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正好就是不够”想到
2019-10-21王振良
王振良
“正好就是不够”这是我当年插队落户时老队长的一句口头禅。当年“广积粮”的最高指示大概也是出此考虑,不能满足于吃饱穿暖,还得要有储备。“正好就是不够”成了我的座右铭。
每次上馆子总要多点几个菜,免得吃了正好不够,会引来亲朋好友们的不满。饭后总会问服务员要几个盒子打包回家,这样才觉得有面子。
每天家里烧饭淘米总要多抓一把,唯恐不够;买菜明明是2.5元一斤,菜贩一称秤,多-点3元吧,好就多一点吧。因此每天家里总要多出一点剩菜剩饭,舍不得倒掉留着第二天再吃。可长期吃剩菜剩饭,尤其是绿叶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因素。
家里来客,好酒好菜,不把客,人吃饱喝足决不罢休,否则自己会觉得心不诚。小舅子喜酒,每次来都非把他喝醉才高兴。几次去曾经插队落户的地方探访老乡们,享受“正好就是不够”的豪吃豪喝,还获得了“你一点不像上海人”的美称。
我有个妹夫恰恰与我相反,精打细算,精明持家。每天的晚餐饭菜烧得刚够吃完正好,一粒不剩一口不多。如果你觉得今天的菜够味,再多吃一口,甭想,锅底已朝天,明天吧。偶尔女儿女婿来看望父母吃个饭都得提前打招呼,也只是多了一个菜一个汤,只够吃饱吃好,正好一口不多,一粒不剩。真的很神奇。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关天上海人精明过日子、精细管理城市的文章,豁然开朗。其实妹夫家的“正好”生活印證了,上海人精明、精细的潜质。他可以精细到一只大闸蟹从上海吃到北京,还有一只腿还没吃完的程度。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市民的腰包鼓了,但上海人依然改变不了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座城市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上海人的精细潜质还表现在对城市的精细管理,小区可以做到绿化丛中无一张废纸、一枚烟蒂,楼梯走道看不到一丝痰迹,垃圾房里可以做到精细分类,几乎闻不到臭味。
细细想来,在某些方面,“正好就是不够”里确有小恶而为之的嫌疑。当年老队长的口头禅大概可以休矣,我的老观念、旧习惯可以休矣。
若子荐自《长宁时报》2019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