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医用智能辅助系统的应用
2019-10-21王亚楠刘天柱
王亚楠 刘天柱
摘 要:智能终端系统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智能终端平台和可穿戴医疗设备,设计开发一种健康监测系统,为患有慢性疾病或对自身健康状况有担忧的人提供健康监测和辅助服务。该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将健康体征数据上传到健康监测平台上,工作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后给出有效建议,從而实现对病人的远程医疗监测。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健康监测平台;可穿戴医疗设备;健康体征数据
1 绪论
1.1 国内外现状
国外在智能医学器件、医疗信息管理和远程医疗三方面都有极高的水平,其医疗标准是既方便病人,又能让他们得到更妥善的医疗保障,让病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预约医生,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我国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很落后,智能医疗方面的研究还不太完善。
1.2 互联网+
“互联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加深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尽可能地使每个行业向最有利的方向发展,让人类得到既便捷又全面的服务。
1.3 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一种技术,它的特征有:数据量大,速度快,类型多,价值密度低,真实性高。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
2 平台框架
2.1 平台概述
健康监测系统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连接方式,利用可穿戴医疗设备采集数据,对病人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存储、分析、及时进行反馈,及时给病人提供可行的远程医疗辅助建议。一旦监测到异常数据时,立即指导病人自救,为急救争取宝贵时间,同时与就近的医疗机构联系,给病人提供全程医疗陪护。下图为系统框架图。
2.2 平台设计与搭建
平台分为4部分:病人组、健康监测平台(包含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服务人员)、数据服务器端和后勤服务组。
2.2.1 病人组
病人组是系统的监测和服务对象,同时也是数据来源。病人组是由若干需要服务的病人及其随身携带的以手机为主的移动设备和可穿戴便携式医疗设备组成。
通过手机端应用程序与医疗设备的连接来获取与录入个人体征数据,同时应用程序也可以对病人当前健康状况完成初步检测和反馈。应用程序在有网情况下自动将个人体征数据上传到健康监测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会反馈到手机端,服务器将该组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当收集一定该病人的个人体征数据后,系统会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医护人员的分析为病人提供医疗建议。
2.2.2 健康监测平台
健康监测平台是心脏,负责为病人提供全程辅助医疗服务。平台包括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工作人员。
呼叫中心采用人工坐席和交互式语音应答(IVR)两种工作模式,为病人提供直接呼叫服务,若IVR不能解决病人的问题,再转为人工坐席应答,根据病人需求提供事件处理或联系后勤服务组。
数据处理中心是整个平台的软件,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汇总、分析、诊断和统计采集到的数据,最终将数据与统计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反馈给病人。
2.2.3 数据服务器端
数据服务器端作为一个仓库,主要记录病人个人体征数据、分析结果和监测数据,服务器实时对可穿戴医疗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保存、分析、处理和汇总。
2.2.4 后勤服务组
后勤服务组主要由专业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其他服务机构组成。病人可以通过APP向平台发出服务请求,平台为病人提供两种工作模式即直接请求呼叫方式和应用软件呼叫方式。
手机APP采集病人组的健康体征数据,以正常值为基准分析和反馈数据,并将结果告之病人。同时,平台会收到手机端上传的病人体征数据、病人当前位置信息和个人信息等将其备份,医护人员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一旦数据偏离正常值,并与病人沟通确认后,后勤服务组将立即给出相对应的处理方式;若数据正常,平台继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监测、保存。
3 结语
通过利用概率统计和互联网技术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身体数据,利用这些大数据分析的算法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存储在在社区医疗站的数据库中,并与市区大医院进行信息共享,最终再利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式分析和推断数据,根据老年人的以往病史以及检测的生命体征分析推测病情,并及时实施救援。
参考文献:
[1]董康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科医生便携式智能诊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全科医学,2014,(28):3404.3406.
[2]赵静.基于物联网发展的智能化社区医疗服务研究[D].燕山大学,2013.
[3]宋应诺.基于医疗信息技术构建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探索[D].南方医科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