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2耿鹏
耿 鹏
(乌海市海勃湾区中医院,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本文叙述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效果分析,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80例中风偏瘫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1~79岁,平均(70.04±3.4)岁;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2~77岁,平均(70.37±3.3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此次研究排除了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精神障碍的患者,在2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入院进行康复治疗时,对患者实施的是常规的护理模式。
实验组:在实验组患者入院接受康复治疗时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进行康复治疗:(1)穴位按摩 通过穴位按摩可以解除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在按摩时不要局限于手脚部位的按摩,其他部位的按摩也可达到治疗效果。上肢瘫痪选取天宗、曲池、合谷穴位,每次进行点穴10~20次,有利于气血运行;下肢瘫痪取悬钟、承山、阳陵泉,对其进行按摩有良好康复作用;面部瘫痪取百会、太阳穴,每天进行2次点穴按摩治疗。按摩的时间要长,力度要适中,逐渐的加强[1]。(2)针灸治疗 在按摩康复过程中采用针灸治疗可刺激患者的穴位神经,有助于患者肢体康复。如上肢取合谷、曲池、外关、支沟、肩髃等部位,下肢取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头皮针取百会、上星、印堂等穴位。每天一次,连续进行一个月,以后可以每周进行三次治疗,同时配合肢体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在护理干预下的康复效果,对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恢复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恢复的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此次研究的数据则是选取了SPSS 21.0的数据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组间产生的数据是用x2检验,2组之间对比的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其结果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为40例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5例62.5%,其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效果之间的对比,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评比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评分(±s)
表1 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评分(±s)
组别 例数 上肢功能 下肢功能 手指功能实验组 40 23.59±1.98 36.31±0.93 6.51±0.49对照组 40 15.39±1.56 15.29±0.69 3.16±0.58 t 3.042 5.624 4.327 P<0.05 <0.05 <0.05
3 讨 论
在中医辩证治疗时,采用中医护理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中医的整体观念比较的强,患者在生理活动以及病理变化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中风导致偏瘫,以至于运动功能和其他功能受到障碍。因此要通过在中医康复治疗改善其功能障碍,中医护理主要采用按摩、针灸以及中药等方式,对患者的偏瘫的弛缓、痉挛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不单是恢复机体,其他身体的功能均可得到恢复[2]。通过对患者上下肢的穴位进行按摩和针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时,同样也需要对其进行情志护理,要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与患者和家属积极的沟通,详细掌握患者的思维特点和心里状态。根据患者情况不同,要运用语言的技巧,开导患者,消除患者的烦躁、压抑以及紧张的心里,积极配合治疗。多进行体力和机体的耐受力训练,增强免疫力,尽早的恢复肢体功能。此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显著,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率和满意度,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