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10-21陈蓉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学

陈蓉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深刻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学

百年育人,德育为先。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教育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也能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学习,他们能拓展视野,培养爱国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通过学习,他们还可以培养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如何在教学中贯穿德育教学,播撒德育的种子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着手,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并能把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教育内容自然渗透在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强,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道德品质。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行动、高尚的情操能引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

比如,在教授九年级第七单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一单元时,我把语言知识目标放在校规校纪这个话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学习。这种话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带领学生探讨了校园中存在争议的一些违规行为,比如“带手机进校园”“男生留长发”等等。在学习中,学生们既操练了目标语言,又了解到了这些违规行为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帮助他们加强了纪律建设。

事实上,英语教材中也包含了不少类似的道德教育。比如,学习家庭成员单词时,教育学生尊重长辈,爱护幼小。学习家务活这一板块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灌输分担家务的理念。因此,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就能使学生既学到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当我们把活动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时,课堂就会变得更鲜活、有生命力了。因此,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如组织学生进行单词接力赛、英语对话表演、英语晚会等课外活动。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品德。

四、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教师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付诸行动,让学生把德育规范与行为和实践结合起来,养成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好习惯。比如八年级英语第二单元《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是关于提供帮助的话题。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反驳课文,认为不能“帮助摔倒的人”。因为根据现在的社会现象,有人倒地就是为了碰瓷。那么,有人摔倒,到底应不应该帮忙扶起?作为老师,我首先对学生晓之以理,告诉学生社会需要有爱心的人士;其次,教育学生应该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不能让自己因为帮助他人而陷入麻烦之中。在听完我的分析之后,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为文中助人为乐的司机点赞。

可见,教师应恰当把握时机,给学生以启迪,让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做到语言学习与品德陶冶统一。

五、利用课外文化熏陶学生。

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文化意識和道德情操的渗透不能拘泥于单纯的课本教学和课堂教学。教师应联系实际,利用网络的无限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向他们介绍域外的社会生活风貌;或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合自已的英语书籍、英语报纸等;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一些课外的英语小知识,办英语报纸或黑板报;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开展英语竞赛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就可以让学生慢慢地增长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加深对文化知识的运用,从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六、结语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我们应当遵循英语学科的教育规律,擅于捕捉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英语课堂上。当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能喧宾夺主。我相信,只要我们多做有心人,善于发现与引导,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德育英语教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读英语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酷酷英语林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