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用药特点
2019-10-22吕清
吕 清
(山东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消化系统疾病是儿科一种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多见有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等,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不同程度影响[1]。但由于儿童免疫力低于成人,并对药物反应较大,对于用药剂量、用药标准等都需要严格按照病情实际情况进行用药[2]。为确保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提高医疗人员诊治能力,对药物合理利用,本组就对近年来我院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处方8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检验诊断证实所有患儿均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并符合其疾病特征。在本组临床资料中,男49例,女37例;平均年龄(6.84±3.94)岁;急性胃炎29例,急性肠炎21例,急性口炎36例。根据医师用药及对症处理,对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
2 结果
在本组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疾病多采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对于因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多采用补液、补充益生菌等对症治疗,见表1。在临床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多采用阿托品、妈咪爱、思密达等对症治疗,如在急性胃炎患儿治疗中通常采用复方胃蛋白酶散、益生菌等药物,急性肠炎患儿多采用思密达、妈咪爱等药物,急性口炎患儿均采用妈咪爱。
3 讨 论
在消化系统不同疾病类型中的用药特点不同,其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也存在一定差异,在临床治疗医师应根据患儿病情实际情况及病症对患儿展开针对性治疗。通常急性口炎是由于口腔黏膜产生炎性反应,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和小儿时期,对患者舌、颊黏膜、上颚和齿龈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通常是由于病毒所导致,口腔内起多个疱疹,疱疹溃烂后形成口腔溃疡,发病期间或伴有发热、发热等病症,给患儿饮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口炎患儿治疗中,可以采用消毒棉签蘸取庆大霉素注射液,轻涂在口腔内溃疡面上,从而控制感染,或是在患处喷七味清咽气雾剂,缓解疼痛[3]。对于存在高热患儿应及时服用利巴韦林颗粒,对病毒全面预防。而急性胃炎多为单纯性胃炎,通常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所导致,患儿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电解质系统紊乱、脱水、呕血或是继发感染,导致患儿中毒症状重,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通常口服阿莫西林的方式,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服用思密达,减少对于胃黏膜的刺激[4]。急性肠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会导致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等,对于症状较轻患儿通常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持续腹泻患儿还要给予输液治疗,补充电解质。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病因等进行正确分析,给予适当抗菌或是抗病毒治疗,合理的采用抗生素,避免胃肠道感染加重。对于有细菌感染性急性肠炎患儿,在治疗时可采用复方黄连素或是氨苄西林治疗,在治疗同时应增加患儿饮水量,确保水电解质平衡[5]。综上所述,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不同的疾病类型及用药特点也不尽相同,医师应根据患儿病情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分析与诊断,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根据儿童用药标准进行用药,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应注意保持卫生,加强患儿清洁保护工作,避免病毒入侵造成细菌感染。
表1 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用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