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块油气藏物源分析与有利区带储量预测探究
2019-10-21张园园
张园园
摘 要:东辛油田沙三段处于三角洲前缘的斜坡地带,坡度较小,因此沉积时的水动力较弱,其物源主要来源于东部和南部的东营三角洲前缘,北部物源较少,整体上是以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为主,整个东辛油田断层复杂多样,断块发育,油气藏大多为岩性断块油气藏。针对沉积成因不清楚、沉积相平面分布不清、储层平面和纵向展布规律情况不明等问题,本文展开物源分析及有利区带预测,进而来研究储量情况。
关键词:东辛油田;有利勘探区;储量预估;沉积成因;物源分析
0 前言
东辛油田位于济阳拗陷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的中段,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济阳拗陷湖泊最为兴盛,处于深湖半深湖沉积,是胜利油田的主要生油岩层系沙三段一共可以分为 3 段,即:沙三下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上亚段,其中沙三下亚段分为 6 个砂层组,沙三中下亚段分为 18 个砂层组,研究区被 2 个大断层所切割,中间还伴随有很多的次级小断层以及“Y”字型断层,其中南部的小断层为一个逆断层,反映当时地层上部被进一步抬升,并且为一封闭断层,为油气的聚集成藏准备了条件.
1 物源分析
物源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确定物源的方向、物源的位置、物源的性质以及物源的组成部分,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而言,有利于确定沉积相、亚相和微相;有助于确定有利砂体、有利地层,从而确定圈闭以及油气藏,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地质学指导,笔者利用该地区的砂体厚度以及地层厚度,绘制出了砂体厚度等值线图、地层厚度图以及砂体厚度平面图.砂体厚度分析:在砂体尖灭线范围内绘制出了砂体等厚图,从砂体厚度等值线图可以看出,南部地区砂体最厚,达到了最大值 12 m,其次是西部砂体厚度也达到了 12 m,中部的左边中偏西地区砂体厚度达到了 8 m,中偏东砂体厚度达到了 6 m。
物源方向分析:该地区可能的物源区一共有 4 个,即:南部物源区、西部物源区、北东物源区以及中部物源区,北部可能为物源区,有待进一步探讨,其中南部物源区最为发育,其次是西部物源区和北东方向的物源区,北东方向的物源延伸较远,由构造特征可知,靠近北部的地区有物源,但是等值线图并非越往北越增高的趋势;另外最为发育的南部物源区在中部被一断层所切断,如前所述,该断层为逆断层,并且由斷层与地层的新老关系来分析,下部地层及物源先形成,之后遭受断层切割作用,后期继续接受沉积作用形成上部地层,在断层形成过程中以及形成之后,抬升的地层由于重力等作用顺断层面方向和构造低的方向运动形成如图所示的中部物源.所以北部可能不为物源区。
地层厚度分析:研究区该地层的厚度介于0~14 m 之间,整体厚度高于 4 m,在不受尖灭线限制的情况下绘制出了该地区该层位的地层厚度平面图,与砂体厚度分布区域相类似,图中可以看出最南部地层最厚,达到了最大值 14 m,另外图中西部地层厚度约为 8 m,北东及中部地层厚度约为 6 m,西部地层厚度达到了 8 m。
从物源的角度分析,图中反映的物源方向与如前的砂体厚度图也具有相同的结论,即可能的物源方向为南部物源、西部物源、北东向物源和中部物源,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南部物源最为发育,其次是西部物源和北东方向的物源,对于中部的物源而言,其与南部物源中间有间断,但是与北东方向的物源有连接,连接方式与砂体顶面微构造等值线方向一致,从图上可以看出北东方向的物源延伸较远,因此中部物源可能为北东向的物源延伸所致,北部并没有延伸,所以可以判断北部不是物源区。
2 有利勘探区域分析及储量预估
从地质到物探、测井,最终目的是确定出最有利勘探区域、最有利层位、圈闭以及油气藏,最终做出储量预估,为油气的开采提供指导和依据.在该区域内,利用现有的资料绘制出了孔隙度、渗透率以及砂体有效厚度等值线图,一个地区油气的运移以及聚集成藏,孔隙度作为运移通道和油气的储集空间,起着重要作用,该地区的孔隙度值介于 5~25 g/cm3 之间,东部地区孔隙度最高,达到了最大值 25 g/cm3;其次是中偏西及中偏北的区域,孔隙度也比较高,约为21 g/cm3,南部孔隙度为 19 g/cm3,西部地区孔隙度为17 g/cm3,其余地方孔隙度都比较低,结合地层厚度以及砂体厚度等值线图,北部地区无论是地层厚度还是砂体都较薄,不宜成为储集层和最有利勘探区域,因此孔隙度图上反映出的有利勘探区域为南部、东部、西部和中偏西区域。该地区中偏西渗透率普遍比较高,达到了 380 md,但是渗透率较高的区域范围比较小;其次南部地区渗透率也比较高,达到了 200 md,分布范围最广;中偏东的地区渗透率也比较高,达到了 160 md,而且分布范围也比较广;西部地区渗透率较低,结合孔隙度图,中偏西和中偏东地区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都较高,而且两区域之间的区域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比较低;再结合地层厚度图与砂体厚度图,两区域之间的区域地层厚度与砂体厚度均较薄,结合砂体顶面微构造等值图,中偏东的右上方为构造的高部位,但是上部的地层以及砂体都很薄,孔隙度渗透率条件都很差,因此中偏西地区具备成藏条件;中偏东地区虽然地层厚度较高,向其北部方向地层厚度有增高的趋势,但是几乎没有体,因此不宜作为最有利油气区。
从砂体有效厚度图可以看出,南部是其最有利的地区,有效厚度达到了其最大值 15 m;其次是中偏西地区,有效厚度达到了 7 m;北东向地区地层有效厚度较低;西部地区有限厚度为 5 m;中偏东地区地层由于不具有砂体,不做考虑,南部地区有效厚度最大,结合构造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再结合其上部及两侧孔隙度和渗透率低,砂厚与地层厚度都很薄,具有封闭性,再加上其左上方的逆断层未断穿,因此南部区域可以作为最有利勘探区域,对于西部区域而言,虽然其孔隙度、砂体厚度、地层厚度及有效厚度均较高,但是该地区渗透率较低,中偏东方向为构造的高部位,还有断层的因素,故不好做判断,如果上部断层为封闭性断层,则可以作为有利区域,若该断层开启,则不可以作为勘探区。北东方向及东部方向区域,其砂体厚度、地层厚度均较厚,孔隙度、渗透率向南有增高的趋势,但是向南部构造降低,故受其北部断层控制,与西部区域相似,需要借助于北部的大断层性质做进一步的讨论.
3 结论
1)最有利勘探区域依次为南部区域→中偏西部区域→北东部区域,中偏东区域勘探意义很小。
2)该地区可能的物源方向为南部、西部及北东部,在该地层中,没有北部物源,
参考文献:
[1]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J]. 夏一军,胡向阳,魏水健.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4)
[2]浅地表地球物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与挑战[J]. 胡逸捷,黄文.土工基础. 2017(03)
[3]石油勘探工作中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发展探析[J]. 李涛.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