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的临床分析
2019-10-22任广达
任广达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该病通常是由于毛细血管、脑动脉与静脉破裂引起的,其属于一种自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该病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应加强对该病的重视程度[1]。该病在GCS评分中为8分以内,患者的中线结构位移在1 cm以上,在对患者进行CT检查的时候,显示脑实质内出血,出血量在50 mL以上。病情比较危急,需要及时争取救治时间,尽早治疗,确保良好的预后[2]。在本次研究中,对12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12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根据患者病症到手术时间进行分类,随机分为A组40例(超早期手术治疗,在出血后7 h内采取手术治疗),B组40例(早期手术治疗,在出血后8~24 h内采取手术治疗),C组40例(延迟手术治疗,在出血24 h后采用手术治疗)。其中A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6~82岁,平均为(64.2±3.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15例,丘脑出血13例,小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4例。高血压病程3~16年,平均为(7.2±0.7)年。B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7~83岁,平均为(64.7±3.7)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14例,丘脑出血12例,小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5例。高血压病程2~15年,平均为(6.9±0.6)年。C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48~84岁,平均为(65.2±3.9)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14例,丘脑出血11例,小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6例。高血压病程2~17年,平均为(7.1±0.8)年。一般资料对比中,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表1 三组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效果对比 [n(%)]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与血肿破入脑室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便根据这些病情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选择何种手术治疗。①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这类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包括幕上血肿在50~70 mL,小脑出血且瞳孔无散大现象。这些患者可以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在手术的时候需要给予全身麻醉处理,并沿着侧裂部位或脑沟借助窄压板进入到血肿腔中,之后需要借助显微镜对患者患处进行仔细观察,以便更好的清除血肿,给予止血处理。需要对大出血与损伤脑组织情况进行有效的避免,不需要对血肿壁周围的薄层血肿浸润进行强行清除,需要采用止血纱布对创面进行止血处理,之后放置引流管。②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除骨瓣减压术治疗,这类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满意以下几个条件,包括母上血肿在70 mL以上,瞳孔散大。这些患者可以采用该手术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并需要借助窄压板沿着侧裂部位或者脑沟进入到血肿腔中,需要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对血肿进行清除处理,之后给予止血与引流管引流,对骨瓣进行去除。如果血肿进入到脑室,需要对其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处理。③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这类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满意几个条件,例如脑室铸型或脑室出血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需要给予置管处理,并及时对血肿进行清洗,适当的给予轻度负压抽吸。术后可以借助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每天注入1万U,需要对引流管关闭4 h候开放。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血压需要控制在149/90 mm Hg左右,及时给予止血处理,并补充营养,给予脱水与预防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需要对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1级:患者生活恢复正常,症状消失。2级:患者生活部分恢复正常,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能自理。3级:患者生活轻微好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他人帮助。4级:患者生活较差,没有恢复,需要长期卧床。5级:处于植物人状态。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在生活能力评分中,A组患者1级、2级与3级比例明显高于C组与B组患者,且B组患者略优于C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常见疾病,其高发群体为中老年群体,手术方法较多,均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医务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出血部位,对其血肿破入脑室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掌握出血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3]。需要对各种手术熟练掌握,并选择符合患者的手术类型,以便达到最好效果。针对年龄较大且出血部位浅表、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可以选择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大,出血部位较浅,中线严重移位,并且存在脑疝情况,可以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4]。在对患者详细病情进行了解的前提下,不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还需要合理控制好手术时机。患者脑出血后20~30 min内会形成血肿,附近的脑组织海绵样发生改变,3 h之后会不断扩大,等到血肿停止6 h之后,血肿附近会出现水肿现象,从而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可能会出现坏死现象,病情比较危急,如果没有及时清理血肿,12 h之后附近的脑组织就会引起病变,严重者会出现脑损伤[5]。同时,血肿压迫的时间长短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患者的致残与死亡情况,其关系比较密切,因此,需要把握好手术时机,确保良好的预后效果。其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为出血后7 h之内,患者及时采用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致死的因素较多,常见因素为血肿急性膨胀导致死亡,后期死亡原因大多数为长期中枢抑制与多发脏器功能衰退而死亡。濒死患者即使抢救成功存活下来,也会伴随着严重的后遗症,会出现严重功能障碍[6]。因此,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换这种,需要尽早开展手术治疗,及时清除血肿,以便缓解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促使受挤压的脑组织复位,以便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缺氧、水肿、脑缺血等症状的发生,从而降低继发性脑损伤发生率,促使患者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7]。
综上所述,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降低患者致残与死亡情况,而手术治疗的时机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需要尽早手术治疗,把握好手术治疗时机,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便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