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计划体系在推动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2019-10-21赵伟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9期
关键词:科技发展创新能力

摘 要:本文从科技计划体系的角度分析科技综合实力,探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性,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科技政策需求和不足,从而提出不断积聚壮大创新主体队伍、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企业资金、构建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体系等建议,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创新能力;科技计划;科技发展;政府支持

科技计划体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的科技政策的重要环节。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中,在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在要实现国家对所在地区的总体功能定位,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先进创新研发基地,就需要结合所在地区当前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研创新环境,提升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科技政策的靶向性。

自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布以来,国家层面的科技计划体系一直在进行优化调整。十八大以后,科技创新紧紧面向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实施,国家的科技体制顶层设计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2014年12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文),提出了财政科技计划改革的目标任务。目前,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已整合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新五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和基地人才专项。

一、科技计划体系现状

科技计划体系经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包含了以下几大类:

1.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杰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2. 重大科技项目。体现战略目标、集成科技资源、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

3. 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面向经济社发发展及新旧动能转化的科技需求,瞄准重点领域的关键问题,重点支持基础应用性、公益性的科学研究,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转化。

4. 创新平台专项。创新平台专项通过进一步优化总体布局,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支持创新人才和优秀团队的科研工作,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

5. 技术创新引导专项。通过前补助、奖励、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等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6.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主要围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创新创业生态等主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研究,为科技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决策支撑。

二、科技计划体系特点

首先,现行的科技计划体系总体来看,体现了从基础研究到研发、产业化的链式思维,也体现了当前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趋势、新要求。自然科学基金体现基础研究和基础前沿研究的科学技术发展导向,服务于科学前沿的研究,致力于新的发现和发明,引领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长期发展做支撑。重大科技项目致力于解决发展的现实的、重大的需求问题。重点研发计划则从行业需求、共性需求出发解决共有关键技术等难题。创新平台是能力的保障和人才的载体。技术创新引导专项注重创新型企业培育、鼓励企业研发、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其次,某些地方索然没有直接将国家的基地人才专项列为科技计划项目。但国家的人才专项仍然有部分工作属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分管,如科技部推荐创新领军人才的项目。这一点与创新平台专项存在着业务上的重合,因此也不算与国家层面衔接的缺失。

最后,原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对应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已经在改革中取消,但仍然保留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因为国家层面已经将有关项目内化为专门支持科技部属事业单位的战略研究专项经费,不体现在国家的科技计划类别中。但总体的科技战略、科技规划、科技政策的研究等仍然需要通过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予以支撑。

三、竞争性立项项目成效分析

立项(前资助)资助是项目主体在开展研究之前制定好研发计划、预算和预期取得的成效等项目实施方案后,经过评审再立项资助的科技项目。一般情况下,立项资助以项目申报的方式进行,政府予以无偿资助。当多个组织申报时,立项资助会择优选择项目单位进行资助,因此,立项资助通常具有竞争性,因此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科研的竞争能力和不足之处。

虽然立项项目的技术领域分布只是一个相对较粗的类型划分,但也基本体现了政府科技项目引导的方向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所在。而成效的分析基于申报时项目主体单位的预期,与实际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因此,在立项之后加强管理和验收工作,实现“立?管?验”的全流程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切實实现科技创新项目与产业发展导向一致的重要保障。

四、承担新增项目的创新主体分布情况

按照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性质可将承担单位划分为企业、高校、院所(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社会公益型非盈利单位等),共四大类。从承担项目的单位分布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科技力量分布和创新能力。近年来立项项目的总量有大幅增长,以企业为主体新增的项目居多,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活动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格局。

企业是新增科技计划项目的承担主体,是主要的科技创新活动执行者,而民营企业是企业主体中科技项目的主要承担者。民间资本已经成为科技投入的重要来源,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仍然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增强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能力。

科技项目的立项支持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开发经费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因为承担省部级项目意味着政府对于研发能力的认可,有助于企业开展对外营销和品牌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商誉。 五、现行科技计划体系在推动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调动引领作用乏力

虽然近年来科技经费投入增速较快,但与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相比,科技投入总体仍显不足,使用效率总体不高,对全社会科技投入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也发挥不足,财政资金在市场经济运作和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空间和影响程度减弱。

2.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

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策资金补助和单位自筹,银行贷款占比较少。一是真正融资困难单位的项目仍然难以获得金融支持,与此同时,面向科技项目的金融服务产品相对不足。二是存在科技和金融各有关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政府在科技金融工作中的整体部署和联动不够、科技投融资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等情况,影响了科技金融工作的深入推进。

3.区域研发水平不平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均

由于存在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目标和重点功能定位等因素的差距,各地区在科技活动人员数、立项项目数量以及科技经费投入呈现出分布的不均衡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均衡性,势必会影响到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致使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呈现出巨大的不均横性。因此,必须积极探索优化创新资源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

4.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数量少,基础研究薄弱

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数量较少且力量薄弱,高校之间缺乏竞争和交流,影响产学研以及成果转化,不利用高端智力因素汇聚发展,科技创新贡献度较低。从立项活动类型来看,基础研究薄弱,前瞻性、探索性研究还亟待加强。

5.侧重传统行业项目研发,新兴产业资助不够

目前的科技计划项目主要是针对现有企业和产业提升制定的,对于新能源、大数据、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以及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支持力度不足。

六、提升科技计划体系推动创新作用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科技计划项目的分析,发现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存在“基础研究弱、产业创新强”、在区域发展方面存在“功能区强、街镇弱”、在创新动力上存在“研发意识较强、金融支持弱”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积聚创新要素,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一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科技计划项目征集和指南的编制要充分听取企业和专家的意见,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加大对国家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

二是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创新平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产业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建议在积极引进大学院所的同时,鼓励企业与海内外高等院校、研发平台、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平台的共建共享,鼓励科技人员与企业之间互相挂(兼)职,共同开展科技研究、课题合作、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

三是推进成果转化,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建议以政府为媒介,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采取院企对接会、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平台等方式,改变高校院所有成果无转化能力,企业无科研有产业化实力的现状,将成果对接拓展到中小企业。

2. 积极争取财政经费和科技金融支持

进一步加大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力度,积极获取财政支持,为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坚持发挥市场作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因素,着力发挥政府政策引导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引导财政资金对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保证科技创新工作的稳步进行。同时围绕重点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级财政支持,加快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创新资源聚集,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构建以创新驱动为根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高质量内生增长的动力源泉。

同时,针对企业在新增项目中面临的银行贷款萎缩问题,要加强调研,明确银行贷款在新的研发项目中减少的原因所在,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发展资金难题。尤其要充分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3. 优化科技计划和科技管理体系

优化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完善以产业创新为发展导向的科技计划体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具有特点的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建立科技项目评审、监督机制,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由从项目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研究戰略、出台政策、营造环境上来。

加大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政策,引导项目承担单位注重科技创新质量,高水平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实现同步快速增长。围绕产业发展要求,在科技项目制定方面优先支持重点技术领域的研发,攻克一批能够达到国际领跑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罗佳明, 王卫红. 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1953-2001[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20(2):81-86.

[2]李永刚. 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研发(R&D)支出的实证分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8(6):53-61.

[3]王德娟, 贾建宇. 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分析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7(2):96-99.

作者简介:

赵伟,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科技发展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
现代文化冲击下的法国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论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科技宣传
发电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研究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