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2019-10-21孔现新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运用施工技术

孔现新

摘 要: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构建绿色环保型社会的关键。采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方式,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材料损耗,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形成流水化施工方式。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施工理念,优化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控制,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朝向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运用

1 前言

随着绿色、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们国家将会获得很好的发展前景。就一位建筑施工工作者而言,必须要紧密关切国家有关建筑上的政策,改变自身理念,不断的促进新式装配式结构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使用,从而促进国内建筑产业发展。

2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征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特征主要有:①施工标准化。以标准层每层、每户为单元,根据结构特征和便于构件制作和安装的原则将结构拆分成不同种类的构件并绘制结构拆分图。相同类型的构件尽量将截面尺寸和配筋等统一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同时对钢筋都进行逐根的定位,并绘制构件图,这样便于标准化的生产、安装和质量控制。②现场施工简便。各预制构件可在工厂内产业化生产,运至施工现场直接安装施工,方便快捷,有利于节能环保。构件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注定了现场施工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施工变得更方便操作,使工人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施工要领和安裝方法。③环保节能。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现场基本取消湿作业,初装修均采用装配施工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模板除在梁柱交接的核心区使用外,基本不再使用,大大降低了木材的利用率。

3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的研究

3.1 构件的性能目标

装配式构件建筑建造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为了保障建筑的质量安全,在进行相应的生产阶段,对于所需要的构件性能同样也要有着高要求高标准。其中的最为主要的就是以下内容:①对于所使用的构件必须可以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着弹性工作的状态,其中也包括恶劣的气候,比如雨雪等状况;还有构件连接的位置不可以出现较大的裂缝,如果出现了超过规定的宽度,就是不合格的施工;与此同时,构件连接的位置还应该必须有着优秀的抗渗能力,构件在规定使用的年限之内不可以有任何渗漏现象的发生;②对于所使用的构件还应该可以承受地震所造成的影响,除了地震还应该有着可以承受住设防震级的地震影响,在相应的具有抗震要求的构件中,还应该必须可以有着弹性的工作状态,因此对于构件之间,中间所需要连接的浇筑部位绝对不可以有着严重裂缝损伤等问题的产生;③对于一些遭受地震以及一些非人为的抗拒损伤之外,构件应该有着可以有着进行修复的能力,对于那些局部损伤或者在遭受到地震之后的开裂部分都是需要可以进行相应的修复;④对于结构进行连接的一些部分,在遭受到连续性的破坏之后,比如火灾或者一些其它自然灾害时,还要有着抗连续的破坏倒塌能力。

3.2 构件的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构件的浇筑工作之前,对于混凝土构件所需要的模具还应该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以确保所采用的模具有着符合严格的设计要求,接下来就是需要对构件内部的一部分钢筋成品,这些成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最后才能进行相关的涂刷隔离剂的工作,然后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作业,在此环节还需要保障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必须呈现出均匀性;对于在浇筑环节中,需要对所需要的构件进行详细的观测,有任何形变状况的发生,都需要立即进行相应的补强处理;对于构件完工之后,还需要对构件的表面进行平整工作,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进行褪毛的工作,接下来就是用蒸汽来养护。

3.3 构件的运输环节

构件的运输环节也就是构件经过生产一直到使用,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相应的运输时,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运输设备,与此同时,还要对需要进行运输的构件进行相应的加工固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装卸过程;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有着必要的缓冲材料,在运输中对构件进行相应的保护工作,按照事先计划的路线进行运输,在运输的环节中还需要尽量的避免紧急刹车的情况出现。

3.4 构件的存放环节

构件的存放一般说来就是根据构件的不同特征,进行相应的竖向或者横向放置。对于楼板、顶面、墙柱类的构件,通常采取竖向的放置方法;对于一些梁构件来讲,在大对数情况下,采用横向放置的方法进行安放。在放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地面需要进行相关的压实工作,避免地面发生洼陷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构件不受到损伤。

4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

4.1 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说,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强度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关键。因此,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利用螺栓连接的形式加强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精密度。同时,在预制构件安装的过程中,下层板预留插筋,伸入到内墙板底预留螺栓孔中。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在螺栓孔中灌入相应的水泥砂浆灌浆料,并且再通过螺栓固定的形式将建筑工程的剪力墙与建筑工程各个结构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

4.2 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1)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形式。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对叠合板安装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安装的过程中,其距离作业层应当300mm处,并且应当对的叠合板安装的方向,进行全面的调整、定位等方面工作,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叠合板在安装中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差。

(2)在预制吊板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模块化吊装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吊装安装的紧密程度。

(3)在安装的过程中,在其底部影响设置相应的临时支架,其每个支架的距离大约为150cm,等到吊装施工结束以后,将其临时支架拆除,起到了稳定、固定的作用。

(4)若是进行双层结构安装的过程中,那么就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设置双层支架。在上一层叠合楼板结构安装施工结束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放置一段时间,其时间大约在2~5d左右,并且对其强度进行全面的检测,只有强度达到70%以上,才能将下一层支架进行全面的拆除工作,以此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

4.3 预制窗体施工技术

预制窗体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预制窗体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螺栓、吊耳的相似对窗体上预留的螺母进行有效的连接。同时,在连接的过程中,应当在窗体距离作业面300mm的位置对其窗体的构件进行全面连接。但是,在连接的过程中,应当对窗体的方向进行全面的调整,使窗体的螺栓很好的插入墙板的连接孔内,这样不仅有效的提升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也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得到全面的展现。

总之,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的缺陷,提高了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因此,政府和有关的部门要加强对装配式施工技术的研究,鼓励装配式住宅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孙俊.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

[2] 康顺年.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门窗,2016(8).

[3] 潘志达.模块化设计和预制装配式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20).

[4] 车红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0).

猜你喜欢

预制装配式建筑运用施工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与结构设计要点
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
刍议预制装配式建筑中BIM技术的应用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及相关问题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