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花船荡起来
2019-10-21王宇星
王宇星
【摘要】靖江地处长江之滨,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灵山秀水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打豆号子”“靖江盆景”“孤山泥塑”“荡湖船”“腰鼓”“竹编”“讲经”……它们是靖江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和艺术价值。而靖江民歌《荡湖船》更是以它独特的地域特色:朗朗上口的地方方言,旋律优美的曲调,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靖江街头巷尾广为流传。
【关键词】浅析;靖江民歌;荡湖船;传承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一、《荡湖船》地域特色明显,唱词朴实
靖江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一个移民城市,建县仅三百多年的历史,1993年撤县设市。据史志记载,历史上曾有许多北里来靖江长江边摇着小船靠打鱼为生的渔民,因此,“船”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们赖以谋生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人们以船为家,靠船谋生,对船有一种独有的情愫。
那么,靖江民歌《荡湖船》从何而来?听江上的老人们说,荡湖船跟着他们的祖辈,一路随水而来。老岸上的婶婶们说,荡湖船咱们也有,从小司空见惯。流传已久,源头无从考证。荡湖船,又称跑旱船,这种舞蹈形式在全国各地城乡流行。追溯起来,最早的传说来源于春秋。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后,不愿继续为官,带着西施逃出苏州,隐居在吴县蠡口、黄桥一带,常常和当地老百姓一起捕鱼、养鱼。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逢年过节跳“摇船”,仿若当年范蠡和西施泛舟湖面。这个美丽的传说,与靖江的花船有无关联,无人知晓。
民歌《荡湖船》集地方方言、对白、衬词、锣鼓打击乐器等浓郁的地方区域特色为一体,“撑撑开来让让开哟,让我家的小船,让我家的小船玩起来哟嗞哟嗬嗬。”唱词开门见山,淳朴上口。“场子不大不好玩哟,场子那个大了,场子那个大了哟,玩起来哟嗞哟嗬嗬,嗯哪嗯嗞哟哟哟,蝴蝶花儿飘飘,撑撑开来让让开哟,玩起来哟嗞哟嗬嗬。”演唱过程中,唱词的发音相当讲究,歌词中“撑撑”“让让”“场子”均用的是苏南吴语发音,分别是“Ceng ceng”“Niang niang”“Cang zi”,而其他的歌词均采用淮场话发音,如船(Cuán)、玩(Wai)、蝴蝶(fu di)。因此,在演唱的发音、吐字、行腔等方面才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同时,在各自的审美情趣上也具有其独特的“标准和规范”。如此演唱出来的效果,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朗朗上口。歌曲的开场就是对白:“哎,开船啰!”“哦!”简单的对白即体现了船老大的阳刚粗犷,又体现了花船姑娘的婉转悠扬。可以说,在靖江上到八十三,小到手里搀,台上一开口,台下万人和,《荡湖船》的唱词已经在靖江家喻户晓,老老少少皆会哼几句。在众多的演唱场合,台上领唱还未结束,台下便和起下句,场面十分壮观。
二、《荡湖船》曲调旋律优美,娓娓动听
靖江民歌《荡湖船》的音乐,最初是比较简单的,靖江民歌《荡湖船》的传承人朱锡桐从九十年代开始,深入到农家村镇,采访了几十位民间艺人,翻阅了市档案馆相关历史记载,在此基础上,整理出荡湖船的音乐原形,并抓住原始音乐的主旋律,加以变奏,增加了许多表演时的男女对唱部分,把喜庆丰收时青年男女互相倾慕爱情的心理活动通过音乐这一个形式表达出来,丰富了原生态的内涵。比如中间对唱部分的音乐:
结尾部分:把《荡湖船》的演唱推向高潮,同时在配器时,加进去部分锣鼓节奏,使整首曲调活泼、喜庆,表演的人情绪饱满,台下的人情绪激昂。近年来,《荡湖船》成了我市文艺舞台上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群众歌会、德国客人来访、对外文化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保留剧目。同时,在这个文化精品的带动下,各乡镇的文化节、中学生才艺比赛、乃至幼儿园本土课程的挖掘,也都引进了《荡湖船》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它正以良好的发展态势植根于民众之中,经过挖掘、整理、提炼,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三、《荡湖船》表现形式生动,别具一格
靖江乡间的荡花船,载歌载舞、热闹欢畅。最初表现形式为4人一条船,4人中,姑娘立于船中,双手扶住船弦,一老太在船后摇橹,一老头在船边撑篙,一小伙子拿小蒲扇在船头引路,花船前后飘着十公分宽的缎带,上书“吉祥如意,春节快乐”等字样,船的门眉上倒贴着福字,姑娘的船头在小伙子的引导下左右上下摇摆,姑娘伴着音乐的节奏以四方步为主前后左右行进,这样的阵容,寓意一家人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近年来,荡湖船的表演有了较大的创新,一是在船的两侧不用老头、老太形象,而是增加了8个人分列两侧,形成各4人划浆状态。二是多条船一同登台在音乐中统一方向,统一舞步,舞台效果更为壮观,我市参加省五星工程奖比赛时就用的四条船,在船的一侧,增加了8位手持竹篙的青年男子,气势更加不同凡响,即将到世博会演出的阵容,花船增加到十条,另加8位撑竹篙的男子,台前一男一女二人对唱,组成了我市该节目演出的最强阵容。
另外,花船的制作也与时俱进,从最初的芦苇扎船到木条制作,现在的花船已全部用轻钢龙骨,既轻快又扎实,花船扎好后进行装裱,船顶的四周用绸须饰边,前后留有窗口,内侧用丝绢糊面,船弦用绿色绸子糊成一波一波水浪,花船四周系上中国结,插上栩栩如生的荷花,船底还围了一圈湖蓝色水纱。精巧、雅致的花船摆上舞台时,集现代与传统气息于一体,姑娘立于船中,俨如出水芙蓉。
四、荡湖船充满独特魅力,创新传承
荡湖船、花船调,在民间放眼望去,似乎是中老年人的活动。事实上,在靖江还有一群小演员。今年,市佳佳幼儿园的音乐课中新增了一部分内容——靖江民间歌舞《荡湖船》。作为本土文化的代表,学校在设置课程时,把荡湖船当作了试验重点。学校特意制作了几艘小花船作为教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简化、美化荡湖船曲调、步伐,逐渐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案,适合《荡湖船》的教学推广。
目前,荡湖船在靖江民间艺人的不断创新整改下,将走进上海世博会的舞台。首先,他们在服装上进行创新,“竹篙舞的浪花开,捅落一片白云彩。”演出时,身穿黑布鞋、红绸衫,扎着马尾辫的姑娘,一登台就让人眼前一亮。姑娘们跳跃时,手臂上的红绸带悠悠飘扬,仿佛小船在碧波中荡漾。
其次,在歌词曲调上进行不断创新,在保持曲调风格的基础上,改变陈旧元素,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如在歌词的创新上,根据不同的演出对象,将原来的歌词不断丰富创新: “干部工作做得好,你和群众心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了百姓立功劳。”这里,颂扬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村官。“老板办起大工厂,生意兴隆财源广,不断开创新产品,经济腾飞有理想。”那里,歌唱出类拔萃的致富能人。精彩的演出,让靖江花船队以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远近闻名,走出靖江,走向全国。现在,无论在台上还是民间,荡湖船的身影,在靖江随处可见。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靖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荡湖船正在被赋予更多的形式、更多的内容。它将承载着靖江的历史、靖江的文化,带着百姓的祝福与期盼,在我们幸福的河流中不断前行。
靖江民歌《蕩湖船》植根于民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词朗朗上口,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音乐结构合理,旋律优美动听,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恢谐多趣,且不受表演场地限制,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和市民群众的欢迎。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只要我们一如既往,不断地进行加工、提炼,荡湖船的传承魅力一定会绽放出新的光彩,《荡湖船》这首靖江民歌一定会跻身国家级地方民歌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