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2019-10-21张学林
张学林
摘 要:近年间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许多高职院校陆续跟风实施俱乐部制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全新的体育教学活动,经过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很适合高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生理成长特点,并深受高职生的青睐,激发了高职生对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高职体育的整体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1.关于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概述
本文所提及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实际就是以俱乐部形式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高职生学习体育的主体意识,换言之就是全面激发高职生对于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选择、自主操练以及自我评价。高职院校需要面向全体高职生开设种类多样的体育课程,优化课程设置。争取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在新生入学之初便开始实施,让其按照个人喜好、个人志趣自主选择体育专项,打破系别、班级、以及年级的建制限制,重新组合志趣相投的俱乐部班级,满足不同志趣、不同喜好、不同水平高职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强身健体、享受娱乐的教学目的。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能否完美的适用于高职院校,其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此教学模式的功能,能否全面提高高职生的身心素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其学习过程是否符合体育知识技能的规律,这是本文探讨此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
2.关于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探讨
2.1 教学指导思想
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其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个体为核心开展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素养与体育精神,并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掌握1到2个能够长期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促使高校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并迎合我国全民健身理念,让学生自主健康的进行学习。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为学生提供体育便利条件,以学生视角出发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迎合学生的喜好,以终身体育为教学方向积极开设如篮球、足球、排球、兵乓球、羽毛球、棒球等的竞技项目,以体操、瑜伽等的健身运动,通过体育项目的多元化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更深入的吸引学生自主锻炼兴趣,提升教学成效性。
2.2 教学组织形式
每学期开始前由校体育部牵头让每位体育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将要在新学期开设的课程,同时校体育部要确保每位教师所开设课程的不重复性,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新学期所开的课程制作成宣传视频放在校园网上,以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课程的选修;在学生选课时应打破学年、打破限时选修等限制,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随时进行进修,在选择后则为其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在学生达成目标后为其奖励学分;另外体育部应开放一些教师为学生提供私人锻炼场所,并配备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频以便学生随时可以进行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即使有些课程落下了也可以自行进行学习,追赶上教学进度继续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这种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
2.3 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不断凸显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其教学方法围绕着学生不断改进与完善。俱乐部教学更是凸显这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激励、启发、调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激发与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首位,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学有所收获、真实的提升自身的体育能力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4 考核方法
高职院校的体育考核方法应摒弃传统的评分机制,以学生自身发展、实际掌握与进步为评分标准,即使评分具有人性化又使其具有规范化,比如传统评分主要以学生完成考核项目的标准而定,而改革后的评分则是通过学生平时完成的教学目标与平时表现所获得的学分累计而确定其成绩;其学分的获得应多开通些渠道,如可通过完成教学任务获得、竞赛比赛中获得、完成课时获得等,另外应在体育部网络板块中及时布置各类体育项目任务让学生可以自由挑选任务进行完成获得学分,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为潜在目标促使学生通过获得的学分间接提升学生体育意识,使考核方法成为教学成效的辅助工具。
3.关于高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优点及建议
3.1 优点
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运用,不但提高了高职生体育专项技术的整体水平,又可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有利于他们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也有助于维持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后体育兴趣活动的统一性与连贯性。也无形中敦促高校适时增加资金投入,增设体育设施,让体育教师的体育专项特长教学获得充分发挥,提高教学信心,便于潜心钻研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继而促使高职生的体育专项运动技术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由传统迈向现代新型教学的转变,帮助高职生掌握一到两项终生受益的体育项目,甚至培养出国家体育人才,力求为国争光。
3.2 建议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认为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依托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对自身的价值,认识到体育也可以作为人与人相处的工具,认识到体育也可以成为一项事业去从事,认识到体育可以让自身身体更加健康、思想更加前卫时尚,深入体会体育的包罗万象,进而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对未来的憧憬。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应突出体育教学的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学生不但能够通过选修课接受知识的传播还可获得教师的一对一教学,同时还会有各类学生自行组织的项目、比赛、交流会等活动,体育部对其活动可以给与学分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通过俱乐部制体育教学不断能够收获体育知识还可通过各类活动等提升自身的素養,如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行为举止、精神思想等。高职院校在开展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时应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不要盲目开展、可以先搞试点再不断推广,使体育事业不断攀登高峰。
4.结语
综上,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充分调动了高职生对体育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对全民健身的推广实施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旭.体育教改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04):47-48.
[2]罗刚.体育教改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 (10):17-16.
[3]刘斌.体育教改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7(1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