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作品分析

2019-10-21白斌周爽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黄河

白斌 周爽

【摘要】本文选自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进行写作,协奏曲《黄河》不论在任何时期在国内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作品分析、演奏技巧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在本文的探究中融入了我个人的视角和想象思维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黄河》;《保卫黄河》;作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作者简介

冼星海,1930年生于澳门,为了在音乐上有一定的发展,他决定出国深造,经过不懈的努力,1934年考入巴黎国立音系戏剧院。为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紧跟时代的潮流,1935年回国,其后积极参加抗日英雄救亡等一系列运动,并组织一系列帮助运动的立志活动。1938年冬他接受延安鲁艺的邀清,到“鲁艺”音乐系任教。他的创作可为两类,一类是富于號召性的雄伟、斗志昂扬的进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等此类作品,他很善于运用富有汹涌澎湃、斗志昂扬和充满宽广韵律色彩的旋律,来表现当时中国人民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抗战到底的爱国情怀;另一类是抒情,柔美相结合的和战斗性相融合的歌曲,

二、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完成于1939年3月。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创作对象,在黄河宏伟的气魄中展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殊死相拼的顽强斗争,歌颂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坚强力量,展现出一幅硝烟弥漫、不屈不挠的战争画面。

首演于1970的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创作的抗战主题作品,是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以《黄河大合唱》为创作基础,带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效果。具有强烈的中国风格,与西方同类作品相比较,更具有研究价值。因此,对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钢琴协奏曲的认识,还能更好地诠释此作品。

三、作品分析

西方钢琴音乐与中国的音乐结构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意味着中国钢琴改编作品不得不面对重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曲家们挖掘出了结构整合、音色模仿、节奏重现等手法,创造了既符合钢琴特性又具有民族化特性的音乐语言,从而表现出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在曲式上没有用西洋的曲式结构。《保卫黄河》是最具有作曲技法、演奏技法、表现手法的这段内容是风起云涌的人民战争,为了表现人民由弱到强不断发展的过程,直到取得胜利。因此采用了变奏的形式,将一个单一的主调加以变换,突出人民全力以赴斗争的主题。

该曲为并列单二部曲式引子:前奏10小节分为2个乐句。第一个乐句8小节,第二个乐句2小节,起止小节数 1—20,调性为C大调A小调。终止I级-II级-V级。

乐段:A部:2句a为22小节b9小节,A段反复3次,起止小节数20-133,调性为A大调,终止 II级-V级-I级。

变奏A1 a22小节b9小节 尾奏7 起止小节数134-176 调式D大调终止Ⅳ级-Ⅲ级。

变奏A2 问答式乐段:引子16 乐段2句a12小节b8小节起止小节数177-212 调式降B大调C大调F大调 终止II级-V级。

在和声运用上强化了民族性特点。中西结合融合的非常巧妙,旋律大多运用五声性调式,主要以功能性和声为主,五声性调式和声为辅的和声手法。从和弦结构上看,作品以三度叠置和弦为主,五声性结构的和弦为辅,作品除了在遵循传统和声逻辑的基础上运用了一些自由的和声进行。从转调的手法上看,仍然是采用了传统和声中常用的转调手法。同时,创作组还运用了些同主音调式交替的和声手法,来强化色彩。从终止式上看,该部作品主要是D一T。但是为了与五声性调式相融合,除了使用三度叠置的和弦外,还常常会使用些五声性结构的和弦,与功能和声融合在一起。

四、创作理念及其风格

(一)创作理念

第四乐章主题旋律中融了《东方红》的音乐材料,《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象征着领袖发出的战斗号令,钢琴的华彩部分直接进入《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乐器分别配合钢琴演绎高涨的气势,似奔腾咆哮的黄河。这段充满斗志的进行曲,刻画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随着音乐推进,展开了一幅壮烈的抗战画面。音乐基调不断更替,《东方红》旋律的出现使整首曲子到达最高潮,乐曲以歌颂毛主席伟大思想为核心。巧妙地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融合在一起,对中国反法西斯斗争给予了世界性肯定。

(二)作品风格

经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等人改编才有了现今的《黄河》协奏曲。以器乐形式展现出来,继承并发展民间音乐和其他曲调。钢琴本身音域宽广,有着丰富的音色变化,几乎能胜任任何音乐形式的改编,因此常常用改编的形式,保持了歌曲或器乐曲的完整性创作。改编是中西方钢琴音乐创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不及西方音乐作品的规模宏大,但通过中国作曲家几代人的努力,我国民族音乐创作有了很多进步并推动中国钢琴事业走向了另一个高度,中国音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鲜明时代风格的钢琴作品。我国作品在风格上与西方的传统音乐都有很大的分别。

五、演奏分析

引子部分,起初钢琴为双手八度同时进行演奏,保持手腕的放松,速度由慢渐快,第一引子部分以渐慢告终。此后,其为八度双手交替进行,虽强有力,但手腕不能过于紧张,仍要放松,逐渐加强,以急板结束钢琴部分的引子。此段,其节奏型为八分音符,以及快速的16分音符。第四乐章是充满力量的乐章,演奏时声音的音色要富有弹性,合理地采用踏板可以使声音延长,从而使音符相连。整体音乐主题是由钢琴演奏展现出来的,在弹奏右手“风在吼,马在叫”的旋律主题时,要将本身节奏展现出来。主题在乐队的衬托下重现,根据此起彼伏的乐队和弦变化,只需简单陈述主题。钢琴跳音触键可使用手指跳音,更为轻巧且富有弹性。但在这一段的后四小节,演奏应改为手腕跳音。演奏时,大臂和手腕都要放松,由节奏的惯性中带出来。演奏时不可太重,让和弦在空中停留,巧妙地通过三连音把力量推向它。钢琴应私下进行慢练,不容丢音,用节拍器进行适当的练习,以达到合奏时的效果。32分音符与64分音符应充分利用手腕的滑动性,手指放松,运用手腕带动演奏,既灵巧速度快,而且还不会感觉到十分吃力。演奏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音色的变化,声音高低,手指下键力度要控制好。由于我国的钢琴协奏曲较少在难度方面偏于专业,所以对演奏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在练习过程一定要慢慢练习。此时又出现高难度的琶音,对钢琴是一个挑战,在演奏此段时要把和弦强有力地弹出来,并赋予感情,最终以快速告终。

六、情感分析

时间可以等待流星陨落,但《黄河》像民族的太阳,经过岁月的洗礼,至今仍为听众们所喜爱传唱,它身临其境地描述了抗日时期中国同胞奋勇杀敌的民族热血。黄河奔流千百年间,在风吹雨打下用母亲般的爱滋养了中华大地上的儿女,那是对入侵者的抗议,那是对儿女的激励,那是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喝彩,那是对千千万个优秀中华儿女的赞扬。钢琴与乐队造就的音响效果气势磅礴,象征着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滔滔怒吼,代表了中华人民抗争到底的不屈精神。以黄河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展现出中华儿女对黄河的真挚情感。作品充分描绘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状态、丰富情感等刻画得淋漓尽致。铜管流淌出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的肯定。

《保卫黄河》表现了浓厚的爱国热情,正是在这一乐章中,突出了伟大领袖毛主和亿万劳动人民的音乐形象,歌颂我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钢琴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带着情感去演奏,人是有情感的。同时钢琴的声音也是有情感的,音乐的情感是通过演奏者较好的演奏技术,优美的表现手段、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演奏者当时的心情表达。

作者简介:白斌,男,蒙族,硕士研究生导师,预科、研究生、博士就读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和南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周爽(1994-),女,汉族,齐齐哈尔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器乐演奏与教学研究专业。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社科联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QSX2016-22YB)。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黄河
这一日,黄河是我一个人的
黄河颂
黄河
论述《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及情感的处理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歌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