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习情境在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索
2019-10-22王顺利
王顺利
摘要:复习课教学有巩固旧知、纠正偏差、知识贯通和激活思维的作用。创设高质量的情境载体,适当重构知识框架,给学生换一个视角看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富氧空气”与我们周围空气的比较、“富氧空气”的模拟混制、“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2个问题串和学生讨论,进行“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深度复习。
关键词:富氧空气;比较;模拟;实证:激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7-005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7.016
复习课教学有巩固旧知、纠正偏差、知识贯通和激活思维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熟练度,更多强化准确率和规范表达,降低了学科的生长性和思维的深刻性,复习课显得“有板有眼”,创新不足,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激活不足,难以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基于此,笔者尝试创设高质量的情境载体,适当重构知识框架,给学生换一个视角看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这样的处理,给学生进行“陌生建构”,增强新鲜感,提高复习的投入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新学习情境的内涵
新学习情境能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学习提供抓手,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真实、完整的新学习情境,要强调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借助完整的学习情境统领复习,能使复习教学做到有线索、有中心,能使零散的化学知识更清晰、更完整、更系统,能更加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和育人功能。
新学习情境的创生可以有多个来源,一是借助生产和生活实际,挖掘趣味资源,比如长途运输鱼类的“生氧剂”过氧化钙,可以串联氧气、氢氧化钙的复习;二是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或者创新实验,如“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加盐酸”并未见到气泡,以此为载体整合酸碱盐的复习;干冰与各物质的趣味实验,可由此复习碳及其氧化物;三是构建物质的循环,如以“小树枝中的碳元素”为载体构建碳循环等;四是以物质的制备方法的选择为载体,如“如何获得二氧化碳”“如何获得氢氧化钠”等构建物质的转化等。
二、“富氧空气”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中的应用
“富氧空气”是用高纯氮和航天用氧按照一定比例人工混制而成的,其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5%以上的氧气,水分也非常低,通常在航空航天中供给航天员呼吸使用,所用的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
以“富氧空气”为学习情境,可以将“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氧气的制取”“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主干核心知识内容串联起来。选择航天科技的素材为学习情境贯穿课堂始终,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以“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富氧空气”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益。
1.比较:再认识空气成分及作用
比较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带着问题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或不同点,可以加深我们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巩固知识的记忆,掌握概念的内涵。
教学片断1:
问题1:这是氧氮混合气,它与我们周围的空气在成分上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结果:①氧氮混合气中氮气的含量约70%,比空气中氮气含量低;②氧气的含量约30%,比空气中氧气含量约21%要高;③普通空气中除了含有氮气、氧气之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④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一种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成分及含量都相对固定。
问题2:航天员呼吸的是一种“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否越多越好?
学生讨论结果:①氧气含量过高会损害人体器官,人是不能长时间呼吸纯氧的;②如果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太高,更容易引起火灾,还列举了俄罗斯空间站发生火灾的事件。
问题3:为了安全,航天员呼吸的富氧空气中仍然需要混入氮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分别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讨论结果:①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②但少量的二氧化碳还可以维持地球上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二氧化碳就像盖在地球身上的“被子”,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生物很难存活;③空气中氮气资源也很重要,它其实是生命体中氮元素的主要来源,有学生还说到了“哈勃的合成氨”贡献。
采用“氧氮混合气”的饼图和“我们周围空气”的柱状图的呈现,以此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比較两种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的异同,对空气成分为什么要维持在一个比较固定的范围,对空气的作用与其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对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进行了深度学习。
2.模拟:再探索氧气的制取
模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学习情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通过情境模拟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1]。
教学片断2:
问题4:今天我们也来模拟航天混气师来混制“富氧空气”,这是事先收集好的氮气,如何获得氧气呢?空气中本身含有约21%的氧气,可以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追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呢?你认为用哪种物质更好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①从操作简便、节约能源、生成物的量、经济价格、环保等多角度进行了比较;②每种方法各有优点,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综合考虑。
问题5:依据你选择的反应原理和氧气的性质,利用现有仪器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并思考你们的发生装置适合哪个反应,各有什么优点?这是一套带有多孔塑料片的装置,它适合过氧化氢制氧气吗?
问题6:请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一瓶氧气。
问题7:根据图示的混制装置(图2),通过合作,混制两瓶“富氧空气”。
这个环节借助模拟混制“富氧空气”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较全面地复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实证:再测定氧气的含量
实证是教学设计中最有力的手段,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感悟实证的魅力,尤其是在全新的情境载体下,最终测出的氧气含量具有“不确定性”,充满了“未知的情趣”。
教学片断3:
问题8:这瓶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约是多少?你有什么方法来测定?
学生讨论: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根据进入水的体积来判断氧气的体积。
问题9:利用红磷测定氧气的含量直观而简约,但测量结果不太准确,原因是多方面的。你还有什么改进方法呢?
学生讨论:①烧杯换成量筒;②红磷换成白磷;③用放大镜或热水引燃,等等。
问题10:还有其它更简便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实验吗?
学生讨论:用注射器,看注射器内水的读数变化,这样能解决导管长,水容易残留在导管里的问题。
问题11:我们能不能变“读水”为“读气”呢?引导学生观察老师课前做过的一个改进(如图3),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实验的仪器,思考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接下来播放课前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提醒大家仔细观察,并讨论气球的作用是什么?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消耗氧气的体积呢?怎么计算氧气的含量?
学生讨论:①气球可以缓冲烧瓶内的压强,防止烧瓶炸裂,使实验更加安全;②直接来读注射器内空气的变化,变读水为读气;③烧瓶的容积是250mL,根据lOOmL注射器的活塞最后停在25mL刻度处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消耗的氧气是75mL,从而计算得出“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30%。
问题12:即使用上述方法测定,仍然无法获得较精确结果,如:红磷或白磷无法将氧气全部反应;气体压强差导致误差等。但利用氧气传感器(图4)已经能非常迅速且较为准确的测出氧气含量,仪器很快显示29.5%的测量结果。因此,随着元素分析、色谱、光谱等测定技术手段的发展,现代分析已更为准确且快捷。
4,激活:复习课的重要价值
利用模拟混制的“富氧空气”进行测定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知识情境是鲜活的,真实的化学就在我们的身旁。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学,也使学生经历了“富氧空气”成分的比较、样品的采集、制备、收集、保存和测定的全过程,既体现了学习情境的完整性,也强化了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富氧空气”这一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处处、时时的有效体现,将抽象、枯燥、裸露的知识内容以生动、深刻、重整了的學习情境来实现具体化,实现了知识内容的有效表达,使学生的复习真正实现了再认识、再思考和再探究,使复习的意义——遗忘知识的苏醒、易错问题的警醒和深度学习欲望的唤醒得到了有效落实。激活体验,激活认知,激活思维,是复习课的重要价值。
注重新学习情境的教学,抛弃说教式,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一种濡染和浸润。我们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确立完整的新学习情境对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的重要性,让我们致力于新学习情境的教学研究,将游离的知识内容放置到一个新学习情境中去化合,让复习课教学“形散而神聚”,使复习课教学更具价值观念,更有深度和效度,更具魅力和张力。
参考文献
[1]梁远进,略论模拟教学法中的合作与交流[J].南方论刊,2009(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