)人才共享

京津冀三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存在差距,这也导致了优质人才往往从河北、天津流入北京,进一步加剧了河北、天津缺少人才的现状。因此,应大力发展三地人才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相协同。例如,可采用外派、交流等政策;与此同时,天津、河北地区应该加大各类人才落户激励政策,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而人才的落户也能带来科技金融发展的可能。这样相互配合的政策有助于实现三地科技人才的流动和对接,促进京津冀三地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如超,宋继革.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2]王秀芳,于濛,程月.构建京津冀科技金融平台的思路[J].经济与管理,2018.

[3]乔宏,孟丽阳,郭亚静.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现状评价研究—基于京津冀对比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4]李素梅,黃衍枝.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科技管理研究,2017.

[5]岳瑞波.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8.

[6]王欣蕾,曾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科技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17.

[7]刘照;王安然.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

[8]程翔,鲍新中,张瑞,沈新誉.基于政策量化的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政策有效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

[9]程翔,鲍新中.科技金融政策效率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0]杨宜.科技金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地区的空间计量研究[N].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社会版),2018.

[11]刘宾.京津冀金融资源配置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益[J].企业经济,2015.

[12]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

[13]郭梦婕.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2017.

[14]庞如超,韩钰.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协作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

猜你喜欢

科技金融京津冀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