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深化的维度与思考

2019-10-21刘群英孙玉红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深化维度高校

刘群英?孙玉红

摘 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进步。高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于此,简述新时代美育的思想发展变革,指出美育要落实教育过程,以美育德实现教学新路径,进而提出美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建议。

关键词:高校;美育工作;深化;维度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坚持立德树人,重视美育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立德树人是有必要的。立德树人背景下,美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探讨建立新型的美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1美育对德育产生的促进意义

在发展过程中将当前的人类活动划分为“意”、“情”以及“知”三个领域,不同的领域其意义不同,如“意”主要是指当前的人类活动在发展中实现的道德实践,并成为当前人类发展的主要追求。以德育为基础,在追求过程中以自由为主,并将其作为理想的目标,通过德育的过程将当好前的社会约定为俗成准则,并深化一定的观念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当前的社会普遍道德规范作为发展的基础,促使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遵循社会的伦理道德,也遵循当前的社会人格。例如,以功利角度分析,道德自身具有良好的政治属性,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自身具有较强的社会伦理规范,通过德育规范指导人们遵循现阶段的规范,创新发展。对于对错来说,二者自身具有明确的分界线,呈现出德育教育的基本特点,而对于美育教育来说,其与德育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而当前的德育教育则重点在于社会教育,本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当前的美育教育,促使德育教育逐渐呈现出开放性思想,实现多样化发展,并促使学生接受。

2新时代以美育德的思想发展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美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报告》,美育又重新被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发展的方针。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对美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决定》中指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及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6年3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了九大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情趣。2018年教育部召开全国美育工作会议指出,“美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仍然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补齐的短板”,2019年全国大会开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会代表的文化艺术界和社会科学家代表,提出“重视加强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用明德引领风尚”。国家这些文件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坚定了美育的发展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的新的教育历史时期。美育经历了由单纯审美、性情陶冶转变到为思想政治服务的时期,再到与德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转化时期,新时代的更替不仅仅体现了美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至关重要作用,我党对美育育人的高度重视,更给我们在新时期立德树人,做好美育工作更新了理念,明确了方向。

3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深化的维度与思考

3.1因地制宜

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众多高校实施美育的一种引导方式,其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一些高校运用这种方式引导美育,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或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并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演讲,充分发挥特色文化的美育引导功能。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显性与隐形结合的教育方式。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地域特色,扩展这一项内容,如:聘请优秀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艺人走进大学课堂授课;在教学中结合地域特色,引入当地深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使优秀传统地方艺术充分发挥其影响力;等等。

3.2要处理好美育和德育、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从1999年开始,美育被正式列入国家层面的教育计划和工作方针,高等学校作为先行者和排头兵,在美育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有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的问题,部分高校存在用德育取代美育、用艺术教育代替审美教育的现象,忽视了美育本身的属性和特点,阻碍了审美教育的发展。我们认为,美育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美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具有独立的学科属性,是高等教育全面育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途径和教学手段。从根本上讲,美育与德育有着十分密切的理论联系,但美育绝非是德育的附属品;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依托,“缺乏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缺乏艺术教育的美育,肯定不是完整的美育”。

3.3美育效果的情感化

從教育活动角度看,从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挖掘美育、美育视角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努力实现德育的育人意义。美育借助文化引入正契合新时代被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物质环境是德育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学校各设施、景观以及设备的文化功能要深入挖掘,利用其美学功能、教育功能,营造积极的、高雅、多元、具有文化传统特色的环境。校园硬环境要求合理规划校园布局,综合地体现高校德育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增强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进一步探寻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有效途径。校园软文化要以符合学生道德行为规律和美育规律的角度来展现,学校要借助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宣传校风文明、美德精神,美育对师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美育的成效比较难量化,政府教育部门应足够重视美育的功能性,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共同承担以美育德的工作,立足立美育德的根本,加强对美育的宣传,实现以美育人的重要作用。

结语

美育研究途径是现合各教育机构的重点研究内容,在整体规划中,高校是其中的一个阶段。高校美育机制的推行应遵循客观事实与在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创新与应用具体活动。

参考文献

[1]俞可.陶行知:以生活教育明民德.上海教育,2016(21).

[2]胡琦,章凡.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美育工作的机理及策略.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猜你喜欢

深化维度高校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深化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