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2019-10-22郑巧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喹诺酮年龄段类药物

郑巧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福建 厦门 361022)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菌类药物,属于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因具有抗菌效果高优点,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呼吸道、胃肠道、尿路、骨关节等感染疾病中[1]。氟喹诺酮类药物可降低细菌脱氧核糖核酸回旋酶活性,从而使细菌无法增殖,最终达到清除细菌的作用[2-3]。虽然此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抗菌作用,但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一旦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症,严重者可出现死亡,因此监控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不良反应出现极为重要。鉴于此,笔者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者共150例作为探析对象,旨在探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数据,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资料完整者。本组中男性为76例,女性为74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2.56±1.20)岁;感染类型:其中18例为妇科感染,11例为骨科疾病感染,72例为肺科疾病感染,20例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感染,29例为消化系统疾病感染;住院时间为10~62 d,平均住院时间为(36.21±2.10)d。

1.2 方法: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有无出现恶心、红肿、皮疹、头痛、血尿、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用药不良反应出现,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通过收集医嘱统计给药方式,收集患者年龄、性别。

1.3 数据统计处理方式:此次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均运用SPSS22.0数据库处理,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以P<0.05为组间差异检验值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数据指标结果:年龄段为20~30、31~40、41~50、51~60、>60岁者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分别为10.00%、13.33%、18.00%、28.67%、30.00%;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数据指标结果[n(%)]

2.2 不同年龄段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数据指标结果:年龄段为20~30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时间大于年龄51~60、>60岁者,组间差异检验值为(t=14.689,P<0.05,t=19.114,P<0.05);年龄段为20~30者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年龄51~60、>60岁者,组间差异检验值为(t=16.442,P<0.05;t=18.548,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数据指标结果(,h)

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数据指标结果(,h)

2.3 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式致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率数据指标结果:莫西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率分别为26.00%、14.67%、39.33%、20.00%,见表3。

表3 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式致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率数据指标结果(例/%,例=150)

2.4 不良反应症状表现数据指标结果:不良反应症状累及系统、器官百分比分别为:皮肤和附件61.33%、神经系统12.00%、呼吸系统2.67%、心血管系统1.33%、消化系统22.00%、泌尿生殖系统0.67%,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症状表现数据指标结果(例/%,例=150)

3 讨 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进入机体后能广泛分布在各个组织器官中,有较高的抗菌作用。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种类不断更新,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结构中有8-甲氧基,提升抗菌效果。但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使胎儿急性、软骨关节损伤报道仍旧很多,不合理用药是增加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的关键[4]。

本探究中,150例年龄为51~60、>60岁者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分别高于年龄段为20~30岁、31~40岁、41~50岁者,提示该年龄段患者用药次数、用量较多,影响研究结果,因此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率较高。而年龄段为20~50岁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时间高于年龄>60岁者,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年龄>60岁者,差异检验值为(P<0.05),其原因在于前者抵抗能力较高以及耐受力高,而后者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不断下降,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后肝脏无法在短时间内代谢有害物质,加之部分喹诺酮类药物主经肾脏代谢,增加肾脏代谢负荷。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禁忌证包含年龄小于18岁、哺乳期与妊娠期女性等。大量临床研究报道,肝脏、肾脏功能差者,应谨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从而规避氟喹诺酮类药物代谢促进机体药物浓度提高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5]。由表3可知莫西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方式致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率高于口服。由于静脉给药方式药物起效所需时间短于口服给药方式,部分临床治疗者偏向优先给予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而在药物浓度较高或输液泵滴速过快时,氟喹诺酮类药会大量停留在各个组织器官,进而提升器官组织中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浓度,促进不良反应出现率提升。

此外本探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使患者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皮肤和附件不良反应症状为61.33%,出现率较高。该结果与尹剑辉[6]研究结果相似: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使患者出现皮肤和附件出现率为45.5%,该学者认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常累的器官和组织为皮肤与附件,用药过程中应给予患者用药指导。据有关文献报道,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造成患者皮肤出变态反应主要机制为血管变化反应与光毒反应变化,后者指的是光激活了氟喹诺酮类药物,但没有使氟喹诺酮类药物形成抗原,与皮肤中的蛋白产生变态反应;而前者指的是氟喹诺酮类药物被光激活后在皮肤中释放出来导致皮肤中的细胞出现损伤[7-8]。

由上述可知,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症常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和附件,年龄>60岁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较高。笔者认为在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适应证、用药指征,避免不合理用药;尽量以口服方式给药以及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对于使用光毒性高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应给予其用药指导;合理配伍药物。

综上所述,临床在运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排除有此类药物用药禁忌证者,严格控制适应证,选择针对性的药物与最佳的给药方式,提升用药安全性,降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

猜你喜欢

喹诺酮年龄段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关注哪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