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9-10-21陈娇

科技风 2019年15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陈娇

摘 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要求。本文基于工匠精神对智能制造类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智能制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工程,而人才的培养则是关键。目前制造行业一线十分缺乏素质较高的综合性人才,高职制造业类专业的就业稳定性和对口率也不高,甚至出现“制造业”逃离的现像。这种情况显然难以满足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需要,培育大国工匠成为了制造业的时代呼吁。在现代学徒制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是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

1 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耦合性

对于高职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现代学徒制是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匠精神则是其职业素质教育的归旨和育人原则。首先,二者所倡导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制造类专业学生与师傅要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以培养学生对师傅的敬意和对职业的敬畏。再者,制造类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实践平台。因此,要推进高职教育,培育大国工匠,建设制造强国,工匠精神是指引,现代学徒制是途径,二者相辅相成。

2 工匠精神对智能制造类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2.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新时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理想与现实错位、择业观与现实矛盾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择业与就业。智能制造类专业学生也部分存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行业认知,存在择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甚至是就业歧视,不愿意去做那些基层操作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高学历时代的人才竞争,不能正确的进行职业定位。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走进企业,接触岗位,了解真实的就业环境。同时,工匠精神所体现的是一种以产品为主要价值导向的价值观念,工匠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对于产品的精雕细琢的热衷,工匠对于产品本身的追求高过对于产品所产生的利益价值,[1]这种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有助矫正高职智能制造类学生功利化的职业价值观,提升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2 提升大学生初次就业的稳定性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智能制造革命的风口浪尖,培养新时代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的紧迫任务。然而,近几年,智能制造类专业在全国各大职业院校均是冷门专业,家长不认可,学生不认可,入学人数偏低,主动报此专业招生进来的学生人数较少。同时,毕业生对就业初期要长期从事基层操作工较为排斥或不能长久坚持,导致就业学生专业对口率及初次就业的稳定性不高,无法满足企业用工和社会发展需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树立明确的价值观、敬业观,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职业忠诚度,更受社会的认可,在就业的时候能够增加其竞争力和机会,获得用人单位的喜爱和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培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由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组成的群体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等特点,体现了校园精神,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工匠人才进校园活动,利用各类媒体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智能制造类产业文化,推进制造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环境教育力量,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2 改革课程體系,构建理论培育载体

目前的教育体制是让学生实现“白领化”的就业方向,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教育也同样存在本科化教育倾向,这使得很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大多数都是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出现“制造业逃离”的就业倾向,难寻工匠精神。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核心内容。智能制造类专业要围绕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训练方面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体系,进一步系统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明确职业定位,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3.3 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培育平台

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基础,学生要理解和认同工匠精神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熏陶和具有工匠精神的师傅言传身教。尤其对于高职制造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实习的岗位往往是生产线的操作工,如果遇到的只是将实习生当为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和对工作结果只追求数量和经济利益的师傅,会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产生质疑。因此,制造类专业要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深化校企合作,选择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和具有工匠精神的师傅来指导学生的实习环节。

参考文献:

[1]王菊.试论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1):60-62.

[2]席彬.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1):93-96.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