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越南建筑师武重义竹建筑的形态特点

2019-10-21刘兆丰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6期

刘兆丰

摘    要:如今,环保成为建筑界新的主题之一,实用且绿色的竹建筑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所关注。本文结合建筑案例,分析当代越南建筑师武重义竹建筑的形态特点:通过结构、节点、竹材特性表现和地域性表现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关键词:武重义;竹建筑;形态特点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建筑应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本土建筑因而成为了建筑师关注的焦点所在,竹建筑作为本土建筑的一个分支,从古至今就备受关注。越南建筑界领军人物武重义(Vo Trong Nghia),作为新生代亚裔建筑师,也一直用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对竹建筑设计进行探索。

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建筑案例,试图探讨武重义竹建筑的形态及其表现特点:分别从结构、节点、竹材特性表现和地域性表现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2  结构方面

竹建筑的结构不仅是起支撑作用,它还与空间围合系统一起共同影响着建筑的空间视觉。原竹凭借自身材质特色,以力学规律为基础、在设计中把结构体系本身的逻辑性作为建筑表现的重点,建造出造型精美且富于表现力的结构。

2.1  完善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是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其形态是建筑结构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结构体系不仅是支撑建筑空间的实体要素,还是将美的形式与内容融入竹建筑整体表现的重要途径。注重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可以很好地体现建筑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在武重义的众多竹建筑中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与合理性都被很好地体现,其中在森村社区中心、风与水酒吧等项目中尤为突出,结构完善且简洁清晰,竹材的特性被充分发挥。

2.2  合理的结构形态

合理的结构形态可以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表达结构的内在逻辑性。现代竹结构形态往往能够透过清晰的建构逻辑,艺术地体现结构的力学规律,表达出一种真实的结构美。建筑师创作时可以依据力学原理,将结构的逻辑性作为建筑形式美的表现元素,加入到现代竹结构的建筑设计中,创造出展示现代竹建筑空间形态理性美的优秀作品。武重义的竹建筑往往结构体系在体现合理性的同时,结构形态也表现出独特的逻辑美感。如在风与水咖啡厅项目中,武重义将斜拉结构体系引入到了屋顶的设计中,结构中环形放置的抛物线拱构件与塔顶提供弹性支撑的斜拉悬索相结合,斜拉悬索赋予屋顶结构形状的稳定性,竹边缘构件的支撑构件赋予屋面独特的形态,最终形成的“V”字造型轻巧活泼、充满视觉张力。

3  节点方面

竹材作为一种天然建材,不同于钢材这种人工建材存在丰富多样的形式,竹材作为建筑材料时,往往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节点连接,从而形成具备一定艺术表现力的建筑形态,因此竹建筑的节点也是竹建筑形态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武重义的竹建筑中,节点的设计及表现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节点建构逻辑表现不仅忠实地反映节点的结构关系,还可以通过对节点进行设计,使节点成为完善竹建筑形态的一部分,甚至为竹建筑整体“画龙点睛”。

3.1  节点体现受力情况

在武重义的竹建筑中,节点的处理通常采用较为简单的形式,即一定形状的竹材按矩形并置排列,通过特制的藤蔓进行捆扎,其间设置有钢材构件起到稳固作用。一般情况下,节点的形态会表现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武重义根据结构体系的受力大小来将节点的形状进行放大或缩小,一般会直观地反映在竹材的数量上。

3.2  简洁、低技且实用的节点

武重义的竹建筑往往会带给人新颖的感官体验,但细看这些建筑却会发现武重义所运用的都是普通的材料以及建筑的节点处理都显得简洁明了但又不失实用性。此外,武重义在竹建筑设计中所应用的材质与配套技术都与当地情况所相适,多应用藤蔓、竹钉等天然材质以及相适宜的技术手段,符合竹材特性的同时,也能相对便捷的施工搭建。

4  竹材特性表现

竹材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且其本身具备竹子本身所特有的机理与色彩,武重义在自己的竹建筑作品中,不仅将竹材的物理性能很好地运用,还会把竹材的自然肌理与颜色作为建筑形态的一部分表现出来。天然材质、竹材柔韧性、竹材塑性张力这三方面的竹材特性在武重义的竹建筑及其形态中被充分表现。

4.1  天然材质的表达

由于竹材具有天然的肌理和带给人暖意的色彩,竹材作为建筑空间的立面材料,无需装饰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会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很多建筑师都会着力表现这种材料的天然质感,武重义则在印度支那咖啡厅及Roc Von餐廳等项目中将竹材的肌理与色彩充分利用。如印度支那咖啡厅通过多个伞状单元组成的竹制户外建筑,伞状单元呈现出竹材等自然材料所特有的褐红色,一根根具有天然质感的竹材构件沿圆形或方形排布延续至屋顶,使建筑面向人的界面看起来质朴亲切,具有自然之美、真实之美,很容易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联想,原竹独有的色彩和肌理因而变得亲切和生动。

4.2  竹材柔韧性的表现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从各类研究与实践中可知竹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与弹性,因此竹材具有一定的弯曲变形能力,利用竹材的柔韧性,可以塑造出弧形的建筑界面和相对自由的建筑形态。“竹之翼”项目的建设是为了研究竹子的柔韧性和其塑造空间的潜力,武重义将其建造成独立的结构自承重体,没有使用任何钢材或者其他人工材料作为结构材料。独特的外形就像是鸟类丰满的羽翼一样在空中展开,悬挑成12米的开放空间。

5  地域性表现

自然环境在制约着建筑的同时,也激发着建筑师的创作思维。可以称之为“好”的建筑一般在设计时都会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并积极地使建筑同环境产生“对话”。武重义的竹建筑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是与竹建筑本身所处的环境紧密相关。

5.1  当地材料的运用

越南所处的东南亚是全球竹子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武重义的竹建筑一般都建于越南。竹子这种神奇的植物轻质高强,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被建筑师们称为 “植物钢筋”,武重义选取竹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充分考虑环境的结果。此外,在有些项目中,武重义还会运用当地其他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如在山罗餐厅中,因项目地理位置偏僻、运输困难的原因,武重义在选取当地竹材为建筑材料的同时,也将当地石材运用于建筑之中。

5.2  与气候相适应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当地建筑非常注重通风与遮阳,武重义的竹建筑大多都有深入的屋檐及通透的形态。如在纳曼度假村海滨酒吧中,建筑被设置为垂直于海岸方向放置,因此海风可以穿过整个酒吧,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凉爽的环境。

6  结束语

当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界越来越凸显出对本土建筑和地域性建筑的关注和推崇,隈研吾、王澍等许多当代建筑大师都在尝试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更是同时面临着发展与环境这两个难题,武重义作为这类国家典型地域性建筑师之一,对生态材料尤其是竹材的运用和理解方式,以及环境友好和适应气候的设计手法,是值得深入学习的,分析研究武重义竹建筑的形态特点便是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越)武重义.越南的绿色建筑[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2(3):102~121.

[2] (越)武重义.越南wNw酒吧[J].现代装饰,2013(8):46~51.

[3] 聂菲.内藤广“原生形态”的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4] 李慧,张玉坤.生态建筑材料竹子浅析[J].建筑科学,2007(8):20~26.

[5] 刘可为,奥利弗·弗里斯.全球竹建筑概述——趋势和挑战[J].世界建筑,2013(6):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