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对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启示

2019-10-21张碧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启示日本建设

张碧

关键词:日本;避难场所;建设;启示

引言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道路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以及加以规范化管理,能为周围的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教授、指挥的场所。避灾场所可分为固定避灾场所和临时避灾场所。固定避灾场所是供灾民较长时间避难和进行集中性管理的重要场所。

一、应急避灾场所的功能

应急避灾场所是为了人么能在灾害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多必有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所。长久以来,国际上的避灾场所大都因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而临时搭建。这些避灾场所没有使用的确定时间和固定地点,有写海印战场的推进、灾害的续发而不断迁移。

二、日本避难场所的分级与定义

在日本防灾体系中,对避难场所的要求是对应防灾机制在各阶段的运作需求对其进行等级的划分。基本上分为紧急收容和长期收容两大类,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临时集合场所。指当灾民无法在第一时间进入广域避难场所时,而就近提供灾民进行临时停留、等待支持的甘避难空间,并作为第二阶段避难行动前的集合场所。

由于需要提供紧急的庇护,此类避难场所通常面积较小且分散于城市各生活区域之间,并多选用邻近住宅、商业,办公区之安全或空旷、低建筑密度的公共场所。

第二级广域避难场所。主要是作为第二阶段避难行动的集中场所,以确保避难者生命、提供人员有效的活动面积与安全停留为主要目的。其特别强调需要具有防御火灾延烧及其他危险灾害的能力,主要以城市内大规模的公园、绿地为主。

第三级:避难所。指提供给因灾难导致家屋倒塌、烧毁而无处居住的民众,作较长时间居留的场所。由于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居住条件,其也作为后期重建时灾民的主要收容场所。此类场所主要以学校、会所、公民馆等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公共建筑为主。

三、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的问题

3.1避难场所布局不合理

从分布区域来看,避难场所原则上是应该根据灾害的分布情况来合理布局。但现实状况不尽合理,因各地政治经济地位不同,往往形成省会城市、东部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分布相对较多,而在灾害相对频发的西部山区地带以及中小城市相对较少的格局;从区域协调来看,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很明显的功能分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大部分是针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很难实现应急避难场所的整合与协调。

3.2避难场所综合防灾能力弱

建成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很多都只是针对于单一灾害进行的规划的短视行为,往往会造出应急避难场所定不准确、防灾减灾功能受到削弱等问题。目前,我国现有应急避难场所主要还是以抗震为主,还没有系统的设置防御多种灾害例如火灾,洪水,海啸等其他自然灾害的规划工作,急需要将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从单一防灾向综合防灾减灾发展,做到系统和长远的规划工作

四、日本大地震中应急避难场所的表现给我国的启示

国家《城市抗震救灾规划标准》规定了避震疏散的标准和内容,其中提到了在规划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之前要对所在区域需要疏散人口数量及其人口分布情况进行估计,合理安排避震疏散场所,设计出合理可续的避震疏散道路。即先开展基础调查,对本区域的人口数量、密度及城市现有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人防工程和大型露天停车场等进行普查、摸清因災需要疏散人数以及地震防灾避难场所资源状况。也要针对现有的避难场所不同类型特点,按照及时、安全的原则,采取远近结合的方式,合理规划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提前设计出疏散通道,确保在发生灾害时,居民能快速逃离灾害现场,到达事先准备好的避难场所,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并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4.1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考虑市民的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可以用作应急避难场所场地的实际条件,充分利用可以用地资源;其次也要多关注特殊群体的诉求,充分考虑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在避难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疏散道路的设计、残疾人代步工作的准备、以及储备物资的品种的供应、临时厕所的建设等。同时也要做到让弱势群体能充分获取应急避难的相关信息。而且也需要对一些个体或团体需要特殊照顾,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宗教群体,他们在饮食、起居习惯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样的,外来游客常常是一类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因为初次到访对语言不通,他们很难辨别出避难场所的位置,也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得到援助服务。

避难场所的建设要遵循政府的引导,必须要严把质量的关,并且在避难场所使用时,要依据各部门的相应分工,积极相互协调配合,要做到权责统一、协调一致。

4.2城市绿地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主要包括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并,包含了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是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区域。在城市中突发灾难时,城市绿地、公园还可以临时启用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周边大量人群提供庇护,因此绿地公园避难防灾渐受重视。而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种类较多,按依托性质可分为: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在众多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中,由于城市绿地所特有的开放性具有特殊的防灾减灾功能,并且面积较大,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泛,并且易改造等特点成为了国家和地区建设与规划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载体。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应急避灾场所适应性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城市应急避灾场所的研究方向比较单一,并且一般多考虑应急避灾场所的避震功能,很少有考虑到城市应急避灾场所对于城市不同灾害能否发挥其避难避险功能能。

猜你喜欢

启示日本建设
探寻日本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神社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