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2019-10-21周东华
周东华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4例,将4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22例)与常规组(n=2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中有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促进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左心衰竭;护理
选取本院在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4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指标,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4例,分成干预组(n=22例)与常规组(n=2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纳入标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排除标准:排除存在意识、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有出血倾向、严重脏器功能损害、恶性心律衰竭、休克的患者[1]。干预组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8岁,中位年龄是(59.6±2.2)岁;男性12例,女性10例;常规组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37岁,中位年龄是(58.6±2.2)岁;男性13例,女性9例。干预组与常规组在临床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开展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科室环境、医院制度等,同时向患者讲解疾病诱发机制、治疗方法、护理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患者陌生、疑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了解患者心理情况,根据患者出现的实际情绪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以此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在治疗期间做好扩血管、强心、利尿、镇静等对症处理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需立即汇报主治医师并予以对症处理。
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身高、体重等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食谱,避免患者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指导患者吃多新鲜蔬菜及水果,满足患者每日所需营养。
出院干预。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开展护院干预,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的运动,定期来源就诊。
1.3 评定指标
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4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干预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中有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具备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发病急的特点,临床常表现为昏迷、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病症,若患者未接受有效的治疗,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经研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存在恐惧、烦躁等负性情绪,且负性情绪会反作用于疾病中,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复。可见,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3]。临床护理路径作严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可对患者整个治疗期间予以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强化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及计划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的可操作性,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促进预后[4]。经本次数据研究可见:干预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中有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亚萍,刘燕,胡善友,等.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整体护理模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8):131-134.
[2] 潘红,黄琴红,蔡英华,等.14例重症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移植术后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7(11):1330-1333.
[3] 崔蕊,国强华,毕希樂,等.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Z1):286-287.
[4] 刘会玲,陈建玲,王璞.硝普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6(5):8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