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构建的探讨

2019-10-21邓华平

读天下 2019年29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较低,即使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大量的语文课堂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讲教材、讲教参、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太多,但是学生收获都很少,课堂付出与成效不成正比例,学生课堂阅读量太少,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构建的策略

(一) 深入学习“少教多学”的内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少教多学阅读教学的方式,能够较好地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理念的策略和方法。把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落在两个点上:自主阅读和定向阅读。两点都在课堂上进行,这有助于阅读教学。另外,要强调根据初读感受和提出的问题来确定定向阅读环节的学习内容、学习的重难点及应该达成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将一篇文章学得更好,领悟得更深刻。我们提到的自主阅读就是不带任何问题的读书,所谓定向阅读就是带着问题进行读书。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阅读提出的问题再提出本课的主问题,用主问题引领学生做定向阅读。老师围绕每一个主问题,引起学生读书、思考和表达,而不是偏离主问题乱答。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设宽松的环境,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进行评价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和高度,这就要进行高于自主阅读的读书指导。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的目标

(1)突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教学时保证学生充分读书、充分思考、充分表达。(2)消除学生的阅读心理障碍。教学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来表现自己。(3)在品析语言教学过程中整合学习目标。教学时以语言教学为显性目标,从文章的表现形式、写法、表达的情感入手,达到理解文章和学会阅读的目的。(4)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教学时教材的教学任务全部在课内完成,课外时间用于写作、综合性学习,特别是要有计划地读完《自读课本》中的近1000篇文章。

(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的具体要求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具体表现在从内容上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写了什么样的人,交代了什么事,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味其中的人生世事意味和作者对待人生世事的情感态度和评判美丑善恶的标准等等。原则上,这项学习任务应在学生自主阅读理解阶段独立完成。无论是什么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无论是短篇文章还是鸿篇巨制,读完之后,都应该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头脑中对写了什么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经过整合梳理,写出概括性的文字,这是学生初步阅读行为的基本成果。对文章内容的整合梳理,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复述式的,把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突出内容的全面性;二是概要式的,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內容简单地概括出来,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尽量接近作者的本意,尽量体现文章的本来滋味。传统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而在“少教多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创设良好的阅读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提高感知、培养语感,通过阅读享受情感的熏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最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

2. 精读课文,理顺课文脉络

精读课文,一是聚焦于某个角度的阅读,虽然阅读面也是覆盖全篇,但思维的角度相对集中;二是聚焦于文章的某些内容,是对文章重点语段的集中阅读。“怎么写”的探究,是从文章表现形式入手,深入理解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写法和语言上的资源优势,沿着“披文入情”“循文求义”“以文解文”的路径,引导着学生在对文章的拟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努力探究中获得读书习惯的历练和写作方法的启迪,达到对文章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关系的深入领悟。原则上,这项学习任务应是“定向阅读表达”阶段的重点所在。在文章表现形式的学习上,任何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都有不同程度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能理解的,教师就一定不要越俎代庖。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做更深入一步或者更宽广一步的引领、示范,让学生在看到自身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从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中比较出自己的差距,从而自信而虚心地投入到具有提升认识水平意义的全新的学习过程之中。

3. 品读课文,培养审美能力

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和“写得怎么样”也是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教师需要在两个学习阶段都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实践的语文活动。“为什么写”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追问,是对文章主题的挖掘,它的答案多数隐含在文章的材料中,贯穿于行文的字里行间,需要读者自己“读出来”。既然需要读者自己“读出来”,读出的结果就会带有个人认识的主观色彩,教师应认同这种主观色彩的差异,并通过自己的示范引领学生逐步接近作者的原本意图。这是学习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必经之路。“写得怎么样”,是对文章内容与形式的评价,教师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时空,让学生有理有据地写,有条不紊地说。这项活动比较适宜结合课文学习的总结去做。

二、 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方法探究,此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营造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开创学生真阅读、真体验、真表达的阅读教学局面,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真正喜欢参与的学习过程。通过这样尊重阅读主体实验探索,学生的自主阅读欲望得到了提升,突显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敞开心扉去读书,才能超越文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海平.新加坡倡导“少教多学”教育理念[J].中国民族教育,2010(9).

[2]朱芒芒.“少教多学”:实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转变[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2012(12).

作者简介:

邓华平,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云峰乡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