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结构材料在区域中投放与运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10-21李玉荣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区域结构材料

李玉荣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区域中的非、低结构材料以其材料收集的方便性、投放的多变性、多种的可玩性和创造的多维性,突破了高结构材料适用区域单一、制作麻烦、幼儿容易在短时间内玩腻的情况,越来越被一线老师和学龄前幼儿喜欢。 材料对于幼儿游戏又是物质支柱,是引发游戏内容、支持游戏情节、拓展游戏发展的主要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因此,努力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是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园在区域中投放和运用非结构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与大家分享。

问题一: 非结构材料放置在各个区域与低结构材料混晰

往往生活中天然、自然、废旧的材料收集后,分别投放在各个区域,如:石头、树枝、各种种子、小纸盒各种坚果及果壳等材料投放在美工区;把易拉罐、纸盒、纸板、木板等材料投放在建构区、把乒乓球、棉花、瓶子等材料投放在科学区等。这些材料投放在各个区域本身已经有了隐性的目标,往往限制了幼儿的玩法,如:纸盒放置在建构区本身限定了幼儿建构的概念,幼儿仅仅用来搭建。这样引发了教师的提问“什么是非结构材料”?

解决策略:

我们回顾一下非结构材料的概念:结构简单、不设定目标、也不设定玩法、功能多元、可变性大、操作性强,可按幼儿的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的材料。我们怎么会做到不设定目标、玩法让幼儿任意的操作呢?

每班设置一个材料区,专门投放这些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时,不论在哪个区遇到材料不足的问题,让幼儿从材料柜中找适宜能解决自己问题的材料进行操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可变性大的作用。

问题二: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不与材料区中的非结构材料互动

在创建材料区后,教师为了避免指导过多而干预了幼儿的活动,所以

在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尽量给幼儿自主空间,但是发现幼儿自选区域进入活动后,只玩自选的区域的材料,没有人与材料区的材料互动,使材料柜成为了摆设。如何让幼儿与材料区中的材料进行互动呢?

解决策略:

(一)让幼儿了解材料

想让幼儿与材料区的材料互动,首先要让幼儿了解材料,为了不限制幼儿在运用材料中的玩法,教师和幼儿共同认识材料名称、材料质地,不介绍玩法,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如果你会用这里的材料做什么?会用什么材料进行组合创作”等 。

(二)引起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1.尽量投放幼儿生活中的、比较熟悉的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对生活化的材料都比较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都比较了解,比如:各种盒子、纸杯、吸管、瓶子、石头、树枝、树叶、棉花、布等,幼儿在了解和熟悉的材料才能对材料感兴趣进行互动,促进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

2.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收集与摆放

一些废旧材料可以充分发动教师、家长,进行收集,但一定要让幼儿动手参与到收集的活动中,只有幼儿参与了,他才会去关注这些材料,收集后让幼儿整理归类摆放,幼儿对自己收集和摆放的材料兴趣会更浓。

3.接触材料相关的作品引起幼儿互动兴趣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制作材料相关的作品摆放于幼儿的活动环境中,通过环境的影响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三)投放与近期主题相关联的材料

投放与近期主题相关的材料,通常在开展某一主题活动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活动需求,与幼儿收集投放相应的材料。在进行主题活动“我们的餐厅”时,我们会与幼儿共同收集大量的盒子、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快餐盒、叉子等材料投放在材料区让幼儿自己创建餐厅,但在幼儿游戏时,有一顾客提出要打包,并且一次打包三份,顾客提出三盒不好拿,能否用塑料袋装好,这时幼儿才发现材料区中缺少塑料袋,在下次活动时好多幼儿自己收集了大小不同的塑料袋放置在材料區中。非结构材料的投放给幼儿提供了足够大的自主空间让幼儿真正成为了环境、游戏的主人。

问题三: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运用非结构材料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瑞吉欧阶梯图像告诉我们“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在仔细观察幼儿的自主性游戏的行为,分析幼儿游戏中存在不能最大化的发挥非结构材料作用的问题后,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来推进幼儿的游戏。

解决策略:

(一)利用区域中非结构材料幼儿自己创建班级角色区

在班级更换角色区时,教师和幼儿共同商定好所开展的区角,组织幼儿实地体验角色并参观其环境之后,由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时间利用非结构材料进行自己创建。如:中三班在创建金谷娃娃火锅城时,幼儿商定需要电磁炉、鸳鸯锅、煤气炉、各种火锅食材等,都由幼儿选用非结构材料纸盒、绳子、泡沫球、等材料进行自制,在非结构材料的作用下,发挥幼儿想象,通过探索动手操作,真正的体现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

(二)引导幼儿区域联动,使非结构材料发挥最大化作用

幼儿区域联动,能使非结构材料促进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化的给幼儿自由自主的空间进行活动。在教研时进行案例交流方法进行研讨。

总之非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运用的过程,可以使孩子成为材料主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运用非结构材料解决游戏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问题与困惑,通过非结构材料的运用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让非结构材料在幼儿游戏中发挥最大效用,从而促发幼儿能力的发展。

让习作因对话而精彩

新疆塔城市第五小学 颜秋平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始终是教学的难点。通过近几年自己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我认为孩子的作文要经历模仿--起思--感悟--创新的过程。最终指向学生能够独立作文。在这样发展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引导。对话理论的提出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一个人的心智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先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对话,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帮助,那么就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开了,有了对话的积淀,再让学生构建作文就变得轻松而又容易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开阔对话空间,帮助学生提高对话质量。

一、创设情境——在对话中激趣

情景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是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语言的描述,情感的传送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可运用谈话、聊天、问题、提示等策略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的对话参与为教师提供了可测的心态。再以学情而导思、导情、导行,从而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例如,我指导学生写《第一次……》的片段:

教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谁来说说你的第一次经历是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第一次学轮滑,我第一次走夜路,我第一次学游泳……

教师:老师也经历过许多第一次,有的已随着时间的流逝随风飘散了,有的却永远留在童年的记忆中,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刚才听你们说自己的第一次时那么开心,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那你们的第一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我还记得第一次学轮滑,我觉得学轮滑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会成功。

学生:我第一次走夜路,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我,吓得我拼命地跑,原来是自己吓自己,第一次走夜路锻炼了我的胆量。

学生:我第一次没有完成作业让我觉得很丢人,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我以后再也不敢不写作业了。

教师:教训真是深刻啊

学生:……

教师:看来大家的第一次确实感受深刻,你们能把自己第一次经历的事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大家和你共同分享吗?

二、活动体验--在对话中感悟

作文的灵感在活动中生成,活动是体验的载体,学生没有材料可写主要是没有观察的积累,没有情感的积蓄。实践证明儿童对临近和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欲望也是最强烈的,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个特点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自然地伴随着对话。对话是随意的,是真实的,是开放的,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获得了个性体验。这个对话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与探究的过程。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认识,除了自己的灵感之外多来自于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你说我说,你问我答,你做我想,全方位的参与,才能深入地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例如我指导学生写《扳手腕》的游戏的片段。

教师:今天我们玩《扳手腕》的游戏,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位同学个子高,但有点瘦,一位同学个子稍矮,但体型胖,让下面的同学猜谁会赢,并说说理由。

学生:(纷纷举手猜测)有的说个高的同学会赢,有的说胖点的同学会赢 。

教师:开始了,我让同学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动作,说一说。

学生:有的同学屏住呼吸目光聚集到讲台上的两位同学,有的同学睁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还有的同学甚至站了起来。

教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说的也很形象。

学生:……

教师:比赛正式开始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扳手腕的两位同学的表情和动作。看看你猜得对不对。(教室里加油声响了起来)

教师:这个游戏有趣吗?有趣在哪里,谁还愿意给大家说一说,大家再评一评他说的怎么样?

……

三、激发想象--在对话中放飞

有了活动的经验和情感的积蓄,就要让他们把所看、所听、所想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出来。对话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要以问题来启发活动的情境,使学生按着一定的思维逻辑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同时对话又是动态的、生成性的、不拘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提出讨论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话的关键是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教师以尊重为前提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学生具有想象的天性,我们要善于启发。例如在组织学生玩儿吹泡泡游戏,进行现场作文片段。

教师:盆里有肥皂水,现在请大家拿吸管吹泡泡,看谁吹的大看谁吹的多。

學生动手动脑,情绪活跃,纷纷行动起来。

教师:泡泡像什么?

学生:像气球、像星星……

教师:如果把泡泡当作人,可定哪些题目?

学生:《泡泡旅行记》《泡泡历险记》《顽皮的小泡泡》……

学生笔下的小泡泡各具个性都活动在各自的小天地里,赋予泡泡以生命的色彩,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有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四、评议赏识——在对话中反思

叶圣陶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初步完成作品以后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而修改的策略是评议。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让学生在评议中自我提高。教师要明确评议的重点,重在赏识,要防止评议演变成互找缺点、互提意见。诚然,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应该主要看主流,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商量的语气解决。其实赏识的评议足以引起学生的反思,过多的挑剔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失去兴趣。在评议时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空间。

猜你喜欢

区域结构材料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可爱的小瓢虫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区域发展篇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材料
半包围结构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