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工商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019-10-21王冠楠

科技风 2019年14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教育

摘要:从20世纪工业化时代的生产特点来看,流程标准化;生产集中化;管理层级化;一直是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它将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都做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在不断提高的效率面前,相同或相似的框架、固定的层次化的权利与义务都被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整个工业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21世纪以来,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不断丰富的社会生活都成为了让整个社会进入生产流程化、专业多样化、社会阶层扁平化过度的过程。从基本的生产到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在更新,同样的,新旧知识的交替也是以上环节的一部分。与应用科学领域的蓬勃发展不同,管理专业理论似乎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浪潮前进,各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理论、教学纲要、教学方式都还依附于半个世纪前的经典,由此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冲突越来越普遍。由此引发的关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呼声越发高涨,但是大部分改革都还是以老旧的知识体系构成为基础,治标不治本的变革注定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改革;工商企业管理;教育;社会变革;理论与实践

一、根源问题:为什么要改革

社会需求与专业教育相互脱离,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和工作中用到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知识,这样一来导致了教育资源质量下降,社会人力成本的提高,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

从近期学生返校补习考试的过程中,我利用补习老师的身份与各专业学生进行了交流,其中大多数的同学表示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学习的知识并没有用到或者用到的很少,其中绝大多数还表示,实习过程中在企业培训所学到的知识更加实用,这一情况更加证明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同样,在企业中,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情况也不容乐观,人力资源需求与专业方向不兼容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企業,导致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去让新入职员工熟悉工作,同时这种问题也是大量的企业希望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原因,也就导致了招聘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双向冲突越来越严重,应届毕业生天然劣势,人力资源不平衡更加严重。

二、改革背景

(一)社会进程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理解:在计算机问世之前,大部分的物理学家化学家都是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来获得相关的研究数据的,往往获取这些数据都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在计算机发明以后这些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多了一项工作内容,就是学习操作计算机,因为计算机的效率可以让他们事半功倍。而效率的前提是什么呢?当然是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计算机的操作和物理学化学专业有关系吗?我们都知道答案。

(二)工业生产(企业工作)

在生产方面工业时代的特点就是:任何产品都会经历紧缺饱和剩余的周期循环。同时关于和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空间、组织关系这些要素也同样制约着旧框架下的生产活动,要突破这个框架限制就要进行不断的演化、更替。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就是一个不断饱和并且剩余的发展阶段,而且摩尔定律也早就告诉了我们技术与生产的相互关系。互联网的发展让生产效率不断攀升,而带来影响就是越来越多的被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习惯所认同的所谓的标准、规则变得越来越脆弱,固定的场所、特定的聚集、钢浇铁铸的恢宏建筑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显得羸弱不堪。这些因生活所迫或时代交替产生的变化都共同遵循着一个规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科学技术发展

就算现在,我们也不可能轻松的享受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效率,经济在增长、效率在提升、过去的技能面临报废,曾经的岗位日渐消失,这是科学技术重组人类生活的成果,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新的科学技术,新的专业知识都远远落后于世界真实的发展水平。为什么?真正的发展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是社会适应的速度,社会变革要比技术变革缓慢的多,往往由于类似的原因,导致教育的方式方法、学科专业、更加落后于时代。

长久以来大多数的教学改革都是以先入为主的观念进行的表面革新,从来没有接触过内涵层面,以管理学基础这门专业课为例,50多年前的原理至今依然没有结构性变化,而世界的发展,或者说企业的发展早已经将这些陈旧的知识抛在了时代变迁的路边。当然这些也都无可厚非,在我们还没有习惯和计算机、AI打交道之前,这些原理依然适用,只不过一直以来的专业教材不断重复着陈旧的原理解读、陈旧的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单一刻板,教学内容令人昏昏欲睡。

从哥白尼的“日心说”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并非身处宇宙的中心、达尔文的《进化论》让我们了解到人类也只不过是地球庞大生态圈中一个普通的物种、阿兰·图灵又让我们认识到人类也并非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这一点一滴的意识形态变化都充分说明了变革的普遍性和必要性。变革从何而来呢?当然要追溯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头——教育。

三、改革方向

当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组织的寿命越来越短,以前那种一辈子一份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少;信息化、互联网、AI的发展也意味着,专业知识教育不能仅仅以专一的特定的某一种或某一类为目标,未来的竞争不是人与人的竞争,而是有限的资源和工业时代产生的过量剩余的竞争,为了不被高度智能化的AI所替代,为了能在过度剩余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多样化的,能够满足不同专业领域需求的。

由于不同专业在不同社会领域的特殊性,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更加敏感,现在的旧知识和旧技能一旦离开校园将一文不值,学生们或者需要企业重新培训耗费大量资源,或者重新去学习新的技能以便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我们设计了以下两种改革方向:

(一)多学科交叉综合教学

多学科交叉综合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单一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将不同专业的原理方法相结合来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同时让相同或相似的专业课程集中组合成一门或两门专业课,让教学效率同步提高,还可以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整合资源,让那些相似专业知识内容、不同专业课程之间产生必要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专业知识连贯性和防止不断重复的知识让学生产生烦躁和拒绝接受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防止学生毕业后就业领域单一,知识厚度不足等情况。

(二)多专业方向选择

多专业方向选择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的机会,将原有课程重组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学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和选择更多的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幅提高,实践参与程度也会从量变到质变转换,多专业方向就意味着更多的就业选择,也意味着更效率的人力资源产出。

(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需要

当然硬件是改革的必要条件,而软件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综合素质也需要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由于国情和制度的原因,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又回到学校教学,很少接触社会企业工作流程和模式,从而导致知识更新缓慢,教学质量逐步降低。因此教师们应多接触新的知识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要拘泥于旧传统、老常识,而是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育教学工作。

四、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真正的变革,必然要经过漫长的周期,这期间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变方式方法,还要经历变革带来的阵痛与不适,在变革的初期阶段我们还是要以专业内容和课程为出发点去逐步完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将原有课程方案计划全盘否定重建,而是循序渐进,积跬步、汇溪流。这样也可以给广大教师一个适应的过程,由此建立起来的改革基础将会更加牢固,学生们眼前的未来也将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梅胜.加强实践教学改革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2]邓莉.中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4).

[3]王玙.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14(36).

作者简介:王冠楠(1989),男,蒙古族,内蒙古人,硕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