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广场设计的关系
2019-10-21耿士奇佟健
耿士奇 佟健
摘 要: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是城市历史背景、文化环境的体现,因此文化差异较大的东西方国家,在广场设计上也具有较大差距。本文详细介绍了西方文化环境下的广场发展变迁与特色,以及东方国家在其文化背景下所建造的广场类型,再从地理位置、文化环境、时代背景三个方向分析东西方国家的差异所在,以及这点差异对广场设计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广场;东西方;文化差异
1 前言
广场作为公共空间,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拿破仑曾经这样以“客厅”来形容广场在一个城市中的地位。广场在世界各地都是常见的,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也使得广场的设计与建筑风格更加多样、更具特色,各个城市的广场设计风格一般是根据当地的环境、居民需求、技术条件等因素形成的,而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这些方面都具有较大文化差异,本文旨在探讨这种差异作用于广场的设计上有何表现。
2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广场
广场这一公共建筑最早于歐洲出现,其是城市公共区域的核心建筑之一,而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广场也伴随城市经历着从古至今的变迁,因此,西方国家各个时代的文化特色等均在当时的广场设计上有所体现。
相比于东方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西方国家更看重宗教信仰。阿索斯广场即是希腊化时期作为宗教中心的广场建筑,其平面呈梯形,在梯形较宽的一侧建有神庙,供宗教活动所用。广场的发展速度在古罗马时代爆发,其类型不再局限于宗教活动中心,广场的功能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掘,各类广场逐渐涌现出来,其中还包括具有政治色彩以及纪念意义的广场。发展至中世纪,作为城市众多建筑中的公共区域,广场功能性和空间设计被深入发掘,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得以体现。至巴洛克时期,广场的建筑模式发生转变,摒弃传统的依存于建筑而建立的模式,改为联通城市内部的道路的建立方式,这种设计使得广场变成城市交通网络的构成部分。18世纪中后期,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将广场的发展带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慢慢出现不同以往意义的广场设计,星形广场是著名建筑凯旋门的所在地,其联通了巴黎十二条主要道路,对于巴黎的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广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区域,西方各个国家也对广场的存在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如今在城市建设之初,广场的设计与建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 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广场
以中国为例,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为满足防御外敌以及集合活动的需求,部落将一些居所绕圈排列,建立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区域,和后来的广场有相似之处。相比于西方的论坛广场、神庙广场,我国的广场形式多为便于交易与日常活动的性质,同时也兼具独特的中国风格,如济南泉城广场,着重展示了齐鲁文化,它南屏千佛山,北依大明湖,西临趵突泉,东眺解放阁,山泉湖河兼而有之;合肥琥珀潭广场由当地的自然风景与古代城墙遗迹组成,再加上建筑特色鲜明的琥珀山庄,使其称为别具一格的徽派建筑广场,这些广场的设计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广场的功能也较为侧重于居民的观赏与休闲,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场的影响在此处体现出来。据文献,我国古代的街道是主要的公共活动区域,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当时的街道的功能与性质即等同于广场,和欧洲古代的广场形式又完全不同,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
4 东西方国家在广场设计上的文化差异性
城市的建设与形象能够将其文化底蕴展现出来,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在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传承,伴随着城市成长,城市空间的构建与设计也具有当地文化的加持,因此文化对城市建筑的设计风格具有重要意义,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也注定了其在广场设计上的巨大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差异使得广场设计因地而异,在设计广场时结合环境特点,使广场的作用与当地生活习性更加贴和,设计时融入传统文化使广场特色鲜明,同时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宣扬。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文化环境、时代背景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也是对广场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部分。
4.1 地理位置的差异性
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包括广场所在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在广场的设计上,这二者将影响广场的建造方式及功能性。以西方的意大利为例,其地理位置在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其地理风貌与东方国家差异较大,意大利的山地、丘陵地段较多,占据全国的80%,这种地形使得其夏季十分舒爽。东方国家多为平原地形,夏季的天气较为闷热,而意大利的丘陵地区环绕山林,夏季较为凉爽,这就使得意大利形成了以台地园为主的公共空间形态。
4.2 文化环境的差异性
影响广场设计的因素除了地理位置,还有当地的文化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包括其城市历史传承的传统文化氛围、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居民的生活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广场的设计。以东方国家中国为例,中国的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等均当地为历史建筑改造而成的具有商业性质的广场,传承与宣扬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称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这种模式的广场设计在中国较多,西方国家则很少见。
4.3 时代背景的差异性
时代更替,优胜劣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广场设计上即是建筑技术的革新。随着城市的发展,除了技术有了巨大的改革创新之外,在意识层面也在不断更新,包括对于建筑的审美观念以及对于广场功能的看法,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不同时代的广场设计具有不同的建筑方式与风格,不同地域的城市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史不同,其广场的设计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东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传承下来的建筑习惯与风格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东西方的广场设计从风格到功能都截然不同。
5 结语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高楼林立,寸土寸金,因此公共活动区域对于居民来说十分重要,但这同时也导致当代城市广场商业化严重,“快餐式”广场层出不穷,或千篇一律或仿照西方建筑风格,这些广场在功能上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但在精神层面却远远不够。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客厅”,不能只做到满足居民日常活动,还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融合当地特色。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导致广场设计也截然不同,但每个国家的广场都是独具特色的,具有文化底蕴的,这种差异使广场设计更加多样化,丰富了广场的类型。
参考文献:
[1] 田芃,尹亚娟,陈晶晶,田朝阳.异源同构的艺术——基于“时间设计”的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古代城市广场的空间比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7~83.
[2] 夏晓瑜.从中西方城市广场变迁浅析建筑与文脉的传承与发展[J]. 建筑与化,2016(5):160~161.
[3] 尹亚娟.基于“时间设计”的西方传统城市广场空间构成模式探讨[D].河南农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耿土奇 (1997—) 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沈阳化工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佟健,辽宁省沈阳人,沈阳化工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系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