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观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2019-10-21莫青凤梁喜献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

莫青凤 梁喜献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人类活动与生产的基础,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因此,在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师需要了解生态文明观念,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与“人文性”等原则,才能更好地做到现代环境设计与生态文明的结合。本文将探究生态文明观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关键詞:生态文明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逐渐提升,对于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发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也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仅需要赏心悦目,还不能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近几年中,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愈发迅速,已经成为了独立的艺术形式,与人类生存空间如小区、道路等方面的设计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生态文明观含义及环境设计要求

(一)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是指人类在活动与社会发展中行程的动态思想意识,不会因为社会与经济的进步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转变,能够促进人类生产力以及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观,且与生态价值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内容中包含了生态科技观、生态价值观、生态经济观等,都是对自然的尊重,更加强调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环境艺术的建设也要保证生态环境的良好,降低设计中对环境的损毁[1]。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在生态文明观的基础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设计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属于应用型、综合性的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其内容应当包含两方面,即“景”与“情”,“情”体现了设计者的生活态度,是“景”的内涵,而“景”则包含了人员景观与自然景观,是“情”的具体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其基础是美术,建筑是载体,需要尽量维护人与自然的平衡,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设计人员需要将其当做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这一原则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所以,生态文明观与环境设计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环境设计是生态文明观的体现,而生态文明观则是环境设计的指导性原则[2]。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文明观的影响

(一)设计原则

在目前的发展中,生态文明观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现代环境设计受到生态文明观影响较大,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目前的社会风尚是“回归自然”,表明了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当设计人员进行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当将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融入到环境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如选材配置,选择更加绿色环保,安全的建筑材料,以免在建设中出现浪费或者污染环境的问题[3]。并且,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以自然规律为基础,尽量使用当地资源,减少主观改造,实现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不能过度开发,设计主要是让人们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师需要保证原有的环境样貌,小幅度施工改造;其二,则是降低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各种污染物、有害材料、气体等东西的产生,多使用绿色材料。

2.人文性原则

目前,人文性原则最受到人们的重视,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当降低工业化元素的使用频率,不能盲目追求奢华与时尚,而是发掘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人文性特点,与人文元素相结合,让艺术设计的内涵符合人们现代化审美需求,兼具“真善美”等艺术特色。并且,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增加更多的人性化特点,保证人们精神与物质的双向满足。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在简约明快的设计中,环境设计不仅需要降低资金成本的投入,更加需要注重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设计材料。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到现代环境设计之中,通过简约主义的设计风格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环境中为人们塑造的压迫感与沉重感,释放人们的身心,为人们提供全新的生活体验。可以将新型的建筑模式融入其中,设计师需要根据现代环境的艺术需求,以生态为基础建立模型,做好建筑地的现场考察工作,了解建筑地环境特点,规划建筑内部与环境,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加强新型无污染材料的应用,使用藤、竹等天然材料,确保室内环境良好,简化装修程序[4]。

同时,尽量避免繁琐复杂的室内设计,不仅会应用较多的装修涂料,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一些有毒气体的挥发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保证室内通光、舒适,为人们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

(三)合理规划环境设计空间

室外环境的艺术设计是景观中重要的设计形式,需要在现有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文明观。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大多数是喷漆图画,陈列摆设等,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量设计成本,环境搭配等问题。如在进行大型商场的室外环境规划,则大多数应当以树木雕像为主,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展现出生态文明观,体现景观的艺术价值,保证树木与雕像角度的适当性,从而整体协调规划布局,降低设计不必要景观。

(四)尊重自然动植物属性

环境设计中还需要尊重设计区域中的动植物栖息环境,以免在设计中大幅度改造环境,对动植物的栖息地造成破坏,实现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地形地貌、水体、土地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自然条件,若是大幅度改造破坏,不仅会影响生物链与微气候,严重还会涉及景观之外的生态环境区域。现代环境设计中主要是为了让人们亲近自然,并提供相应的场地,因此,应当整体维护强化山水布局,保护修复实地环境,完善城市的绿地环境,将城市绿地系统与成交护林系统相结合,保护利用现有植物资源,从而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可以适当增加人文景观的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协调自然环境。

(五)重视植被多样性的生态服务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应当重视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发展,注意土地自身的生态服务,从生态学角度而言,若是植被类别过于单一,追求人工过度绿化模式,就会导致生态系统降低了综合性服务功能。因此,在环境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重视植被的多样性,充分发挥不同种类植物的相互作用改善生态环境,还应当在多样性植被种类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种植,降低外地植物的购买数量,使用当地品种,不仅能够提升本地的经济发展,还能避免外地植物由于不适应本地环境生长困难,或者是导致入侵本土生物链等问题的出现,降低了资金成本的投入。

(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在现有的人为生活环境建造中,需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对其合理分配。设计师需要了解我国现有城市的有限土地资源,依据建筑场地、地形地貌等合理规划设计,避免由于不合理的设计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等情况。并且,较小土地进行规划时,应当充分发挥城市现有的植物、山、水等资源,建设成喷泉、水池、休息区、健身场等人类活动区域,不仅能够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合理进行规划设计,还能设计出较为独特的景观,为城市添加别致的景色,共同营造出具有魅力、温馨环保的生态生活环境。

总结

总之,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设计人员若是不能遵循生态文明观,保证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则将会被社会所抛弃。所以,设计过程中人们需要以生态文明观理念进行室内与室外的环境设计,以便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尊重动植物的自然属性,从而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定军.生态文明观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6):141-142.

[2] 戴珊珊.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6):287-289.

[3] 施昕怡,李淑敏,林婧.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分析——以长乐梅花古镇为例[J].艺术科技,2018,31(7):213,225.

[4] 隋瑞正.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戏剧,2016(8):67-69.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张弢作品
花影
小院系列之二
试论创新思维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