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下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

2019-10-21张丽芬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师德新时代建设

张丽芬

摘 要:新时代下,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无疑赋予了师德新的内涵,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掌握就是,教师知容:为人师表,形象得体;教师言情:教师之爱,博爱宽容;教师有意:意志坚定,刚柔并济;教师懂行:谈吐举止、言行一致。对此,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也有针对性地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加强:创新认知;重视情感,增强意志;落实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师德,营造和谐。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师风;师德;建设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是学生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期。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一所中学视察工作、慰问师生时说到:“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是的,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就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就必须有开拓创新的思想;要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就必须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个人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教师是道德的楷模,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学生。在三观还处在形成期的中小学,有非常重要的映射作用和导向作用。

一、师德的新时代内涵

何为师德?简而言之,就是为师之德,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其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在本职岗位上自觉的行为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2]。在不同的时代,师德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因为师德是与时俱进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提出新时代的教师要求,从而凸显了新时代的师德,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赋予师德新的时代内涵,只有这样,为人师表,方能指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一)教师知容:为人师表,形象得体

师容,是一种精神的表征。师容,是给学生的第一面,要让学生尊重和信任教师,必须形象得体。

作为教师,其形象得体,干净整洁,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可能有些教师认为,上课把课讲好就可以,衣服穿得邋遢点也没关系。其实不然,“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作为学生尊敬的对象,穿着得体、端正大方能让学生为之钦佩,衣着得体更能让学生亲近,继而更信任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假如课堂上学生整整齐齐坐着,教师衣着打扮如若不得体,则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古往今来,社会上素有“见其衣识其内”的观念,说得通俗点,就是“以貌取人”,为人师表,师容师德更应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得体与否,既表示着学校管理得是否严格,也体现着自身的修养,同时展现了教师是否尊重着学生。有了得体的仪表形象,学生才能更专心、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传授。那么教师应如何形象得体呢?首先,要干净,衣着整洁、身上无异味、无异物、头发整齐;其次,要行为端正,不宜在学生面前嬉闹。教师不同于学生,学生可以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追潮流、自由搭配,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师,为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形象上不能随意自由。

(二)教师言情:教师之爱,博爱宽容

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何“光辉”,无疑是自带光环,自带“爱”的光环。

师爱,是一种包容的博爱。教师非母亲,亦似母亲,对于广大学生并无血缘关系,为的是一份对责任的执着,倾心教导。师爱应为博爱,是身为教师的基本条件,能让教师充满能量去坚守这一神圣的岗位。

学生之间,成绩参差不齐。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容易为之珍爱;对于成绩不佳、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教师也应该惜爱,一视同仁。尤其对于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其父母也多数奔波于生活,如果此时学生受到挫败和打击,容易放弃自己。作为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拉拉平常,借此走进学生心中,以博爱的心态关注各位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则容易发现学生的变化。冰心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教师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职业,因为它的对象是育人,工厂生产出次品扔掉即可,但是人则不同,到了社会上,坏人会破坏社会。唯有教师怀有博爱,真心平等关怀每一位学生,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让社会便变得更容易些。

师爱需要坚持,特别对于中小学生,其顽皮程度不可一日而语。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一味从教师角度强调如何改正,效果是甚乎其微的,若怀着博爱之心,以学生角度去劝导,动之以情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有些学生很信任教师,而有些学生很厌烦教师呢?正是因为信任教师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师爱,而厌烦的学生没感受到师爱,甚至会觉得教师“偏心”,根本不关心自己。一般感受到师爱的学生,都是教师眼中的乖学生,他们不调皮不捣蛋、学习成绩好,教师省心自然很容易就传递了师爱;而顽皮不听教导的学生,教师亦为常人,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不耐烦的小情绪,对这类学生没有办法,只有怀有博爱,教师才能不厌其烦去劝导学生,使之慢慢改正。

(三)教师有意:意志坚定,刚柔并济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3]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意味着教师有着坚强的道德意志,并且能此道德意志,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教师都知道,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行为规范,约束着道德行为,可是实际中的各种道德缺失,还是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就是缺少道德意志,道德意志不夠坚定导致。教师拥有足够坚定的意志,才能抵受诱惑,才能不足以忘却本身的道德行为规范。有一定的道德约束,才能在处理教学问题上游刃有余。

(四)教师懂行:谈吐举止、言行一致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师德的关键。课堂教学水平,除了教师知识层面外,还有赖于教师自身的素养修为,特别是言谈举止。随着与学生交往的深入,师言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一大指标。教师在学校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无可否认,教师的师容师貌,在教育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因素。而教师的言行举止,更是举足轻重。要想学生言而有信,教师自己本身就要做到言出必行,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对于中小学生,模仿力和受影响力特别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教师在课堂上语言上切勿发表社会不公等等负面情绪,这样不但会影响学生情绪,甚至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对公平的不满看法。教师言论代表着学校形象,身为人民教师,理应热爱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心存希望,有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有着端正、耿直、明主的态度、有着无私奉献自己的知识的思想行动,言出必行的言行举止,这样,所教育出来的学生,才会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二、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知:创新认知

社会日益发展,资讯日益更新,知识日新月异。创新认知,创新道德认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让教师们把师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等等,创新形式,用演小品、诗歌朗诵、讲故事等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借助微信、微博、网站等媒体,推广,更贴近教师们的生活,更以让教师们接受,亦或是,组织教师从《师德规范细则》的内容出发,组织相关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工作体会,加深对师德规范细则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是一直引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事例,亦或是照本宣科、不创新,这么乏味的教学水平,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跟不上社会的节奏教学,教师们无法赢在课堂。例如时下流行的微信、大数据等事例,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兴趣学习,还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时,通过电脑、数码产品等教学设备提升教学环境,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敬佩教师的才能。

(二)情:重视情感

教育是一门“仁爱教育”的事业,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力求用高尚的、健康的情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最简单,也最质朴的就是拥有爱心,坚持传播爱心,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走得更高、更远、更好。只有坚持爱,坚持对爱的执着,坚持以爱感化学生、感染学生,才能聚少成塔,才能具备宽广的胸怀,以及不求回报的情怀,才能形成一股情感的厉害,温暖学生。教师能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学优生、关心中等生、关爱学困生,奉献自己的爱心,用爱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用爱心帮助学生建立自尊,用爱心启迪学生的心灵,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坚持用情感和爱教育学生,这是教师师德建设最有效、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也是最好、最让人信服的方式。

(三)行:落实行动

师德教育要落到实处,落实到教师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抓细抓实,以学校的校本的、本土的培训为阵地,不仅要经常性地开展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还要经常组织教师读书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们汲取古今中外的典籍;开展专题活动,不空谈、不搞形式主义的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爱与责任”“师爱进万家”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亦或是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师德学习座谈会,从而挖掘师德的典范和榜样,大力宣传优秀德育教师的事迹和品质。

在教师队伍中,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绩效工资、职称评选中,用考核来引导教师们朝着正确、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师德,营造和谐。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新生一代,是实现中国梦、民族梦的关键,只有把师德建设好,才能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重要讲话(2016年9月9日)[N].新华每日电讯,2016-09-10.

[2] 蒋善琪.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1):5-7.

[3] 荆其诚,林实贤.心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师德新时代建设
致良知与师德
寒露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