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模式及其互利共赢机制研究
2019-10-22杜宇
杜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下有效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立足当下地区之间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飞地经济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以期在有效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的同时,为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鉴于此,本文立足当前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常态,对飞地经济模式的内在机理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此为区域体制的变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飞地经济;互利共赢;区域协调;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078 — 03
简单来讲,所谓的“飞地”指的不仅是在同一国家内,位于某一行政区域包围之中而为另一行政区域管辖的土地,同时它还表示位于其它国家境内而与本国不相毗邻的领土,在国家传统发展过程中泛指的是一个地理学概念,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飞地”从某方面来讲不仅具有地理含义,还有经济意义,即所谓的“飞地经济”。经大量科研数据分析可知,“飞地经济”是近年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嵌入式”发展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新常态下,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进行跨区域的经济开发,以此为从根本上实现产业和相关要素的整体性转移、并对资源进行大范围重新配置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一、飞地经济模式的基本概述
(一)飞地经济模式的分类
经大量科研数据分析可知,作为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模式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如:
其一,按照飞地建设的投入方式,飞地经济模式可分为飞出地投资型、飞入地投资型以及两地共投型,顾名思义所谓的飞出地投资型指的是由飞出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而相对地由飞入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就是飞入地投资型;
其二,按照飞地工业基地的管理方式,飞地经济模式可分为飞入地管理型、飞出地管理型以及两地共管型,而综合来看,不同的工业基地管理模式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优势和不足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讲飞入地管理型的应用优势是管理方熟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但企业服务的不连续性、未能科学合理地应用管理经验也是其应用过程汇总存在的不足,至于飞出地管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优势和应用不足对飞入地管理型正好相反,而两地共管既有飞入地管理型的应用优势,也有飞出地管理型的应用优势,但应用的前提却是双方真诚合作、高效沟通;
其三,按照飞地形成的原因,飞地经济管理模式可分为集约用地型、优势互补型以及产业梯度转移型。
(二)飞地经济模式出现的影响力
从某方面来讲,飞地经济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必有其客观必然性,而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其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也导致宏观层面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域诶城市之间产业成长的差异性,与此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发展,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化也愈发显著,差异范围也越来越广阔,从而使得开放之初那些坐拥有利地理位置和政策优惠的我国沿海开放城市或地区成了外国跨国公司和其它外资企业的海外飞地,而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受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影响,再加上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导致眼下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下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从目前来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上诉问题,与此同时也为我国沿海某些城市在区域外尋求提升本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可知,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伴随着制度上的重大创新,目前来看在虽然当前我国确立了“统筹协调”的经济发展基调,但由于受传统计划发展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各自为政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仍旧存在,故此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以何种经济形式发展成为了各级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经过十几年来不断地探索实践,飞地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且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它不仅未改变当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框架,确保了中国“统筹协调”的发展目标,此外它为欠发达地区解决资本、人才和技术短缺问题开辟了一种新的扶贫模式,进而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化。
(三)飞地经济模式的应用优势
相较于传统各自为政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飞地经济模式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方面它是由点对点的企业转移转变为区对区的产业转移,而另一方面它由单纯的资金承接转变为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从某方面来讲,飞地经济模式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有效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的一种经济模式,即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从而不仅未打破传统的行政划分,却突破了传统的经济边界限制,为地区的持续跨域式互利共赢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将飞地经济模式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还具有解决投资瓶颈、解决招商瓶颈、解决管理瓶颈的显著优势。
二、飞地经济模式及其互利共赢机制的基本概述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可知,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妥善的处理计划经济遗留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差异性等问题,采取飞地经济模式是最为稳妥的处理方式,但不可否认是,由于飞地经济涉及的主体较为广泛,与飞出地和飞入地的两方利益问题息息相关,故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飞出地和飞入地的两方利益问题为核心点,是更好地构筑起飞地经济模式内在机制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可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飞地经济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某些部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故此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构筑飞地经济互利共赢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区域经济放置于框架中对其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分析是当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从目前来看,飞地经济模式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地理相近、优势互补、成本落差以及发展时机相随,此外众所周知飞地经济模式的主要载体是飞地型产业区,而飞地型产业区又主要是由飞出地和飞入地组成,故此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常态下,故此在飞地经济模式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互利共赢成为了区域发展的核心所在,具体来看:
(一)飞地经济发展目标选择的冲突与调适
与传统各自为政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飞地经济模式下“互利共赢机制”不在单纯指的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收益的分配机制,而是一种统筹飞地经济发展中发展目标、产业兼容、收益分割、资源特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整体性制度安排,是飞出地和飞入地双方区域实现共赢局面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飞地型产业大多也是由多个行为主体构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由多个主体共存的结构也对产业系统作出了明确规范,换言之飞地型产业区是典型的需要协调的系统,而协调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使整体收益远大于部分收益之和。在飞地经济模式应用过程中,假定其飞入地的目标为收益水平和环境保护,但飞出地的关注度却集中于产业水平的提升,从某方面而言飞地型的主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追求,而为避免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会单独采取行动,将环境问题内化为飞地经济的约束,即对其目标进行协调,以此使双方能够就产出水平和环保目标的选择进行磋商,并达成协议,进而为发展目标一致性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下,为确保飞地型产业主体获得正收益,只有双方不断地进行协调和调适,才能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换言之倘若双方就某一问题过度追求自身的利益,则对区域的整体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除此之外飞地经济利益主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自治性,故而为从根本上实现利益的均等化和最大化,主体之间将合作收益进行适当的分配是极为必要的。
(二)预期收益分割与利益分享
简单来讲,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发展的趋势下,要想从根本上使得飞地型产业主体的收益分割和利益分项均达到最大化,确立科学合理的分割比例定是分享专业化利益的有效机制。经大量科研数据分析可知,机会成本是飞出地与飞入地双方放弃眼下合作后的所得,是双方进行合作的“底价”,因此从某方面来讲预期收益和利益分项在进行考量时,往往还受到了各自机会成本的影响,故此为从根本上实现飞地经济互利共赢,对于未分定的利益的分配比例该如何确定成为了现阶段区域发展的首要问题,但从目前来看在进行确定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合作契约的形成可能是各方利益主体经过均衡协商的结果,也可能是以飞地的某一方为主而建立起来的,而往往利益分割比例和利益共享要经过讨价还价来实现,另一方面增加一方的机会成本,另一方的未分定利益必然会减少,进而导致原来分割比例和共享利益的改变是当前。未分定的利益的分配比例确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根据先关数据调研可知,将机会成本因素引入后,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实现两者的利益均衡和扣除机会成本后净收益的乘积最大化。在飞地经济模式应用过程中,假定在进行预期收益分配时,据调查只有确保飞地利益主体在考虑机会成本的基础上,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获取,总体来讲就是分割比例的确定是分享专业化利益的有效机制,也就是说在飞地经济模式下,飞地型产业区域的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收益的,而为从根本上实现经济互利共赢局面的实现,确定利益分割比例是极为必要的。
(三)产业结构上的兼容性与互补性
从目前来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在应用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时,一方面经济模式的设置需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融合,即在全面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发展特点和发展不足的基础上,与其进行有效的优势互补,进而为企业集聚效应的最大化发挥奠定良好基础,而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在当下飞地型产业区域发展过程中,为从根本上实现协作利益的最大化,在进行协调分工的过程中,飞地区域与飞入区域产业需相互包容,相互容纳,换言之就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产业兼容度,换言之产业兼容度定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的对于飞地型区域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具有直接影响。经大量科研数据分析可知,在进行产业兼容过程中其在定义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而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飞出地和飞入地的产业结构存在本质不同,在进行兼容时往往存在强式兼容、弱式兼容或部分兼容等情形,但为从根本上实现互利共赢,避免强式兼容、弱式兼容的产生,实现部分兼容是飞地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除此之外,飞地经济产业的优势互补指的是使飞出地和飞入地两方获得最大效益,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飞出地能否通过使自己的产品与对方的产业结构相匹配而受益,也成为了飞地经济中影响优势互补目的的问题所在,故而处理好互补性和兼容性的关系日益,成为了现阶段飞地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区域间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对国家经济和谐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故此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的,将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是现阶段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方法、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不同区域互补发展的问题,同时在保持不同行政区域的独立性,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蔡大群,胡庆芳,邓宏诗.贫困山区“飞地经济”模式的探索——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党政干部论坛,2015,12(22):103-105.
〔2〕郑延涛,孙磊,王贺阳.充分发挥飞地经济对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J〕.前进,2015,12(22):111-113.
〔3〕周林林,许汉阳,周雨彤.浅析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与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5,11(15):167-169.
〔4〕宋健坤,韩志文,侯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形战略”(下)〔J〕.紫光阁,2014,12(15):169-171.
〔5〕王克修,王媛媛,徐峰釗.“两型”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经济界,2015,15(22):166-168.
〔6〕李贵勇,林徐峰,张冰.进一步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建议〔J〕.福州党校学报,2015,15(12):122-124.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