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维吾尔文学中鲁迅研究一瞥

2019-10-21阿曼古丽·衣明拜合提亚尔·阿布杜喀迪尔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鲁迅研究状况

阿曼古丽·衣明 拜合提亚尔·阿布杜喀迪尔

【摘要】各民族文学、各国文学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弥补,使世界文学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从而文学关系研究范围也相应扩大。我国文学是由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汉族文学和维吾尔文学都是我国文学的重要部分。本文系统地讲述我国鲁迅研究,尤其是我国维吾尔文学中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研究状况。

【关键词】维吾尔文学;鲁迅研究;状况

【中图分类号】J21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性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并使得文学交流具有相当广阔的空间。在这种便利的条件下,我国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进行了亲密而广泛的接触,相互吸收各民族的文学优点。鲁迅作品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文学中广为流传,在我国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巩固友好、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繁荣事业中,鲁迅作品起到维系各民族人民心灵的纽带作用。

鲁迅研究作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把有关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总称为“鲁迅研究”,“鲁迅研究”的课题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鲁迅的生平、艰苦条件下的创作及其创作风格;(2)鲁迅的每一个题材、每一个作品的内容及其在艺术性方面呈现出的特点;(3)鲁迅研究学的发展及深入历程;(4)研究鲁迅过程中所总结出的新经验和提出的新观点;(5)鲁迅研究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学术意义;(6)世界各民族关于鲁迅的研究和给予鲁迅的评价;(7)鲁迅对国内外的影响和鲁迅研究学的产生、发展。

钱钟书、王富仁、李振坤、汪晖、钱理群、张梦阳、乐黛云、高旭东、李春林、姜振昌、徐鹏绪等学者们是鲁迅研究的开头人和基础人。在国内,鲁迅研究是从1970年开始的。1970年开始各家学者除了从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外,更从文化学、心理学、艺术学、语言学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挖掘,对鲁迅的创作心理、个性心理、人格意识展开了探讨。

王富仁是我国鲁迅研究中影响最大的学者,他寫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和《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打破鲁迅研究视野偏于狭窄的格局,开拓领域,写出了第一部专著,引起研究界对研究鲁迅文学的注意。鲁迅研究方面最为系统全面的是1982年彭定安写的《鲁迅评传》,根据文学理论与历史资料,该书系统地分析和评价鲁迅作品,不仅整理了当时的鲁迅学研究的资料,也为鲁迅作品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杂文艺术论》(王献永,1986)从艺术学的角度对鲁迅杂文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真实反映鲁迅杂文的教育作用。此外,王乾坤的《鲁迅的生命哲学》、张梦阳的《中国鲁迅学通史》(2002)、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和《活着的鲁迅》(2013)等专著向鲁迅作品研究尤其是对鲁迅杂文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至今都是掷地有声的专著。

在我国,鲁迅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研究是从1990年开始的,丁子人的《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鲁迅研究月刊 1997.12)、崔银河的《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徐文海《以鲁迅为文学向导的科尔沁作家之一:满族作家江浩个案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木哈塔尔·木巴热克的《鲁迅与唐加勒克(哈)的文学先驱意义之比较》(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4月)、娄双《张承志(回)、鲁迅小说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学报硕士论文2013.6)、丁颖,邵洋洋的《鲁迅传统与藏族作家阿来的创作》(黄山学院学报2009.12)、姑丽娜尔·吾甫力的《鲁迅与20世纪维吾尔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中国民族报汉文2010.2.5)和《鲁迅作品在维吾尔族中的译介及传播过程》(新疆大学学报2013.4)、本文作者阿曼古丽·衣明的《在维吾尔文学中鲁迅作品的传播与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4.6)等20多篇相关论文发表。这些论文从文学关系角度进行研究,对鲁迅跟一部分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风格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展开了探讨。

下面专门讲述本论文的重点,即我国维吾尔文学中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状况。

1940年初,在维吾尔族读者托乎提·巴克等翻译家们的翻译和推荐下接触鲁迅作品,在阅读鲁迅作品的同时产生了对鲁迅作品的讨论。从1990年开始我国维吾尔文学中就产生了关于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的研究。鲁迅作品的维吾尔语译者托乎提·巴克推荐性的著作《鲁迅与翻译》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喀什师范学院前任教师阿不力米提·司马义在1991年发表的《中国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一书中分析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祝福》《阿Q正传》《秋叶》《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自嘲》等十四篇故事、散文、杂文、诗歌,讨论了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内容。这本书为更多的研究者深入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开辟了新的道路,为鲁迅研究提供了资料基础。

阿斯木江·尼扎木木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四期上刊登了《鲁迅对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显著贡献》一文,系统地指出鲁迅对外国文学的翻译活动。从本论文看出鲁迅的前半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和组织翻译工作,鲁迅的翻译活动贡献显著。这篇论文是了解鲁迅翻译活动十分有用的材料。

木尼热·吾布力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三期发表了一篇名为《阿Q正传和唐吉可德的形象的比较分析》的论文。在文中他将阿Q和堂吉诃德做了形象对比,并提出这两个形象的相似性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鲁迅和塞万提斯的生活经历、世界观、创作风格相近,才会使得两个形象如此相似的观点。

阿布都许库尔·毛莱克在新疆大学学报1996年第三期上发表的《果戈里和鲁迅的<狂人日记>分析》一文中,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视角分析俄国古典作家果戈里和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并提出了果戈里的作品对鲁迅的创作产生的影响。这一结论为鲁迅的创作曾受到果戈里的影响这一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铁来提·易卜拉欣(铁来克)刊登在《天山杂志》2000年第三期和《喀什日报》2007年第三期的两篇文章《执着与鲁迅之人》《鲁迅的维吾尔传人》中,详细介绍了托乎提·巴克翻译鲁迅作品的推动力和过程。

艾克拜·卡迪尔在新疆社会科学研究报2001年第三期《鲁迅<狂人日记>和买买提依明·吾守尔<狂人>比较研究》一文中,以两篇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线索基础上,通过比较文学平行研究角度谈论两部作品的写作形式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马米拜提·图尔迪发表在《新疆文化》2002年第四期上的《鲁迅和艾提玛托夫》一文中,将鲁迅和艾提玛托夫在写作风格和生活经历、生平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宽泛的比较。

亚森江·芒苏尔在和田师范高级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二期上《有关封建社会和鲁迅的小说<祝福>》一文中,介绍鲁迅小说《祝福》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和形象学视角分析作品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形象,深入探讨作品高超的艺术特色。

阿卜拉江·托乎提在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关于20世纪鲁迅研究的概述》一文中指出鲁迅的研究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介绍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国文学界对鲁迅的了解、研究情况。

卡吾斯力汗·卡米江在《有关文学研究思想》2004年1月出版)著作里《关于鲁迅研究》一文中谈论鲁迅研究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哈力旦·白克力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鲁迅小说中的悲剧性》一文中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阐述了鲁迅小说的悲剧性特点以及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点。

阿不都热希提·阿布都外力在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鲁迅作品的两种眼部描写》一文中探讨鲁迅的主要寫作描写特点,指出鲁迅注重写作技巧。

买合买提·图尔逊萨迪克在新疆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鲁迅作品读后感》一文中指出鲁迅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世界性作家一样伟大,并提出鲁迅作品不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的艺术形式,还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探讨了鲁迅的思想转变过程。

古丽娜尔·吾布力在《鲁迅与20世纪维吾尔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中国民族报2010年2月5日)一文中系统地分析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认识鲁迅的过程,并强调要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重新认识鲁迅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阿曼古丽·衣明的《在维吾尔文学中鲁迅作品的传播与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6月)中从比较文学传播学和影像研究视角分析鲁迅作品在维吾尔文学的传播和影响。

另外,汉族学者的鲁迅作品与维吾尔族作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1990年开始陆续翻译维吾尔文,为多个角度研究鲁迅创作打下了基础。比如李金坤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锻炼>和<阿Q正传>对比分析》一文从比较文学视角对《锻炼》与《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进行了对比。

在我国,鲁迅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研究是从1990年开始的,在维吾尔文学中有关鲁迅研究的两本著作,一篇博士论文和20多篇相关论文为进一步扩展我国鲁迅研究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总之,鲁迅是不仅中国文学中的重要人物,而且是世界文学中代表性的中国作家。鲁迅在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学关系和中外文学关系中发挥着桥梁作用。鲁迅作品在我国维吾尔文学中广为流传,在我国汉族人民与维吾尔人民巩固友好、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繁荣事业中,鲁迅起到了维系两个民族人民心灵的纽带作用。我们要以鲁迅为切入点,分析鲁迅对维吾尔文学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倡正能量,宣扬社会正气,为我国文学更进一步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8).

[2]王向远.翻译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3]王友贵.翻译家鲁迅[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袁荻涌.国外鲁迅研究一瞥[J].宜春师专学报1996(6).

[6]姑丽娜尔·吾甫力.鲁迅与20世纪维吾尔族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2).

[7]黎保荣.主持人语:发生学视野下的鲁迅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5).

[8]阿曼古丽·衣明.在维吾尔文学中鲁迅作品的传播与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4.

作者简介:阿曼古丽·衣明,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人,文学博士,西北民族大学副教授(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研究;拜合提亚尔·阿卜杜喀迪尔(1994-),男,维吾尔新疆伊宁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维吾尔现当代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专项课题“鲁迅杂文对维吾尔杂文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批准号:31920150137)的阶段性成果和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维吾尔语言文学研究”(批准号:3192017013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鲁迅研究状况
浅论王富仁的鲁迅研究特征
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
鲁迅研究中的歧路
竟然有这样的学术著作
安全感,你有吗?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
鲁迅研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