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10-21赵正鹂

科技风 2019年17期
关键词:职业化辅导员建设

赵正鹂

摘 要: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高校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深入分析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入职门槛、完善制度、强化培训等途径,使辅导员获得专属的身份地位,顺利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辅导员职业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地处甘孜藏区的民族高校,四川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学生对新事物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给“三股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抓住少数民族学生急于接触外界新事物,但人际交往经验缺乏的特点,企图通过思想渗透、物质诱惑等方式向学生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关系到學生教育管理的效果,因此,提高辅导员职业化水平已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二)辅导员职业化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正由以扩大办学规模和改善硬件设施为主的阶段向以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转变。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要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组建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辅导员作为学校师资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优良、业务工作精湛的职业化队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三)辅导员职业化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定局,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大学阶段接触的人和物也是形形色色的,今天的学生工作仅依靠行政管理或说教已难见实效,辅导员的身份和工作内容已从单一性转变为多重性。《普通学校辅导员建设条例》(教育部令第43号)规定了辅导员的九项职责,可以说,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已不再是拥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就能胜任的,还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才能胜任,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

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结构不合理,职业幸福感有待提升

四川民族学院的辅导员队伍采用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模式。学院现有辅导员101人,专职辅导员31人,兼职辅导员70人。人员结构不合理首先表现在年龄分布不均衡,学校30岁以下的专职辅导员有19人,占专职辅导员总数的61.2%,而30岁以上的成熟型辅导员仅有12人。虽然年轻辅导员有他们自身的优势,但他们大多人生阅历不丰富,对学生“三观”的引导缺乏说服力和针对性。从工作年限看,工作时间在3年及以下的专职辅导员有18人,2015年至2017年间,转岗到教学岗位和校外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有19人,许多辅导员工作不到3年即转岗或离岗,工作年限短,人员流动性大。其次辅导员学科背景的非专业化。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应具备较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了解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作为民族高校的辅导员还应了解民族学、宗教学相关知识。四川民族学院在近几年的专职辅导员选聘时对专业并未做特殊要求。根据学院实际,学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最重要的需求指向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危机事件应对,但由于专职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职位需求契合度不高,使很多新进辅导员出现岗位适应不良,职业幸福感不强。

(二)制度建设不健全,职业认同度不高

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关注度也随之增加,高校应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但部分高校的政策执行和制度落实力度不够。如:教育部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实行双线晋升。四川民族学院所有专职辅导员仅确定为专业技术岗位,职称评聘时与行政兼课人员同等对待,但他们没有行政职务晋升路径。目前,学校有23名专职辅导员是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8名专职辅导员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无一人担任行政职务。辅导员职级制度不落实,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很多辅导员把现有岗位看成是进高校工作的过渡和跳板,导致辅导员队伍严重缺乏稳定性。其次,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四川民族学院现有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校发文件仅有《四川民族学院辅导员工作职责》,其中规定了辅导员的八项工作职责,关于辅导员考核仅在《四川民族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综合考核评估办法》的制度建设一栏提到:制定有专兼职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干事工作管理及考核办法,由于考核制度的监督力度不够,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量与所获评价是否一致,考核办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也就不得而知了。最后,科研项目配套制度不完善。《普通髙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中对辅导员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职业能力要求,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的科研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但在学校,辅导员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专项的辅导员寥寥无几,最终获得立项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辅导员自身的科研能力有限,对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没有信心,另一方面,学校没有此类科研项目的配套鼓励政策,使辅导员对申报科研项目提不起兴趣,而学校没有设立辅导员相关的自办专项,可见学校和辅导员本身对职业化发展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并不高。

(三)培训力度不够,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升困难

四川民族学院辅导员的培养力度落后于内地其他高校,严重制约着整个队伍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首先,培训和外出进修的次数相对较少。自2018年以来,学院仅为辅导员安排了三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只有4名辅导员参加由国家民委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校内培训按学期进行,专兼职辅导员在开学时集中培训一次。大多数辅导员在入职前接受过培训,工作后很少参加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这使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封闭固化的工作思路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其次,以赛促建非常态化。职业技能比赛可以提升辅导员综合能力,为辅导员沟通交流学习提供平台和机会。目前,四川民族学院组织的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只有两年举办一届的“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各高校初赛)”,比赛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参加全省比赛的选手,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和交流学习意义不大。辅导员培训非常态化、非系统化的现状,严重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是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

三、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入职门槛,稳定人才队伍

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学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就应对专业背景有所限定,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中选拔综合能力较强,又热爱辅导员工作的加入这支队伍,民族院校还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选拔优秀的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充实到辅导员队伍。要严把入口关,辅导员的学历学位应逐步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过渡。从目前部分高校的情况来看,学校能否选到高学历的辅导员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选人后的待遇、管理和培养,才是稳定人才队伍的关键。

(二)完善管理制度,激发工作动力

一是完善职称职务评聘体系。学校应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完善职称职务评聘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将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办法单列,纳入学校的职称聘用体系。第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高校应加强辅导员考核管理,细化工作职责和职业能力标准,制定科学、公平、操作性较强的考评制度,将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方法与辅导员工作实际、育人效果相结合,考评结果跟待遇挂钩,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培训机制,提升综合能力

高校应建立系统完整的辅导员培训制度,注重对辅导员的岗前、在职培训,通过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学历提升、交流学习、机构培训等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训方式提高辅导员职业素养。一方面,辅导员要想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好老师、朋友的角色,就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努力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业务能力上高于学生,这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当今时代倡导“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高校应为辅导员学习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使辅导员提高综合能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更高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高校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因此,我们要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优良、业务工作精湛的职业化队伍,提高学校管理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亚琴,王晓京,等.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调查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

[2]周立新.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7(03).

[3]于晓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09).

[4]林静.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浙江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职业化辅导员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加速职业化
“有为”也应“有位”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