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态环境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2019-10-21钱忠华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

钱忠华

摘    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园林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凸显。科学系统的分析、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融入原生态环境应用效果,这将是今后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园林景观;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原生态环境是指一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和环境和谐共生的一种状态,不仅包括了各种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而且还蕴含了丰富多彩的地域、人文生态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就不可避免的要改变自然,创造出的新环境,人们为了获取更有利的生活环境、有利的生存资源,就不可避免地要与自然环境发生关联。本文从原生态环境的利用现状入手来论证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2  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利用现状

景观设计就是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整合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工要素,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设计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就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中,通过艺术以及工程技术方式对其地形、植物、建筑物等进行创造的的过程。原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以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以及休闲场地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环境。

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园林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一些工程过程中缺乏对原生态环境利用的重视,导致人居环境的恶化,生活资源的浪费等等,这对于园林工程的发展以及环保工作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大致表现如下:

(1)缺乏科学的中长期规划和生态保护意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索取,导致生态环境中山体、水系以及自然植被等受到影响与破坏,甚至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古人云“斧斤以时入山林”,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要有度,切不可行涸泽而渔之道。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以及施工作业中缺乏对原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盲目的进行景观再造,类似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直接导致程成本造价的提高,各项资源、资金以及人工出现过度投资以及浪费的问题。

(2)缺乏对地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的重视。在建设过程中生搬硬套,导致园林景观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不能体现各个地方区域的特色。“推陈出新”的模式导致地域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缺失、湮灭。近年来的古村落保护工作正在努力积极地纠正这一现象。

(3)过度的商业化的开发。近代来旅游开发建设进入白热化,旅游开发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发展旅游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当地的精神面貌,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同时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人群的集聚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破坏了赖以生存自然环境。过度的旅游开发与旅游环境的不协调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对原生态环境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确保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的有效融合,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实施手段:基于不同地域特征对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通过原生态环境利用体现生态价值。

2.1  基于不同地域特征对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

为确保原生态环境在景观设计中更好地被利用,设计人员应根据地方状况,对不同地区历史因素、地貌因素、气候因素及文化特征充分了解,以原生态自然环境为基础,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系统。将自然景观、地方资源及人文环境综合起来,在系统规划中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设计工作中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环境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了解不同地域的综合自然景观状况以及实际特征,合理设计,避免盲目套用设计理念,避免以不合理、不科学的移植等方式实现所谓的“提升景观效果”。例如在北方城市环境建设中,为了能够将园林景观效果提升,借用热带树种特有的的挺拔伟岸的气势,加强热带树种的种植,因气候环境及地质环境的差异,往往导致植被长势不好,景观效果自然适得其反。盲目地引入外来品种,还有可能对本土植物的生长非常不利,甚至还会产生病虫害等情况。

2.2  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的发展需要的发展,这一概念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系统性原则,它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本质上是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更新再生能力的设计,包括减少对原生的自然系统干扰和破坏,恢复已被破坏的景观的自然再生能力。在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秉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现有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完善乡土生物多样性系统的建立,节约能源、利用乡土材料,营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杜绝“先污染、再治理”、“先破坏、再治理”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地方生态环境约束能力。

2.3  通过原生态环境利用体现生态价值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的过程,也是对区域环境的认同、协调与适应过程。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对各方面因素展开分析,将自然生态环境、社会资源、美学、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起来,为人们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处理,避免物力、财力及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活动需求。

3  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凸显生态功能

所谓原生态环境景观必然要突出其生态功能,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融入自然生态要素,最终能够实现景观整体的生态和谐,注重复合群落结构的植物造景,要创造出小气候环境,同时治理已经遭到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环境,恢复已被破坏的景观的自然再生能力。

3.2  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与环境景观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较复杂的环境景观意味着较多的地形变化、不同类型的水体、以及多层次变化丰富的植被。不同的场地,不同的区域特性,也就需要不同的植物群落配置,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生态链,生态链的平衡是多种生物和谐共存,良性循环发展的结果。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们应该充分尊重、爱护这个系统。生态系統的平衡发展,不但人类中从收益,也能降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的成本。因此,生物种群多样性也是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3.3  原生态环境设计的经济性

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需要坚持经济性原则,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要充分利用土地、能源、生物资源、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利用率。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自然过程中的景观设计,达到改善人居环境,如雨水回收净化、太阳能供电、设计降噪林等,这些技术在现阶段应用中技术成熟、范围广泛。利用废弃场地和原材料来满足新功能,也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以通过艺术的手合理地利用废弃的资源往往可以起到令人称奇的效果。

3.4  以人为本,融入人性化因素

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生态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除了满足生态功能以及审美理念外,还应保证在规划设计中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环境景观设计中提炼人文寓意,并和当地的文化以及民俗进行结合,让当地的文化内涵在环境景观当中有所体现。

4  结束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出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和价值诉求,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保护资源、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坚持原生态发展是环境景观建设中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 范小舰.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J].中外建筑,2011(5):64~65.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
浅谈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的控制
景观营造中的光与影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