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传统文化 形成班级特色
2019-10-21陈凤梅
陈凤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基于以上认识,所以我想方设法为孩子们搭建平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尊重孩子们的独特体验,着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童年,走进学生内心,营造班级良好氛围,形成班级特色。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我的具體做法:
一、善于积累,让教师遇上经典
一个班级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传统文化特色班级的建设要从教师做起,只有力做儒雅教师,才能培育出一批儒雅学生。
育人情怀。文化需要浸润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国学的喜爱,我先后评为铁东区师德标兵、鞍山市传统文化先进教师都与国学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所以工作中能够以同理心的视角关爱学生,以优雅从容的态度影响学生。在我徜徉在中华经典宝库的同时,希望我的学生也同样能沉浸在经典篇目中,不断地汲取,从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拥有美丽的心灵。
改变观念。要让学生喜爱经典,有时间就读书,教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教师一定要成为传承经典的先行者。我们班主任老师首先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懂得如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力做儒雅教师.我先后自学了《吟咏学概论》、《基础吟诵75首》等一些专业书籍,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其次,改变观念,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把大量的阅读经典诗文的时间交给孩子,使他们的人文素养也能够得到提高。
二、精心设计,让学生爱上经典
教师的追求会潜移默化地带给学生,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的学习经典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更是要从小播撒的,低年级的老师便肩负着这一重任,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上要动些脑筋。
1.初识吟诵,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我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比较易读易背的的古诗开始学习。
一年级开始,我为孩子们精心选择了16首诗,领他们学习、诵读,并设计了相应的评比、奖惩制度。单首诗读得好、背得快的成为领读明星、本首诗的负责人;最先背会16首诗的,成为小老师,负责检查其他同学完成情况。等他们慢慢喜欢上诗词之后,鼓励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古诗背诵,进行广泛拓展。期末谁背的诗词数量多,谁就会被评为本学期诗词积累小标兵,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孩子们学习背诵诗词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充分理解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鲁莽,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就像春天的泥,播什么种,发什么芽。有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对文化的向往。
2.活动促进,迷上经典
在2016年9月的开笔礼上,破格让我们二年级的学生为新一年的学生进行开场表演。他们身着汉服,神采奕奕的出现在开笔礼上,他们自信、从容,收到各种惊艳羡慕的目光。现场无需任何的声效伴奏,孩子们唱作俱佳,赢得了在场的家长和新生们的阵阵掌声和夸赞。我班开笔礼上的突出表现更加坚定了校领导的信心,力荐我班参加2016年铁东区《卓越杯》教学大赛主题中队会评比。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中队会对他们还太遥远,表现力、自制力等多种因素,对我开展这项活动都很不利。我仍然将我们学习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经过一番斟酌,我将我们这两年学习的传统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巧妙的融入其中,最终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大赛一等奖。
我抓住了学校开展的开笔礼、古诗文诵读、经典诗词大赛、经典故事演讲等活动,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不遗余力的把中华传统文化源源渗透,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我们连续三年在一年新生开笔礼上做开场表演,孩子们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让他们更加喜欢学习传统文化。现在,我们学了两年的吟诵课程,同学们见字能歌,练就了一项基本的诵读的能力。孩子们个个迷上经典,迷上吟诵。是吟诵,让孩子们拥有更多展示的舞台,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升。涵泳工夫兴味长,在一遍遍的吟咏中,经典诗篇也字字嵌入孩童的心田。
3.学以致用,感受经典
诵读经典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渠道。据心理学家研究,儿童时期的记忆力发展是极速的,十三岁会达到最高峰。那么现在这个阶段熟读成诵一些经典之作,多读多背的一些经典佳作,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忘记: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到难度较大的《论语》,从《唐诗》吟诵到《少年中国说》无不是渗透人生哲理,可谓中国文化之魂,字字如金,一篇抵多篇。引导学生“读千古经典,做少年君子”。读经典、学经典、诵经典、品经典,牵引他们步入经典的殿堂,品味经典的美丽,享受诗意的人生。
三、魅力辐射,形成班级特色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熟读成诵这些经典,不仅能积累知识,而且能感悟初始为人的哲学,修身、治学、交友、平天下的智慧都蕴含其中。学生必回在诵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文章中作者情感的熏陶。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国学浩瀚如大海,璀璨如星河,每个人所接触的不过沧海一粟;并且对所接触的有限的篇章,我们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读透了——即便这样,已受益匪浅。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从小让孩子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伴,才能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