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有所“思”

2019-10-22何映宇

新民周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思南公馆书局

何映宇

思南书局。

这里是上海著名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这里是思南公馆。如今,它业已成为上海文学爱好者的聚集地,文青们的打卡地标。

此地每周末举办“思南读书会”,作家云集,将一座民国时的老建筑变为文学的殿堂。2013年,上海作协、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思南公馆三家机构在上海书展之前就完成了一次合作,思南公馆将毗邻复兴中路、重庆南路路口的一栋楼专门用于上海书展文化活动,在进行简单改造后取名为“思南文学之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题字。三方希望,通过日常和书展期间文化活动的举办,使“思南文学之家”成为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2018年4月23日,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思南读书会”开办四周年之际,思南书局实体店于复兴中路517号正式揭牌。从思南读书会、思南书集、《思南文学选刊》、思南书局·概念店,再到思南书局实体店,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等多方多年共同打造的上海阅读文化空间在思南公馆不断融合提升。

海上有所“思”,海上确实应该有所“思”,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不仅是金融中心,也是世界文学的汇聚交流之地,需要这样一片专为文学而留的天地。

五年坚守,稳定的高质量

1938年11月22日,法租界决定将复兴公园周边专辟为生活住宅区。于是,沿着复兴公园南面的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大批西式花园大宅、高层公寓、新式石库门里弄拔地而起,社会名流、政要、中产阶级和侨民纷纷入住。

新修整后的思南公馆项目,坐拥51栋历史悠久的花园洋房,汇聚多种建筑样式,成了咖啡店、饭店、精品酒店云集的时尚地标,年轻人带着相机来老建筑群落前拍照留念,游客们以来此处喝一杯咖啡为荣,人们将这里与新天地相提并论。

《思南文学选刊》。

思南读书会的创办,则再添文学之亮色。

思南读书会是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延伸。2013年上海国际文学周首次将部分活动放在思南文学之家,这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作协联合创设的文学空间。活动办得非常成功,结束之后,大家意犹未尽,这么好的空间,如果只在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期间办几次活动,是不是有点可惜?剩下的三百多天怎么办?能不能也利用起来?

时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的阚宁辉和时任上海作协副秘书长的孙甘露在上海国际文学周结束之后召集了一个座谈会,商议日后能不能在思南多做一点文学活动,让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文学氛围,得到延续。最后,与会者取得一致,每周六举办书集和一场读书会的想法就此生成。国企思南公馆热忱响应,愿把思南文学之家的场地每周六拿出来免费使用。

在思南读书会创办之后,建投书局、钟书阁(芮欧店)、“光的空间”书店等众多颜值当打的特色书店如雨后春笋一般,众多读书活动在上海各区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让上海越来越成为文化之城。

2019年2月16日,思南读书会五周年特别活动,热心读者们早早来到思南公馆门口排队,对其中一些铁杆粉丝来说,每周六下午的这场文学活动,已经成为他们每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既放松,还学习,兼追星。

成立五年以来,思南读书会共举办300多场高质量读书会,800余位作家、学者和文化人士参加,现场读者接近40000人次。

思南读书会主要策划人李伟长清楚记得第一期的情景:“当时请来的文学嘉宾是作家孙颙先生,对话嘉宾则是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老师。读者参与的热情超乎想象,活动开始前一小时就排起了长队。我们一开始还担心会不会人来得比较少,到了现场悬着的心就放下了。座无虚席,有很多读者站着听完了讲座,更有读者索性席地而坐。与此同时,场外的思南书集也传来了好消息,四百多本作家签名本被读者一抢而空。活动开了一个好头,给了组织者很大的信心和鼓励。对于大多数活动策划者而言,最苦的不是工作,而是无人问津,没有回响。第一期不但‘响了,还很热烈,让参与者们感到欣喜和激动。虽说万事开头难,但对于持续性、常态性的活动,开头仅仅是开头,扎扎实实的每一步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每一期,每一个周六,对思南读书会而言都是重新开始、重新累积。”

思南书局室内。

第一场思南读书会的主题——让过去告诉未来。这是一个富有深意的题目,而“继往开来”,亦是思南读书会的目标。“思南路的过去能告诉我们很多,我们也在为未来创造思南路的历史,”孙甘露说,“希望有一天,走到世界另一个角落,遇到一个陌生人,他会告诉我,他在年轻的时候曾走进思南路,因为‘思南读书会。”

在这里,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维·苏·奈保尔、阿列克谢耶维奇、莫言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安忆、张炜、毕飞宇、金宇澄、格非,从江晓原、严峰神侃《星球大战》到彼得·汉德克谈戏剧创作,从西方文化经典到中国传统经典,从儿童绘本世界到年轻人的爱情观,每一个读者都能在思南读书会上找到喜欢的作者。

在全民阅读推广项目中,思南读书会具有标杆意义。它成立时间早,倡导深读、精读,高质量的阅读,引领了上海读书会的发展方向。此外,思南读书会持之以恒,坚守品质,这不仅体现在它五年来每个周末都办活动,从未间断;更体现在它保证了质量的稳定。

带动整个上海的文化读书氛围

在上海众多的读书会中,思南读书会因为得到上海作家协会以及思南公馆的支持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思南公馆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金地段,联结着往昔与当下,加上思南路两侧法国梧桐洒下浓郁的树影,其整体的空间优越性不言而喻。在这里办读书会,仿佛在上海的心脏点燃了文学的火焰,辐射,延伸……

思南读书会带动了整个上海的文化读书氛围,在思南读书会创办之后,建投书局、钟书阁(芮欧店)、“光的空间”书店等众多颜值当打的特色书店如雨后春笋一般,众多读书活动在上海各区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让上海越来越成为文化之城。当令人惊艳的思南书局亮相之后,上海的高颜值书店又有了新成员,思南书局又成为一个文化人读书的好场所。

思南读书会现场。

思南书局是思南书集的延伸。从思南读书会创办的那一天起,书集就在思南公馆开摊售书。来自上图公司、作家书店、外文书店等有特色的实体书店在思南公馆“花墙广场”以集市的开放形式,集中设立了7个露天书摊。7个书摊分别以国内最新社科艺术类图书和外版小说、作家签名本、童书绘本为经营特色,还包括一些文房雅玩和具有收藏价值的民国版期刊。人们在参加读书会后,可以去书集转一转,买一两本喜欢的书,将阅读的乐趣一路带回家。

而现在,书集变成了书局,更显高大上。

再加上《思南文学选刊》,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化矩阵,让思南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孙甘露说:“《思南文学选刊》是一本全面关注中文世界文学创作、翻译和研究的选刊,既填补了上海没有文学选刊的空缺,相信也將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探索社会化办刊做出有益的尝试,同时,为思南这一文化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为更深入地推动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学和阅读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孙甘露曾经幻想,有一天在上海之外的某一个地方,在下午宁静的阳光中,全然以回忆的方式书写那个人声鼎沸的上海。而现在,这种幻想已经变成现实。

思南读书会虽然不是上海的第一个读书会,但它可以说树立了一种典范。思南读书会以纯正的品位和专业著称,向读者介绍高水平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优秀的作品。

这样一个微空间,在上海的文化生态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思南公馆地方不大,影响力却越来越大,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也许正因为这份专业性,让许多读者认准了思南读书会,风雨无阻地来参加读书会的活动。

热情的读者让李伟长印象深刻,“打个比方,如果说整场读书会是一场完整演出的话,那读者也是演员,只不过扮演的是听众角色,还要参与进去,与学者和作家进行交流。读者是参与者,是整场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有效传播的一个基底”。

讲到读者,他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就是许树建先生,他称思南读书会是他的大学。每期读书会前,他都会买好书,做好功课。还有爱朗诵的岑玥爱,专业水平,曾于一周年活动时朗读冰心的《寄小读者》,极富感染力。她自己还坚持了手写读书会纪要,活动结束当晚,整理好就分享给书友。

这些思南读书会的老面孔比嘉宾更频繁地出现在思南公馆的现场,成为了孙甘露、李伟长和思南读书会的老朋友。而在父亲的陪护下特地从外地赶来的青年学生、在零下5摄氏度的严寒中裹着大衣记笔记的读者、像马振骋先生这样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及其他作家学者、作家签名的爱好者……或在盛夏的雨中排队,或在人潮涌动时席地而坐,皆是读书会的好朋友,皆彰显了上海的文化品位,皆为感动的瞬间。

文学微空间,照亮了城市的灵魂。

猜你喜欢

思南公馆书局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沈阳远洋公馆
上海季公馆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一间市民书房,一座全民阅读灯塔
仁者乐山
案上凝云
科层制与关系网: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的发行管理制度述论
论晚清官书局文献史料价值及其搜集整理*
晚清官书局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