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权理论下的关爱社区小组实践探索

2019-10-21李锦雯

科学与财富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联系平台

李锦雯

摘 要:增权可以在三个层次进行,一是个人层面的增权。个体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二是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三是社会参与层次的增权。关爱社区小组的探索在增权理论下的指导下实践,通过本小组,引导居民关注自己的社区,与他人建立联系,为居民参与社区生活提供平台。

关键词:增权;小组工作; 联系;平台

一、案例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增多,荔城街也由原来的三条街道扩展为如今的17个社区,生活在社区的人平时忙于工作或学习,很少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或者想了解又缺乏获取知讯的渠道和与他人互动的平台,对社区的归属感不高,邻里关系亦不如以前。但是,人们生活的社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社工希望通过本小组,引导居民关注自己的社区,与他人建立联系,为居民参与社区生活提供平台。

二、案例分析

(一)需求分析

小组对象大部分都是本地居民,虽然从小生活在本地,但对于自己生活的社區并不熟悉,不知道有哪些社区资源,对社区的联系感和归属感都不高。这部分群体平日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希望参与社区生活、为别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缺乏参与的渠道和方法。

(二)理论运用

本案例运用的是增权理论(Barbare Soloman,1976)。

增权,也称赋权、充权,它从 Empowerment翻译而来,意为促进个体发展、增加力量。根据所罗门对增能的界定,增权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1)具有积极意义和潜能的自我感的发展;(2)建构知识和能力以更理解个人环境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之间的关系;(3)形成资源和策略,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

增权可以在三个层次进行,一是个人层面的增权。个体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二是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三是社会参与层次的增权。目标指向对社会决策的影响,表达自己利益诉求,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实现自助的制度安排。

根据增权理论,社工从三个方面帮助参加者提高自己的能力:

(1)协助他们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2)协助他们了解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3)协助他们认识问题是可以改变的,自己是参与的主体。

过程中,社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组员的能力感。

R:Relationship(建立关系),在小组过程中,社工让组员相互认识,分享经验,建立信任关系。

I:Immunity(装备),在每节小组中,社工通过PPT介绍社区情况和走访方法,让组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感。

D:Direct Experience(直接体验),社工让组员自行走访社区,观察记录,有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获得直接经验。

(三)服务目标

成效目标:增进对社区的了解,为改善社区提出自己的建议。

过程目标:

1、认识社区,建立与社区的联系感。

2、了解社区概况。

3、发掘社区资源。

4、绘制社区资源地图。

5、发掘社区需求,讨论改善方案。

6、展示方案及传播关社理念。

三、服务计划与过程

(一)小组过程设计

节次 目标 流程

第一节 认识社区 一、相互认识

二、小组介绍及制定小组契约

三、认识社区元素

四、我的社区记忆(绘画)

第二节 了解社区概况 一、介绍环翠社区概况

二、分组及安排走访任务(“走访社区要了解什么?”)

三、外出走访,收集社区资料

四、组内汇总资料及并与大家分享过程发现

第三节 搜集社区资源 一、认识社区资源

二、分组及安排走访任务(“哪些属于社区资源”)

三、外出走访,搜集社区资源

四、汇总资料及分组展示

第四节 绘制社区资源地图 一、介绍资源地图及资源手册

二、绘制资源地图

三、分组展示及相互交流给建议

四、社工总结

第五节 发掘社区需求,提出改善方案。 一、播放DFC社区创意行动视频

二、分组及安排走访任务(“访问居民,了解社工可改善的地方”)

三、分组外出走访社区,寻找3处可改善的地方,图片及文字记录

四、汇总整理资料,提出改善方案

第六节 展示方案及传播关社理念 一、小组成果展示(各组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改善方案)

二、回顾小组历程(以PPT的形式放映)

三、组员分享小组经验

四、合影留念及颁发“关社大使”证书

(二)小组具体实施情况

1、小组形成阶段

组前访谈,了解组员的需要,调整期待;澄清了个别组员认为“小组就是跟社工做好事”的想法,组员的自主意识增强,11位组员6节小组均无缺勤,参与度高。制定小组契约,让组员共同确定小组愿景;组员与小组的认同度高,在小组结束时,有组员在分享感受时能总结出小组流程安排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小组有一个整体把握。

2、小组发展阶段

走访准备(根据地图划出主干道并分组等);收集社区资料(社区环境及居民聚集情况、辖区内的重要单位或组织等)。外出实践前进行模拟练习,组内先决定要走访的重要单位或场所。根据访谈提纲外出实地走访。结合组员分析及调查结果,讨论改善行动方案。

经社工参与式的评估,组员对社区的认识有所提升,基本掌握了需求了解的方法,最终就三个突出议题制定出了三份行动方案。参加者自发商量找到人流量较大的访问点,顺利完成所有问卷,但人流集中的地方有很多非本社区的居民,他们有些提到其它社区或问卷以外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回应。社工建议组员可以先记录下来并澄清本次调查的目的,有些需要特别跟进的情况可以留下当事人的联系方式。

3、小组结束阶段

组员之间相互分享经验,如分享“我的社区故事”、分享外出访谈的经驗等。汇总整理资料,组内派代表展示成果。展示行动方案时,通过相互点评不断完善自身的方案。回顾小组历程,讨论小组经验如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介绍个别议题的后续跟进计划,给组员颁发“关社大使”证书。小组后期,组员已经非常熟悉小组的流程,也能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方案,但仍会担忧这些历史性或社会公共难题不是他们这几个人能够解决的。社工首先肯定组员的付出,同理组员的担忧,然后向组员澄清:“我们不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需要多方的配合,但我们仍有可以努力的地方,只解问题稍有改善,哪怕是微小的我们也是好样的,因我们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他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五、社工反思与总结

(一)值得肯定和推广的方面

作为成长性的小组,组员在知识面有所扩展,通过社区探索,知道了哪些是社区资源、怎么分类、在哪些可以获等;在技能层面,组员掌握了社区走访和居民调查,以及需求分析的方法;在意识层面,组员过往普遍认为,社区问题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为社区里普普通通的一员,自己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还是要等有权力的人来处理,但通过参与小组,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也是可以为社区做一点事情的。这不但提升了组员的能力感,也是社区共治理念的实践,我们鼓励和倡导居民通过自发行动回应社区需要,增加社区资本,使社区问题处理更有效率和效果,这些经验是值得推广的。

(二)不足和可以改善的方面

参加小组的成员基本上都不是这个社区的居民,对该社区的情感联系不多,缺乏归属感,行动的动机稍弱。此外,在小组习得的经验和建立的成员支持网络在之后较难持续运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小组,巩固小组经验,可以在推行的社区内直接招幕或推荐热心居民参与小组,这些小组成员本身对社区的感情较深,可能也有一些想做的事情,小组正好为其提供方法和平台,更加贴合组员的需要,这样小组的效果会大大提升。还可以尝试发展成恒常小组,甚至是自务小组,扩大小组的持续效应。

参考文献:

[1]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社会学研究,2003

[2]赵雨龙、黄荣昌、赵维生: 《充权—— —新社会工作视界》,台湾 五南图书公司 2003

[3]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4]宋丽玉、曾华源、施教裕、郑丽珍: 《社会工作理论—— —处遇 模式与案例分析》,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2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联系平台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初中生抗逆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