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及影响研究
2019-10-21赵艳丽
摘 要:农村问题和养老问题是如今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两方面来对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深入地认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为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农村老年人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老年人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为了保护老年弱势群体,实现农村居民的 “老有所养”,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自2009年起正式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自此以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及其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学者也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一、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研究
整理己有的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相关文献资料,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偏低。邓大松、薛惠元教授(2010)基于2009年的数据,通过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分别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养老保险替代率进行测算,得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整体替代率水平较低的结论。学者王永礼(2012)通过对福建省农户的调研,考察了当地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的现实保障水平以及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期待保障水平,指出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总体替代在50%左右,得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水平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满足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任重而道远。而学者刘国磊(2013)结合人的需要本质论和ELES模型分析得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偏低,只能保障部分“新人”对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三个层次的生活消费需求,“老人”和“中人”这三个层次的生活消费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同时学者王静(2015)在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助计量模型和预测模型,将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实证、仿真分析了2010-2024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的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及财政供给水平,指出在不考虑地方激励政策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下,基础养老金保障水平偏低,还不足以满足农村老年人最基本生存需求的食物支出。学者徐亚丽(2016)又从养老金收支、参保情况、缴费状况和养老金保障水平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得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缴费档次较低、参保人数逐年增多、养老金保障水平低下的结论。尹海燕、海龙(2016)则从农村基础养老金收入替代率、生活保障系数、覆盖率等方面探讨了农村基础养老金财政支持的适度性,发现我国多数省份的农村基础养老金保障水平仍相对较低。同时学者王琦(2016)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相比较,在内容、资金和保障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还有一些学者通过选取影响保障水平的几个因素,得出不论是从养老金绝对水平还是从养老金相对水平来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都很低下(李文军2017;于建华,薛兴利,毕红霞)。
二、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研究
国内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方面的研究颇丰。大多数学者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高了参保老人的经济独立性,降低了老人在经济来源和照料方面对子女的依赖,同时提高了参保老人在居住意愿和实际居住安排上与子女分开居住的可能性,对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和养老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程令国,张晔,刘志彪2016)。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对农村老年收人、消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在收入方面,学者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一定的减贫、增收效果。(范辰辰2015;苑军军2016;田子2018)。在消费方面,学者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消费,但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杨宏亮2014;张川川,John Giles,赵耀辉2015;范辰辰2015;张冉2016;黄睿2016;)。其中学者许亚丽(2016)则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有影响,但是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没有直接影响。在劳动力供给方面,不同的学者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持有不同态度,周云波,曹荣荣(2017)认为新农保政策有效的减少了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的劳动供给时间,但对于60岁以下的参保农户则会增加其劳动供给。谭华清,周广肃,王大中(2016)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家庭的成员外出劳动概率要比未参保家庭外出劳动概率高2个百分点。范辰辰(2015);张冉(2016)通过研究指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减少了老年人的劳动供给时间。而解垩(2015)使用差分——断点方法评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于农村老年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指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劳动供给决策及时间并无影响。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改善社会和谐程度具有积极的作用(穆怀中,沈毅,樊林昕,施阳2013;张维昊,周广肃2016)。也有部分学者指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的消极影响。学者郝佳(2014)认为尽管新农保的设计初衷是照顾缴费能力弱的低收入群体,但没有保护缴费能力较强群体的合理利益,挫伤了其选择高档次缴费的积极性,导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陷入最低档次参保困境。于建华,薛兴利,毕红霞(2016)指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标准随意及对农民激励作用有限,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陈云凡,谭璇(2015)则提出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中青年人参保和居民选择缴费档次激励效应偏低,同时也指出虽然该制度具有一定的代际再分配效应,但是在代内之间不仅不具有再分配效应,而且有些模式还会产生逆向收入转移,不利于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李孟闱,刘青.人口老龄化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4):21-22.
[2]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0,32(05):164-171.
[3]刘国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保障水平研究[D].武漢大学,2013.
[4]王静.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
[5]张晔,程令国,刘志彪.“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6,15(02):817-844.
[6]范辰辰.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5.
[7]穆怀中,沈毅,樊林昕,施阳.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J].人口研究,2013,37(03):56-70.
[8]陈云凡,谭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02):108-117.
作者简介:
赵艳丽(1993-),女,汉,山西晋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