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MB模型在脑卒中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10-22朱李艳兰火莲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达标率网络平台医护人员

朱李艳 兰火莲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患者预后不佳[1-3]。脑卒中患者的院外管理是影响其复发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故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但因常规院外管理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如何加强患者的院外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型,在艾滋病、宫颈癌等患者的护理中成效显著[5-6]。本研究通过探讨IMB模型在脑卒中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患者的院外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某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神经病学》(第6版)[7]中关于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及肾脏疾病的患者;②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者精神行为异常不配合者;③不会使用或者缺少智能通讯工具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院外护理。出院前对其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和宣教,口头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饮食和锻炼,每周1次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IMB模型干预,具体如下。

1.2.1干预前准备

建立网络平台:成立专属医护团队,与该院软件开发师共同研究并开发针对脑卒中患者院外管理的网络平台。患者通过该网络平台,注册个人信息,建立个人档案,并与指定医护人员进行匹配。医护人员为平台管理员,进入该网络平台后,可查询患者基本信息、入院情况,以便对患者进行管理。

1.2.2基于网络化动态管理的IMB模型干预

1.2.2.1信息干预

①充分的护患沟通。医护人员与脑卒中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②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宣教;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上传相关宣教视频、文字等资料至网络平台供患者及其家属查阅(1次/周)。③护理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告知其正确的护理方法;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用药、康复锻炼等方面;患者出院后,上传相关资料至网络平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护理行为,并向其说明吸烟、饮酒的危害。

1.2.2.2动机干预

①提高依从性。引导脑卒中患者表达对脑卒中的理解与认识,向其及其家属详细介绍院外管理对康复的重要性,肯定患者正确的操作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改善情绪。通过网络平台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我感受并总结在日常护理中发生的问题,帮助其树立信心,引导患者自主调整情绪。

1.2.2.3行为技巧干预

①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②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③与患者共同处理问题。远程获取患者院外管理中所发生的问题,并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专业指导,和患者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利用专业知识向患者提出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

1.2.3团队管理

①团队培训。对参与本研究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行为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②建立应急方案。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外护理时若发生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及时安排绿色就诊渠道,若情况严重须住院者,及时安排床位。③建立反馈系统。医护人员将患者情况进行整合并反馈至上级管理人员,与其共同修改并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通过电话回访、门诊检查等方式对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网络动态化管理的方式对患者随访,比较以下几个方面:①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及随访期间临床相关指标达标率。判断标准如下,以家属测量患者清晨血压(1次/d)达标次数>总监测次数×90%为达标(正常血压为90 mmHg<收缩压<140 mmHg、60 mmHg<舒张压<90 mmHg);糖化血红蛋白以测量值均<7.0%为达标;血脂检测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如:总胆固醇2.8~5.17 mmol/L)为达标;凝血功能检测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为达标;BMI指数以测量值均在18.5~24.9 kg/m2范围之内为达标。②比较随访期间累计护理问题发生及处理情况。统计患者感染、皮肤损伤、意外伤害发生频率,护理问题处理正确率=正确处理问题例数/处理问题总例数×100%。③比较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分别对2组脑卒中患者的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肢体功能、视力、工作/劳动12个因子进行评分,满分5分,分数越高,表明健康情况越好。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5月。2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凝血功能、BMI指数、生存质量评价均通过随访结束时门诊测量所得;2组患者各项指标测量方法一致。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达标率比较

出院时,2组各项指标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BMI指数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指标达标率比较[n(%)]

2.3 2组患者护理问题发生及处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感染、皮肤损伤、意外伤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护理问题处理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问题发生及处理情况比较[n(%)]

2.4 2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精力、语言、活动能力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社会角色及视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因为脑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疾病[8]。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IMB模型为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该模型将影响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信息、动机及行为技巧3个方面,广泛应用于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当以上3个方面达到平衡,患者的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美国利用网络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远程救治,效果明显[9]。虽然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逐渐规范化,但患者的常规院外管理仍存在不足。为加强脑卒中患者的院外管理,本研究采用IMB模型对患者的院外管理加以干预,成效显著。

3.1 IMB模型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达标率

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水平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提高相关指标达标率有助于患者康复[10]。①信息干预。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远程沟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可提高其对脑卒中、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认识;通过网络平台发送视频、语音等方式向其宣讲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可弥补由普通院外管理造成的患者对疾病护理认识不够全面的不足;通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烟酒中有害的化学成分对血压、血脂等指标的不利影响,从而引导患者戒烟戒酒,提高临床相关指标达标率。②动机干预。情绪是影响患者血压的因素之一,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家属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引导家属鼓励患者,并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现患者负面情绪,通过对其进行动机干预,引导患者自主调整情绪,以及从而避免了由于情绪原因造成血压升高的情况。③行为技巧干预。药物、饮食等对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及体重可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医护人员通过远程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正确用药,从而避免了药物、食物及自身因素影响血压、血脂等指标及BMI指数水平。因此,利用IMB模型对脑卒中患者的院外管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达标率。本研究发现,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BMI指数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药物治疗效果及个体差异有关。

3.2 IMB模型干预可降低脑卒中患者护理问题发生率并提高其处理正确率

①充分的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可引导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知识与护理的注意事项、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从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指导、与患者共同处理问题可避免不正确的护理方式而导致诱发患者既往疾病,降低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的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有助于避免烫伤等护理问题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医护人员通过鼓励患者对肌肉、关节等部位进行牵引锻炼,从而增强患者活动能力,降低其发生跌倒、痉挛等护理问题的频率;通过及时获取患者在院外管理的情况,可有效快捷地帮助患者分析、处理问题,避免了在常规院外管理中,患者或家属缺乏专业的应对知识而做出错误的处理行为。

3.3 IMB模型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

①IMB模型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利用网络系统监测患者血压及护理问题发生、解决情况,有助于及时评价患者心血管功能及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导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从而改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避免了由于发生高血压、血栓等而造成患者自理能力、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②医护人员在网络管理下采用IMB模型对患者进行动机干预,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在线沟通、了解其院外情况,从而及时帮助其树立信心、改善情绪,在提高患者精力、弥补个性的不足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③采用IMB模型对患者进行行为技巧干预,通过远程指导患者规律作息、康复锻炼、处理护理问题,可增强患者肢体功能、自理能力,锻炼患者思考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另外,本研究发现,2组患者社会角色及视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神经功能康复对视力影响较小,而社会角色与患者院外管理的相关性也较小。

综上所述,采用IMB模型对脑卒中患者的院外管理加以干预,效果显著,但仍存在局限性。例如,脑卒中患者的院外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的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对IMB模型的应用具有阻碍作用;另外,IMB模型需要信息、动机及行为技巧达到一定平衡,患者行为才可发生持续、有效的转变,实际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应用IMB模型时,须要求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全面且持续的配合,有效处理已有问题并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达标率网络平台医护人员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