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9-10-21黄芬芬
黄芬芬
摘 要: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同时,经济发展也会促使环境环境保护技术的提升。受发展观念影响,我国不得不重视环境保护的作用,直接体现的就是大气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一时间的恶劣发展,带给防治工作很多困难。当前,我国对大气污染已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然受到很多外在,内在等因素的限制,有顽固性问题與新情况丞待解决。本文从典型的发展难题出发,探寻合理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为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发展,因而对于后期的影响至关重要。经调查,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受到环境影响,需要及时突破现状并创新治理方式,为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及人民生活做出贡献。
1.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大气环境的变化是明确的,受到诸多工业发展的影响,大气污染不断深化。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酸雨等天气,当地的经济与建筑都有重要损失。另外,大气环境的污染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期间也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受传媒的影响,我国国民对于重大城市的主要印象也局限在环境较差、大气污染严重上,因此大气污染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然上的损失,对于人们内心的归属感和城市信心也产生了影响。所以治理大气污染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急之举,应该是在经济发展之初就应当确立的一条原则。而追究过去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合理已是徒劳,所以应当及时补救,为人类家园安全奠定基础。从整体中策上,国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相关企业也进行了积极落实。但是有许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消除,并且在国民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未形成环保的理念。这些方面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现状的原因。
2.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短缺
我国经济有了长足有效的发展,但是许多机制的建立在执行期间有所偏差,对于整体而言是功亏一篑的,究其原因资金短缺是重要缺口。一方面国家下拨给各个企业一些经济发展基金,这些资金不仅用外在建设和内部发展上,更应当用于对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的治理上。但是由于资金短缺,一时间难以转变,需要逐步进行,而国家对于其目标性要求是急迫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都是必要的,没有任何一项是无意义的,环境建设则被忽视。所以各企业和国家机构应未进行资金的合理调配对,无法维持长期污染政策的合理进行。
2.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合理,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正确。过往,我国依靠煤炭为第一能源,而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对空气和大气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其产生的物质是酸雨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导火索,结果直接对人们日常所处于的大气环境中排放,难以使人们的健康与经济的顺利进行。在官方要求上体现出直接性和强制性,而诸多企业一时间难以适应这一趋势,许多后果也相继出现,使国民经济、国民生活也的发展陷入曲折。在能源结构的调整尚有诸多环节的连锁反应,不仅带来的是经济发展迟缓,更是环境自然以及人们生活的连锁反应,需要加大重视。
2.3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及落实不完善
任何事情的开展都要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使其具有合理性。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响应社会呼应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总是较为迅速的制定相关政策。但是法律的落实需要时间,因此在相关制度的制定到落实以及执行会有许多环节出现延迟,以至于相关的法律制度未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对许多大气环境政策的实施提出了挑战,国家的法律制度在大气环境治理上有所疏忽。不仅如此,法律治理需要以实际作为基础,相关法律未做到与实际执行相结合,自然会遇到诸多难题,这也是相关机构需要反思的方面。
2.4监督力度欠缺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各环节紧密相连的工作,需要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为辅助。在各企业进行修整以及各机构进行环境治理工作时,需要一个领导班子进行监督,不断加深其对环保理念的贯彻以其对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知晓。我国在这方面缺乏监督力度,以至于许多企业仍然穿了监督的空档,在许多无法涉及的领域苟延残喘,严重影响了我国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对国民不尊重,对自身不负责,需要及时得到法律和人民的制裁。
3. 大气污染防治的举措
3.1大气污染防治投入充足的资金
大气污染防治缺乏充足的资金是许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在这方面国家财政机构应当针对自身的收支规律进行计划设计,按一定比例的收入进行防治工作的投入,用于研发相关有效的防治机器,不断鼓励防治人员的探索工作,激励其进行科研创新,对于空气环境的监测也要实现长足发展,而非暂时性的,使科研工作成为促进大气污染治理的良好动力。除此之外,也要利用资金与国际取得一切联系,一些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一些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双方交流实现经验互助,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早日实现奠定基础。
3.2建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促进大气环境防治与改善的法律基础,在这方面我国的立法机构应当不断根据现实环境的治理难题,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涉及内容、执行主体以及执行方式细微规定,同时也能够促使相关单位各主体根据自身的责任进行直接性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直接化、有效化。另外,针对一些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集体,利用法律的直接性和强制性促进其改变,实现根源上的污染切除,这是众望所归的环节,同时也是符合国际环境保护的行为,为我国的大气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3.3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
我国是人口大国,每个个体对环境的思想和态度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行。针对人民环保意识较低的问题,各主体可以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地方,可以适当地开展环保宣讲会,针对一些大气问题给予科普,促使人民理解环境恶劣的原因以及自身的影响,提供自身范围内的帮助。实现全民参与大气环境保护,人人贡献一份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将是无比巨大的力量,为我国大气环境的改善以及长远的发展奠定人员基础。
3.4 对污染源的控制以及治理
能源结构不合理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污染源,因此要针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在空气环境监测上具体分析出污染源带来的影响,针对其污染现象,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决,如许多汽车排放的尾气带来的雾霾天气就极为恶劣,可以进行汽车出行时间与频率的限制。具体分析污染源的控制方式,在人民可接受的范围内,以及科学能够带来影响的领域,实现可控制、可治理的大气。我国作为联合国的环境保护大国,也要依据国际经济的发展,首先承担这份责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3.5 建立大气污染检测体系
就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结果而言,大气污染监测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应当不断建立并完善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实现全方位、高领域、深层次的监测模式,实现长期的国民大气污染保护和各企业的防污工作,这是我国经济正向发展的良好保护,同时也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发展探索的重要方向。对于全国以及全世界而言都是重要的关注,相信建立良好的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后,原有的大气环境治理会得到更加具体的体现,研发的方向也会更加细致深入,促使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4.结语
对于健康的追求是人们生活的动力,对于大气环境的治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监督,因此,在我国经济不断转型的前提下,不能忽视更为重要的环境保护部分。应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德安,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1995. 8
[2]叶奕森,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针与综合利用, 199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