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瑞格列汀结合缬沙坦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2019-10-22武毅
武 毅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 大连 116000)
磷酸瑞格列汀作为Ⅰ类新药,能够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且对患者体质量无影响,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其不良反应较小,药效持久力强,常用于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1]。缬沙坦作为临床常用治疗高血压类药物,能够对高血压情况进行有效控制,随着近些年两种药物越来越多的联用,其药代动力学作用被更多的关注[2],为探究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作用,本次研究特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参与本次研究的36例志愿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参与本次研究的36例志愿者,其中男性及女性各19例,年龄(24.95±2.25)岁,体质量指数(21.42±1.34),全部志愿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自愿参与,同时排除伴有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或伴有对本次研究可能产生影响的疾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18例,且男女比例为1∶1,研究组年龄(25.57±2.04)岁,体质量指数(21.19±1.51);对照组年龄(24.46±2.41)岁,体质量指数(21.68±1.13),两组志愿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实施ab、ba给药序列[3],1阶段a治疗:治疗1~7 d,给予缬沙坦胶囊160 mg;8~12 d,给予磷酸瑞格列汀200 mg,1次/天;b治疗:8~12 d,给予磷酸瑞格列汀200 mg,1次/天。2阶段a治疗:1~12 d,给予缬沙坦160 mg,间隔6 d后,继续给予缬沙坦12 d,第8~12天,给予磷酸瑞格列汀200 mg,间隔13 d后,继续给予磷酸瑞格列汀5 d;b治疗:第8~12天,给予磷酸瑞格列汀200 mg,间隔13 d后,继续给予磷酸瑞格列汀5 d。
1.3 观察指标:采用液相色谱法对志愿者血浆中两种药物浓度及最大药物浓度(Cmax)、达到峰值时间(Tmax)、清除半衰期(t1/2β)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AUC0-∞)等指标进行检测。
1.4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Cmax、Tmax、t1/2β及AUC0-1、AUC0-∞等指标经检测,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近些年人们对健康及治疗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相应要求也逐渐提高,患者对所采用的治疗药物,除要求其不良反应小,有效率高等要求外,良好的药代动力学也是医务人员及患者关注的焦点[4]。
磷酸瑞格列汀作为较新的降糖药物,其作用机制与西他列汀存在较多相似点,且具有更高的药效,且安全性较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水平等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缬沙坦作为临床常用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药物,能够对患者心、脑、肾等脏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且患者在服用该药物后,起效较快,研究表明[5],该药物在2 h内即能够达到峰值,通过每日给药1次,对其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且该药物无显著体内蓄积情况,药物消除相为6~7 h,在患者服用后,有10%左右的药物能够通过尿液等方式排出体外,其他药物成分则随胆汁进行代谢。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6],对高血糖患者使用以上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且两种药物的代谢方式及药代动力学指标未受到相应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Cmax、Tmax、t1/2β及AUC0-1、AUC0-∞等指标经检测,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种药物对健康志愿者联合使用,对其药代动力学确无显著影响,证实了以上理论。且另有学者采用相似方法对磷酸瑞格列汀片与缬沙坦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情况进行分析[7],其结果显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受试者体温、心率、呼吸及血压等生命值表均无显著影响,且受试者在接受研究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少数受试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与治疗药物间无显著关联,且其药代动力学也无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采用磷酸瑞格列汀与缬沙坦进行联合用药,在健康志愿者体内无显著药代动力学作用。
表1 两组志愿者血药动力学指标()
表1 两组志愿者血药动力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