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志》“凌云白毛茶”(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2019-10-21黄钰珊
黄钰珊
摘要:茶的历史文化外宣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民族之间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本实践以《中国名茶志》“凌云白毛茶”(节选)作为翻译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结合音译、意译的翻译策略,指出白毫茶简介的翻译应以中华文化为取向,依托文化背景进行翻译,译本应达到既突出文化本质,又能使读者理解的目的。
关键词:白毫茶 目的论 音译 意译
1.目的论下的茶文化研究
赵淑萍提出从历史渊源、茶文化、茶道精神和茶文学的角度研究茶文化的英译,实现其文化交流作用(赵淑萍,2013);柳菁指出,结合“目的论”翻译原则和茶名翻译宣传的目的,作者提出应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加强茶文化背景知识和注重读者接受和理解(柳菁,2014);张红彩指出,为了实现目的语国家受众对译文的期待,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更加强调翻译本身。目的论的原则是基于架起原文与译文二者之间桥梁的目的,而这也是目的论的最终旨归(张红彩,2018)。
2.茶语言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2.1词汇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源语言中的某些词语难以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准确的词语,特别是文化负载词,四字成语,例如源文中出现的“惊蛰”、“丈”、“尺”、“星罗棋布”。这些蕴含着中国特色的词汇,在翻译过程中,是不可能单靠一种翻译策略或翻译技巧就能很好表达它的意思。因此,“惊蛰”被译为JingZhe(the third one of twenty four solar terms, beginning o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March 5th, and ending on March 21th.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laboring people of our country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Jing Zhe and regarded it as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ploughing. During this time, the temperature rises and the land is thawed and softened.),“丈”被译为Zhang (1 Zhang about 10 feet),“尺”被译为Chi (1 Chi about 0.9 feet),作者在此皆采用音译和注解的方法,以期使外国读者了解认识文化负载词。“星罗棋布”被译为scattered all over like stars in the sky or pieces on a chessboard,这里作者采用直译方法,意在让外国读者能感受到原文中溶洞的多与美。
总之,词汇翻译,特别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我们首先要了解其深意,并遵循目的论的忠实原则,采用直译、音译、意译、注解或以上几种方式的结合,让外国读者能理解。
2.2句式翻译
中英文句式上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异性。中文句式上很少会有连接词,而英文句式上的连接词是非常多的,因此,作者在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时,会先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合适连接词或过渡词。例如源文中的“春芽萌发期3月中旬,1芽3叶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1芽3叶百芽重平均为99克,始花期11月, 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实少,花小”,和“需在气候温和、湿度大、日照弱、漫射光多、海拔700——1000米、土层深厚的地方种植,在桂南气温高,日照强的地方种植,成活率低,长势差”,从这两个句子,我们不难发现句中没有一个连接词,但翻译过程中要加入,使外国读者能理解。第一句话中,有四个时期,春芽萌发期、1芽3叶期、始花期、盛花期,译成英文时,我们需加入“and”连接词。因此,整句话被译为Spring bud germination period is in mid-March, one-bud-three-leaves period is from late March to early April when one-hundred-bud weight (total weight of 100 new shoots) is averaged 99 grams, flowering lawn period is in November, and flowering period is from late November to mid-December with less flowering and fruiting。第二句话中,我们发现前半部分讲的是白毫茶在什么条件适合生长,后半句讲的是在桂南的自然条件下不适合生长,前后部分存在转折,因此,作者加入连接词“however”,整句被译为it needs mild climate, high humidity, weak sunshine and diffused light with an attitude of 700~1000 meters, planted in the deep soil. However, it has low survival rate, poor growth potential when planted in places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strong sunshine in southern Guangxi.
除此之外,我也发现英文的被动句式很多,因此,我在处理没有主语的中文句式时,会采用的是化主动为被动的方法对句子进行调整。例如源文中的“1985年凌云县农业局又在玉洪乡先锋岭瑶旗山村发现一株老茶树。”和“1980—1983年,凌云白毫茶场种植16.49公顷白毛茶,平均公顷产1 365——1 500千克,其中0.23公顷平均产干白毛茶188千克。”第一个句子中,谈及“在瑶旗山村发现一株老茶树”,我们不能知道是誰找到的老茶树,所以把该句转换为被动句,即一株老茶树被发现,因此译为In 1985, an old tea plant was found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Ling Yun on Yao Qi Shan Village of Xian Feng Ridge in Yu Hong County. 第二个句子借用there be 句型来翻译该句,即“那儿有16.49公顷白毛茶被种于凌云白毫茶场”,也是把其改成被动句式,可译为In 1980 - 1983, there are 16.49 hectares of Pekoe tea planted in Ling Yuns Pekoe Tea Farm, with an average yield of 1,365~1,500 kg, of which 0.23 hectares has an average production of 188 kg. 句式的转换处理也是为了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句式翻译过程中,我遵循了目的论的连贯原则和目的原则,使译文更易于为外国读者接受。中译英过程中,我們要注意使用连接词,也要注意在没有主语的句子上面,转换句式,化主动句为被动句。
2.3其他翻译难点
翻译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诗句的翻译是非常不易的。中国翻译前辈许渊冲老先生曾经针对文学翻译中的诗歌翻译提出了一个“译诗八论”的理论,即:译者一也、译者艺也、译者异也、译者依也、译者怡也、译者易也、译者意也、译者益也。我们从中也能看出推敲其意境,语境的重要性,还有其诗句的工整性。因此,源文“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被译为in the sunny day, the frog is all over the mountain from morning to night; in the rainy day, the clouds are all around the mountain all day long,该句在翻译过程中,将诗句位置做了微调,把“早晚”、“成天”放于诗句后面,这样翻译后,不会让人产生译文前面过长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容易出现错译的一些专有名词,例如,“晒青”、“系统发育”。“晒青”一开始是被译为withering,后面通过查找资料发现,withering主要是枯萎的意思,而“晒青”指的是在自然条件下日晒吹风自然萎凋,所以将其译为sun-dried。同样的,“系统发育”也是一个专有名词,译成phylogeny,该词指的是动植物系统发育过程,符合源文意思。
无论是诗句还是专用名词的翻译,我们首先要知道其深意之后,才能译好原文.翻译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出现错译的情况,这个就需要我们多细心检查,多查阅资料。
3.结束语
在整个翻译实践过程,我学到了很多。一是,为了加大翻译源文的信心,我搜索大量相关信息并进行实地调查,从中了解了制茶过程,当地茶文化及其发展;二是,在阅读全文时,我发现许多文化负载词,地名和专有名词,这加大译文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查阅各种材料来了解其含义,并找到恰当的单词和短语进行翻译。对于冗长而复杂的句子,我会反复阅读和思考,然后仔细分析其结构。三是,在目的论规则的指导下,我学会了采用直译、意译、音译、注解或以上几种方式的结合,使句子更易于被外国读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柳菁.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教育教 学,2014(4):51-54.
[2] 张红彩.目的论视角下茶文化外宣资料英译研究[J].思考·探索,2018(4):347.
[3] 赵淑萍.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13(2):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