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辅导员提升高职新生人际交往适应性的对策
2019-10-21武晓会
武晓会
摘 要:人际交往问题是高职新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人际交往环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本文从辅导员角度和学生角度分析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人际交往;适应性;对策
人际交往适应性强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学校集体中,增强自身归属感,也是将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作为与学生来往密切的一线辅导员有必要采取对策帮助大学生提升人际交往适应性。
一、从辅导员角度来说
(一)培育温暖、健康、和谐的班风
温暖、健康、和谐的家庭会使人生活愉快,心情舒畅,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因此,辅导员应努力培育优良班风,建立团结、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使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生活上相互帮助。宿舍内部矛盾是人际关系矛盾中比较突出和集中的一方面。宿舍成员之间作息习惯、生活规律、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再加上沟通技巧的缺乏,容易产生矛盾,影响人际和谐。辅导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做好思想工作,改变学生不良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重建良好人际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快乐班会的形式进行交往团体训练,在活动中进行互动,建立团体共同的目标,达成共识,相互启发,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行为。通过交往团体心理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二)处理好寝室矛盾
寝室就是学生在外的另一个家,室友就是兄弟姐妹。首先,室友的爱与支持会带来稳定的安全感与信心;其次,室友之间要多多交流,相互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最后,要及时减少寝室的紧张气氛,对于寝室小团体的出现要及时消除,出现矛盾也要大家一起解除。只有温馨的寝室环境才能让我们大学生做好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问题。
生活习惯的矛盾、作息规律的不同、打电话问题、用电问题、学习习惯不同、人格特征不同、价值观不同的几个人生活在一起,需要不断的协调、沟通、交流解决不协调的地方。使用正确的人际沟通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人际交往和谐。
(三)照顾个性,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际交往特点完全不同,对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和外向型性格的学生要采用不同教育形式。抑郁质、粘液质类型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鼓励为主,增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容易冲动,学会控制情绪,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适应性。辅导员要及时发现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猜疑心理、嫉妒心理、害羞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理。
(四)帮助学生个体健全交往人格
高职生人格的培养与塑造离不开辅导员的影响与指引。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个案辅导、榜样示范、讲座、故事、演讲等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会用同理心、换位思考等方式,学会妥善管理自我情绪,帮助学生用合理的信念看待问题。
(五)做好辅导员与学生高品质沟通
阻碍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原因有来自学生方面的和来自辅导员方面的。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消极社会心理的迁移、对权力拥有者的排斥和恐惧、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残余、对学生工作者的偏见、不知如何沟通、不善表达、个性缺陷、心理误区等;来自辅导员方面的原因有:消极情绪与态度、自身不成熟或不良人格特征、缺乏相应的能力、技巧、角色定位不当、心理误区、认知偏差等。
沟通的基本问题是心态,沟通的基本原理是关心,沟通的基本要求是主动。好的教育始于好的关系,好的关系始于信任、接纳,关系是沟通的基础,辅导员和学生需建立好的关系。辅导员实现与学生高品质沟通,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快地克服新环境中的人际交往不适应性。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六)关注易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
人际关系失调容易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易发生心理危机。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容易发生心理危机,预防学生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情况的发生,需要辅导员防患于未然。
二、从学生角度来说
进入大学后,同学们要着手建立和培养新的人际关系。来到新的环境面临新的同学、新的教师、新的室友,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高职新生怎样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增强人际吸引能力
人际吸引有七条基本规律:接近吸引律、互惠吸引律、喜欢回馈吸引律、需求互补吸引律、诱发吸引律、能力吸引律、个性品质吸引律。善于运用人际吸引规律。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真诚尊重、顺畅沟通、关怀体谅。克服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自卑、怯懦、猜忌、逆反、排他、做戏、贪财、冷漠等。
(二)增强交往能力
掌握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增强团队凝聚力。在生活中运用合适的方法,拓宽思路、群策群力,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构建和谐寝室;多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尊重室友的隐私;与舍友作息时间协调一致;不搞“小团体”;心胸宽广,对舍友多加理解和包容;发自内心的赞美舍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懂得运用距离效应;当时室友有困难时,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当自己有困难时主动请求帮忙;注意交谈方式;把宿舍当成自己的家,做好该做的事情。
(三)增强心理素质
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学会自我肯定的技巧,自信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矛盾,人际交往中难免会有矛盾、误解、冲突,处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结”,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矛盾和误解,学会积极面对,学会化解矛盾的方法。面对窘迫的局面不失自尊,保持理智。
(四)接纳自我、接纳他人
学会自我探索、自我肯定,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心理品质,以良好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乐观向上、接纳他人和自我。
(五)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换位思考、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和处理问题[1]。同理心是人际交往过程重要的一项技能。
大学生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和沟通。有效的人际交往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团队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也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保障。大学生人际交往适应性的提升,更需在生活中去实践,在活动中提升,不断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