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地区某医院2014—2018年神经内科疾病谱分析

2019-10-22夏永梅李彩霞叶红晖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疾病谱病种脑血管病

夏永梅 李彩霞 于 玲 叶红晖

疾病谱是一个综合反映医疗单位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疾病谱的有关研究可以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投向,进行专业结构调整[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神经内科亚专科的完善及诊断水平的提高,神经内科系统疾病谱也发生着改变,故了解神经内科的疾病构成及流行病学特点,可为卫生资源合理运用,特别是为科室学科发展及亚专业的分类提供可靠的依据,更为本科室常见疾病脑血管的预防及决策提供参考数据。为了解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14—2018年主要疾病的构成,不同疾病种类的变化情况,本文对12 745 例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日照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的所有患者12 745人。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病种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 进行分类统计,同一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时,以入院第一诊断统计。应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计算各年份住院患者前10种疾病的构成比。

2 结果

2.1 出院患者一般情况

出院患者中,男性7 008人,女性5 737人;年龄27~104岁,平均(60.1±5.2)岁,其中<40岁586人、40~59岁3 552人,60~80岁6 027人,>80岁2 580人。

2.2 不同年度出院患者人数的比较

本科室5年间住院患者数量逐步上升。2014—2018年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分别占5年住院患者总人数12 745的16.14%、17.84%、19.40%、21.76%和24.86%,2018年的住院患者数是2014年的1.54倍,见图1。

2.3 不同年度出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2014—2018年合计的前10位病种分别为脑梗死、脑供血不足、TIA、BPPV、脑出血、躯体化障碍、紧张型头痛、癫痫、CO中毒、帕金森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呈逐年上升、出血性脑血管病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与图2。

图1 2014—2018年神经内科出院人数

表1 2014—2018年住院患者前10种病种构成

图2 2014—2018年各年度前5位病种出院人数变化

3 讨论

3.1 通过疾病谱研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疾病谱是指将不同种类的疾病按其患病率的高低而排列的顺序,反映某一时间段和某地区的人群疾病种类及其发生频率的变化情况,通常以前10位(或前5位)作为影响人群健康及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2]。通过对疾病谱的研究可以指导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指导医院建设和优秀学科建设,提供高效率、高水平专科门诊服务, 快速高效地解决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问题,并更好地顺应医改形势,将学科做好做大。

3.2 神经内科收治患者患者数量增加明显

该院神经内科2018年的住院患者数是2014年的1.54倍。分析原因:(1)随着医院扩建,神经内科由过去1个病区增为2个病区,床位增加三分之一;(2)随着居民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基层百姓就医负担减轻,特别是贫困人口住院自费部分有民政局和医院7∶3承担,缓解贫困人群住院困难;(3)随着医院及科室的发展,特别是脑卒中中心的建立及头晕亚专业门诊的成立,卒中患者就诊便利,同时头晕、眩晕患者较前明显增多,尤其是难治性BPPV患者竟然跳至前5位病种,前庭神经元等眩晕患者逐步增多,也为学科细化提供了病种。

3.3 人口老龄化与心脑血管病

人口老龄化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独立危险因素[3-4]。研究表明2016年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超过1 700万人的死亡[5]。而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60岁及以上人群中居死因第2位[6]。且是导致成人长期病残的主要原因,其高发病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业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7]。本研究显示,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为主,约占40.1%,缺血性脑血病患者溶栓比例高达3%,而动脉取栓和桥接比例不足1%,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溶栓和取栓治疗都有待提高。同时资料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脑梗死患者男女比为1.45∶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男女比为1.31∶1,这与既往研究相似[8]。而脑出血患者男女比为0.95∶1。这与孙海欣[9]等调查的脑出血加权发病率男性为69.6/10万人年,女性62.7/10万人年略有差异。可能与沿海地区渔民喜欢将海产品腌制后晒干服用,所以女性高血压患者相对较多,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基本相同有关,而在内陆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3.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人数每年明显增加

本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人数每年明显增加,而出血性脑血管患者较前明显减少,且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比例为8.9∶1。这与既往的国内外研究调查差距较大[10]。为找其根源,科室已经初步制订计划:(1)以护士长为首护理人员将首次住院的所有脑血管患者进行一级预防调查,主要包括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压、降糖药物的同时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2)医疗人员利用下乡帮扶的空闲将所帮扶的乡镇对于发生过卒中的患者入户进行二级预防调查,包括药物是否常规服用、是否常规复诊化验、各项化验及检查数据是否达标,同时和外联科协商对于非本科室帮扶乡镇有外联科带头协助乡医将脑卒中入户调查二级预防;(3)将所有脑血管病复发患者联系药学部将使用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给予基因检测,以寻找其有无抵抗;(4)对于应用华法林抗凝患者,均给与药物基因检测,以期待INR为2.5,以早日找到最合理的用药范围,缩减INR达标的时间及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期望通过上述工作,探索本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人数增加的原因。

猜你喜欢

疾病谱病种脑血管病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2016—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
“新病种”等十五则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探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基层社区院前急救疾病谱7814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