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小学生“心理孤儿”的成因与对策

2019-10-21农飞翔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张某子女家庭

农飞翔

先看以下几个案例:

十六、七岁的少女Y,花一样的年龄,而她却像一朵过早枯萎的百合,忧郁地走进了我的辅导室。高二年级,非常关键的一年,文、理分班后,同学们都加足马力投入学习,而她却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人群中心事重重的,独来独往,一声不吭,学习开始走下坡路。原来高二那年父母感情出现危机。在X市时,父亲与一位阿姨的亲密交往曾被Y看到,使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化为污有。从此父母亲间的争吵不断,Y因此而不断自责,认为不该把这事告诉母亲。与母亲一同来到我市后,又发现母亲与一位叔叔交往密切,从此父母的离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Y自此认为人世间没有可信的东西,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最后父母离异。

张某,男,7岁,某校一(1)班学生。智力正常,家庭经济一般,父亲打散工,母亲卖水果。由于张家三代“单传”,张某又是“独生子”,父母中年得子,宠爱非常,唯恐学校照顾不周,没有让张某接受学前教育,而是一直跟爷爷奶奶在家,也很少与小朋友玩耍。即使偶然与表兄妹来往,爷爷奶奶也过分呵护,甚至担心他受表弟欺负。张某上学第一天,就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护送,课间又一齐照顾他上厕所、为他擦汗、给他喝水、吃零食……第二天,上课时,张某突然冲出教室大哭:“我不要上学!我不要上学!……”父母只好带他回家。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心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兴盛。那又是什么原因使本应该花一样的他们产生类似以上的症状?下面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關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而是父母离异,父母双方没有明确的履行抚养的义务,把孩子的抚养当作一种负担,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

在21世纪的今天,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3.畸形家庭教育

现在的社会中,家庭教育越来越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但很多的家庭,都没受到满意的效果。很多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 太切,对自己的孩子的要求很高很苛刻。每天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在学习上,把孩子埋在题海里,试图给她们更多的机会。稍有不从便严厉的破骂,甚至会打。而有些家庭则是忽略了对孩子的精神投入,过度重视物质的投入,给孩子养成挥阔的坏习惯,从而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秩序。

4.外部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计划生育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意识的提高,独生子女已成为社会家庭人口发展的主流,甚至独生门户,也成为了现在购房的标准。但这种情况也存在很多的负面的影响。独生独门户,也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减少了他们与同龄人的交往沟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他们要么与父母、祖父母作伴,要么独处一室。

二、减少“心理孤儿”现象的对策

1.加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加强沟通意识,留些时间与孩子交往

孩子是无辜的,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父母决不能以为个人的感情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不顾,从而伤害毁灭孩子的发展。作为父母的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切莫把大量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消磨在“筑长城”或舞池中。英国首相布莱尔作为一国之主,尚且腾出时间与孩子共度周末。我们普天之下的父母们更应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

2.改进教育方法转换角色,既是长者,又是朋友

首先作为父母要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办。我们要反对“棍棒型”“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等,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使民主成为家庭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在政治上大家是平等的,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是真诚的朋友。

其次,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放学路上少接送,让子女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而行;周末和节假日让子女邀请小伙伴来家玩,鼓励子女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小伙伴进行电话交流,或主动到四邻八舍走动。通过串门,扩大交往的范围,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消除一个人独处的寂寞。儿童应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与成年人一起,相依赖式的自卑心理,颇难打破,将来离家入社会是莫大之困难。”

3.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随着“健康”定义的不断嬗变,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学校应与家庭联手,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联系薄”;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应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再次,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猜你喜欢

张某子女家庭
你非叫我跑
Tomb-sweeping Day
酒后应赌跳江溺亡 虽非恶意仍需担责
家庭“煮”夫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恋练有词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我能否继承同居男友父亲的遗产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